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针刺减肥前后全身各部位脂肪含量、骨矿物质含量及瘦体重的变化。方法 辨证针刺治疗37例单纯性肥胖患者,治疗前后检测相关肥胖指标、脂肪含量、骨矿物质含量及瘦体重,并对其差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针刺显著改善客观肥胖指标(体重指数、腰围、臀围、臂围),显著降低脂肪含量(全身、上肢、躯干),降低肌肉含量(全身、上肢、下肢),对骨矿物质含量无明显影响。结论 针刺减肥无降低骨密度的不良反应,尤其适合腹型肥胖患者(对躯干部位降脂不减瘦)。
【关键词】 针刺;单纯性肥胖;脂肪含量;骨矿物质含量;瘦体重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hanges of body fat content, bone mineral content and lean body weight before and after antiobesity acupuncture. Method Thirty seven cases of simple obese women were acupunctured by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Indicators related to obesity, body fat content, bone mineral content and lean body mass were measured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Acupunctu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objective indicators of obesity (BMI, waist, hip and arm circumference), reduced body fat content (whole body, upper limbs, torso), lowered lean body mass (body, upper and lower limbs), and had no effect on bone mineral content. Conclusion Acupuncture weight loss has no side effects of reducing bone mineral density, especially fits for patients with abdominal obesity (lipid-decrease and no lean-reduction on torso).
Key words:acupuncture;simple obesity;body fat content;bone mineral content;lean body mass
肥胖病是由多种环境因素和遗传综合作用导致一系列进食调控和能量代谢紊乱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它与心血管病、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并列为慢性病,而不只是这些疾病的危险因素。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表明,单从肥胖发生的原因分析,可将肥胖分为两种,即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其中,单纯性肥胖约占肥胖患者总数的95%[1]。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病具有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等优点[2-3]。针灸减肥的治疗目的是降低身体脂肪含量即降低体脂含量百分比,但在降低体脂含量的同时,骨矿物质含量和瘦体重的变化也是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因而,本研究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检测针刺减肥前后患者的上述指标变化,旨在揭示针灸治疗对肥胖患者脂肪含量、骨矿含量和瘦体重变化的影响及规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7例上海地区的女性,年龄20~40岁(排除未成年及更年期以后对上述人体成分——骨矿物质含量、脂肪含量和瘦体重的影响),年龄最大者39.9岁,最小者26.7岁,平均年龄为(33.4±1.7)岁,病程最长者8年,最短者9个月,平均36.5个月。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诊断及纳入标准
体重指数和体脂含量是筛查诊断肥胖的常用指标。目前认为肥胖诊断的金标准应为体脂含量百分比(体脂占体重的百分比)[4-6]。根据WHO于2001年研究提出的“中国成人体质指数的分类建议”,体重指数≥24为超重或肥胖,女性体脂含量≥30%~35%对健康危险因素明显增加[7]。
1.2.2 排除标准
①症状性(继发性)肥胖病。可考虑做以下检查:如X线检查蝶鞍是否扩大,骨质有无明显破坏;检查血清皮质醇;检查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素(TSH)以除外间脑性、垂体性、肾上腺皮质功能、甲状腺功能和植物神经紊乱等;②患有各类严重心、脑血管疾患;③最近3月内曾接受其他方法减肥治疗者。
2 方法
2.1 辨证施治
根据症情辨证分为胃肠实热型、脾虚湿阻型、肝郁气滞型。主穴:足三里、三阴交、内庭、梁丘、上巨虚、下巨虚、天枢、大横、中脘、脾俞、胃俞、章门、内关、气海、丰隆、关元、支沟、太溪。胃肠实热型配大肠俞、小肠俞、二间、上脘、下脘、至阳;脾虚湿阻型配阴陵泉、水分、水道、太白、腹结、太阳、百会;肝郁气滞型配太冲、行间、期门、蠡沟、曲泉、膻中等。以上穴位可根据部位及经络交替选用,如上下巨虚、梁丘、足三里等交替选用。
2.2 针刺方法与疗程
选用直径0.3 mm毫针,平补平泻法,每次留针35 min,留针期间每10 min行针1次,共3次。隔日治疗1次,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6个月检测相关指标。
2.3 观察指标与方法
2.3.1 肥胖相关指标
测量体重、身高、体围[腰围(取肋骨下缘与髂嵴连线中点水平)、臀围、股围(髂嵴上缘与髌骨下缘连线中点水平)、臂围(前臂最大周径)]、腰/臀比值,计算体重指数及各指标治疗前后的差率。
2.3.2 骨矿物质含量、脂肪含量
采用美国GE公司出品的LUNAR-Prodigy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测量仪检测全身各部位脂肪、肌肉、骨矿物质含量及组织脂肪含量、区域脂肪含量。
转贴于2.4 疗效标准
参照1998年制定的单纯性肥胖病疗效评定标准[8]。临床痊愈:体重下降>80%,体脂含量接近30%,体重指数接近26~27。显效:体重下降30%~70%,体脂含量下降≥5%,体重指数下降≥4。有效:体重下降25%~30%,体脂含量下降3%~5%,体重指数下降≥2但<4。无效:体重下降未达到25%,体脂含量下降未达到3%,体重指数下降未达到2。体重下降以疗程结束时体重下降数值占实际体重与标准体重之差的百分值为准。
2.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所有数据用x±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3 结果
3.1 临床疗效
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37例中临床痊愈8例(21.6%),显效16例(43.2%),有效8例(21.6%),无效5例(13.5%),总有效率为86.5%。
3.2 治疗前后相关肥胖指标的变化
(见表1~表4)表1 针刺治疗前后肥胖患者相关肥胖指标变化(略)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下同)表2 针刺治疗前后肥胖患者各部位脂肪含量变化(略)表3 针刺治疗前后肥胖患者各部位肌肉含量变化(略)表4 针刺治疗前后肥胖患者各部位骨矿物质含量变化(略)
4 讨论
4.1 针刺减肥改善了肥胖机体各部位脂肪分布
肥胖患者针灸治疗后,体重指数、腰围、臀围、臂围都明显降低,表明针灸确实降低了肥胖机体的脂肪含量,促进了各部位皮下脂肪的脂肪分解(本研究未进行内脏脂肪的前后对照研究)。腰/臀比值在治疗前后未见明显变化,一方面可能本研究的样本量不足或治疗的时间有限,另一方面也因为腰围和臀围都同步地减少,使其比值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显示,针刺减肥可使下肢肌肉含量明显降低,而脂肪含量降低无统计学意义,这提示临床取穴存在一定的缺陷,有待进一步研究。
4.2 针刺减肥有清湿热、化痰浊、调脾胃、抑食欲的作用
对于临床所见的单纯性肥胖患者,其治疗的关键是控制饮食以及清胃肠之实热。取天枢、梁丘穴以疏导阳明经气,通调肠胃,使其有利于吸收及排泄;足三里是足阳明经合穴,能清胃肠腑热,促进机体对沉积脂质的吸收;大横属足太阴脾经穴,可以调理肠胃、畅通腑气;支沟能理气清热、降逆通便,故腑气不通时宜加用之;内庭及上、下巨虚都能清胃火以缓解消谷善饥之状;胃火过旺,壮火食气,可使脾肾阳伤,阴阳失调,故选关元、气海、太溪补益脾肾,鼓舞人身之阳气;因“肥人多痰湿”,肥胖症多为脾失健运、水谷精微不能散布而发为痰湿潴留于体内而成,故治疗肥胖症应从痰瘀入手。针刺丰隆既可化有形之痰,又可化无形之痰,可以调理脾胃,促进运化,豁其痰浊以杜绝生痰之源,配合内关更加强了和胃降痰浊之效;足三里可调理脾胃功能,配合三阴交,可泻阳明、太阴之湿,以助脾胃运化输布津液;中脘、章门、脾俞、胃俞为俞募相配,可改善亢进的脾胃功能,使之调适有度。以上腧穴相配,共奏清湿热、化痰浊、调脾胃、抑食欲的作用,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4.3 针刺减肥对脂肪含量、骨矿物质和瘦体重的影响
国外有研究表明,女性体脂含量≥30%~35%,男性体脂含量≥20%~25%,健康危险因素明显增加[7]。
由于身体脂肪组织在肥胖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特殊的作用,体脂肪含量的测定在肥胖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8]。人体体重包括去脂体重和脂肪重量,我们在平时的减重措施中更应该注重减轻人体脂肪重量而保持人体瘦体重[9]。因为对于在绝经前的健康女性样本中,瘦体重比体脂含量更能决定骨密度变异的大小,即减肥最理想的效果应为在维持骨密度、骨矿盐含量不下降的前提下,达到脂肪含量最大限度减少而瘦体重无明显下降。本研究数据表明,针灸治疗后,肥胖患者全身、上肢及躯干脂肪明显减少(P<0.05);下肢虽然均数下降,但未见统计学意义。肥胖患者的全身、上肢、下肢肌肉明显减少(P<0.05);躯干虽然均数下降,但未见统计学意义。肥胖患者全身、上下肢及躯干骨矿盐含量虽然均数下降,但未见统计学意义。本组患者通过针刺减肥治疗,全身及上下肢的肌肉都有明显降低,提示在针刺减肥的过程中应加强体育锻炼,最大限度保持瘦体重。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针刺减肥对躯体性肥胖的患者疗效最优,即明显降低脂肪含量,对骨矿盐含量无影响,最适合于健康危害最严重的腹型肥胖患者。
【参考文献】
[1] 李 洁,王玉侠.肥胖发生机制及减肥方法的研究现状[J].中国体育科技,2006,2(42):64-67.
[2] 刘志诚,孙凤岷,胡 葵.针灸为主治疗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1997,16(1):6.
[3] 李 嘉,刘志诚.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病40 例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 1998,18(9):539.
[4] Deurenberg P, Yap M. Obesity, definition and global prevalance. symposium proceedings of 12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aternal && infant nutrition[M]. Nanjing: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1998. 11-23.
[5] Lazarus R, Baur L, Webb K, et al. Body mass index in screening foradiposity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systematic evaluation using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J]. Am J Clin Nutr,1996,63:500-506.
[6] Cole TJ, Bellizzi MC, Flegal KM, et al. Establishing a standard definition for child overweight and obesity worldwide:international survey[J]. BMJ,2000,320(7244):1240-1243.
[7] Deurenberg P, Yap M, van Staveren Wa. Body mass index and percent body fat:a meta analysis among different ethnic groups[J]. Int J Obes Relat Metab Disord,1998,22:1164-1171.
[8] 危北海,贾葆鹏.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J].中国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5):317.
[9] 汪 军,王瑞元,田吉明.对大强度间歇运动减肥新观点的探讨[J].广州体育学院院报,2007,27(1):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