大肠癌临终患者舌象特征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3525 日期:2025-08-28 来源:论文网

     作者:梁碧颜,吴煜,吴佳,翁维良,张永红,白净

【摘要】 目的 探讨大肠癌临终患者舌象的特征。方法 应用“中医舌诊系统”观察了7例大肠癌临终患者和62例非临终患者舌象的改变,并进行了舌质、舌苔RGB(R为红色,G为绿色,B为蓝色)值的量化观测。结果 大肠癌临终患者舌质以淡红舌和红舌多见,舌苔以无苔和厚黄腻苔多见;非临终患者以红舌、厚黄腻苔多见。大肠癌临终患者舌质G、B值较非临终患者降低,R值相近,B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R/G、R/B增高,R/B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肠癌临终患者薄苔较非临终患者G、B值降低,R值相近,R/G、R/B增高,R/B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厚苔RGB值相近(P&>0.05)。结论 大肠癌临终患者舌象有一定的特征性。

【关键词】 大肠癌;舌诊;中医舌诊系统;临终患者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ongue pictures of the terminal stage patients of colorectal cancer. Method The changes of tongue pictures of 7 patients of the terminal stage and 62 patients of non-terminal stage were observed by The System of Tongue Inspection of TCM, then the tongue proper and coating RGB (redness, greenness, blueness) values were measured. Results In the group of the terminal stage patients, light red and red tongue proper were more, yellow thick tongue coating and without tongue coating were more. Red tongue proper and yellow thick tongue coating were more in the other group. In the group of the terminal stage patients’ tongue proper, G values were lower, B values were lower (P&<0.05), R values were similar, R/G were higher, R/B were higher (P&<0.01). G and B values of thin tongue coating of the terminal stage patients were lower, R values were similar, but R/G and R/B were higher (P&<0.05). RGB values of thick tongue coating were similar (P&>0.05). Conclusion The tongue proper and coating of the terminal stage patients of colorectal cancer have certain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colorectal cancer;tongue inspection;The System of Tongue Inspection of TCM;terminal stage patients

  舌诊是中医四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肿瘤发展的不同阶段,舌象有不同的变化,但也受到医生的临床经验、环境因素诸如光源、亮度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目前,现代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使主观的“看舌”变成对舌象客观准确的描述和判断。中国中医科学院与清华大学研制的“中医舌诊系统”实现了舌诊的定量分析。本研究应用该系统初步探讨大肠癌临终患者(临终舌象指患者死亡前半个月内的舌象)的舌象特点,旨在推动肿瘤舌诊客观化的研究;通过舌象特点预先向医生作出提示,帮助医生更加及时对患者进行药物干预和临终关怀,减轻患者痛苦,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且对判断正气的盛衰、病情的轻重及预后均有一定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1]诊断为大肠癌。

  1.2 纳入标准

  ①年龄、性别不限;②病期不限;③能够及愿意依据要求参与本研究。

  1.3 排除标准

  ①因神志昏迷、插管等不能进行伸舌照相者;②有明确的口腔感染性疾病者;③由于口服药物等因素而造成染苔者;④由于近期放化疗造成口腔黏膜炎者。

  1.4 舌象判定标准

  参考《中医诊断学》(第6版)“舌诊”部分[2]。

  1.5 一般资料

  69例大肠癌病例为2005年7月-2007年3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患者。其中男36例,女33例;平均年龄为(61.4±11.3)岁,50岁以下12例,50~59岁13例,60~69岁26例,70岁以上18例。

  1.6 研究方法

  1.6.1 中医舌诊系统 “中医舌诊系统”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与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合作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内容。该系统是利用计算机和图像处理技术对采集的舌象信息进行图像自动分割及舌质、舌苔参数提取与计算。

  1.6.2 舌象采集和资料处理 首先,设计统一的舌诊观察表,记录一般情况、疾病诊断、分期、中医辨证、治疗方法等。其次,舌象摄取工作由一名肿瘤科医生负责,按照固定的程序进行:摄相时选择患者晨起时或进食后2 h,在自然光线、安静状态下进行。患者正坐位(重病患者采用卧位),面对光亮处,自然地将舌伸出口外,舌体放松,舌面展平,舌尖略向下,尽量张口,以充分暴露舌体。照相机镜头以约10°的俯角对准舌体,近距离(40 cm)闪光摄相。最后,利用“中医舌诊系统”进行舌象定量测定,并录入相应临床资料,以数据库形式保存。

  1.7 观察指标

  测定大肠癌临终患者舌象的特征,包括舌质、舌苔的分布及舌质、舌苔RGB(R为红色,G为绿色,B为蓝色)值。将舌色分为淡白、淡红、红绛、红、紫红、淡紫、青紫进行观察。选取舌尖及舌边无舌苔覆盖区域为舌质区域,进行相应的RGB值测定。RGB三基色强弱用0~255之间的整数表示。“0”表示最暗,即无该颜色的分量,“255”表示最强,即该颜色的分量已饱和。将舌苔分为薄白、薄白腻、厚白、厚白腻、薄黄、薄黄腻、厚黄、厚黄腻、厚褐腻、无苔。选取舌面有代表性的舌苔覆盖区域为舌苔区域,进行相应的RGB量值测定。

  利用舌象数据库记录中医专家的诊断结果,总结症状特点。所有舌象照片均由2名经验丰富的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医生察看诊断,并由翁维良教授指导。

  1.8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有分析均用SPSS12.0软件进行。

  2 结果

  2.1 大肠癌临终患者舌象定性观察(见表1、表2)

  大肠癌临终患者以淡红舌和红舌为多见,各占42.9%;非临终患者以红舌多见,占41.9%。

  大肠癌临终患者以无苔和厚黄腻苔多见,各占28.6%;非临终患者以厚黄腻苔多见,占33.9%。表1 大肠癌临终与非临终患者舌质分布[例(%)]表2 大肠癌临终和非临终患者舌苔分布[例(%)]

  2.2 大肠癌临终患者舌象定量观察(见表3~表5)

  大肠癌临终患者与非临终患者舌质RGB值比较,R值相近,G、B值下降,R/G、R/B增高;经t检验,B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大肠癌临终患者与非临终患者薄苔RGB值比较,R值相近,G、B值下降,R/G、R/B增高,R/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大肠癌临终患者与非临终患者厚苔RGB值比较,R值增高,G值相近,B值降低,R/G、R/B均增高,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大肠癌临终与非临终患者舌质RGB值比较(—(—较)±s)注:与非临终组比较,*P&<0.05,**P&<0.01(下同)表4 大肠癌临终和非临终患者薄苔RGB值比较(—(—较)±s)表5 大肠癌临终和非临终患者厚苔RGB值比较(—(—较)±s)

  3 讨论

  舌诊是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之一。舌象的变化能较客观的反映病情,对临床辨证、立法、处方、用药以及判断预后转归都有重要的意义。正如《临证验舌法》所说:“凡内外杂证,无一不呈其形,著其色于舌……据舌以分虚实,而虚实不爽焉;据舌以分阴阳,而阴阳不谬焉;据舌以分脏腑,配主方,而脏腑不差,主方不误焉。”

  研究发现,大肠癌临终患者舌质以淡红舌和红舌多见。大肠癌晚期,久病伤阴,阴虚火旺在舌质上表现为红舌,反映了热象的存在。舌质出现淡红舌的机理尚不明确,由于本研究病例数量有限,有待进一步探讨。胃气的盛衰在舌象上主要表现为舌苔的生长情况。舌苔似有似无,甚则光剥如镜面,为无根苔。无根苔提示胃阴枯竭、胃气衰败,是无胃气的征象,提示正气已衰,病情重。病邪伤及脾胃,致脾胃虚弱,运化无权,湿浊内生,湿性粘滞,易蕴而化热,湿热互结,反映在舌苔上表现为厚黄腻苔。故黄厚腻苔的患者病情较重,多为中、晚期[3]。临终患者舌质G、B值较非临终患者降低,R值相近,B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R/G、R/B增高,R/B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终患者薄苔G、B值较非临终患者降低,R值相近,R/G、R/B增高,R/B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厚苔RGB值相近(P&>0.05)。

  本研究初步结果提示,大肠癌临终患者的舌质、舌苔及其RGB值有一定的特征性,其变化可以作为大肠癌临终患者的参考指标,为肿瘤的舌诊量化研究服务于临床提供了方法和技术上的支持,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对丰富中医诊法的理论、提高舌诊的临床指导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第三分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1.1-2.

  [2] 朱文锋.中医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38-45.

  [3] 樊冬香,胡家才,宋恩峰.胃癌手术前后舌苔变化的研究[J].中医杂志, 1999,40(7):43.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