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例肺动脉高压患者中医证候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2337 日期:2025-08-16 来源:论文网

     作者:房玉涛,王阶,荆志成,胡元会,何庆勇

【摘要】 目的 了解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证候分布规律。方法 对52例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中医证候资料进行采集,分析证候分布规律,并分析证候与不同类型、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的相关性。结果 肺动脉高压中医证型出现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大气下陷证(96.2%)、血瘀证(75.0%)、肺气虚证(42.3%)、心气虚证(30.8%)、脾气虚证(17.3%)。血瘀证与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相关性最强。心气虚证与肺动脉压力增高的程度相关性最高,其次是肺气虚证。结论 大气下陷证、血瘀证、心气虚证、肺气虚证是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主要证型;大气下陷证与肺动脉高压相关性最强。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中医证型;大气下陷证

  Key words:pulmonary hypertension;sympto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medicine;syndrome of strong Qi sinking

  肺动脉高压是临床常见的累及肺循环系统的病理生理综合征,其主要特征是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最终导致患者右心衰竭而死亡。2004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及欧洲心脏病学会分别制定了诊断治疗指南。我国《肺动脉高压筛查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已于2007年11月正式出台。

  目前,中医药对肺动脉高压的干预研究基本集中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的继发性缺氧性的肺动脉高压上,尚未见到对其他类型的肺动脉高压干预的报道。鉴于肺动脉高压正成为发展较快的热点研究领域,其中医药干预治疗必将逐步得到重视。本研究采集52例肺动脉高压患者中医证候资料,以期了解其证候分布规律,为中医药干预治疗作一初步工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来自2007年4月-2007年8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二十二病区住院的肺动脉高压患者。共收集52例有效病例(有完整中医证候资料)。其中男性8例,女性44例;年龄8~46岁,平均(30.31±9.20)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10年;肺动脉平均压最低35 mm Hg(1 mm Hg=0.133 kPa),最高107 mm Hg,平均(64.48±14.22)mm Hg。其中特发性肺动脉高压18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4例,结缔组织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7例(其中大动脉炎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肺血管炎2例、成人Still氏病1例),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23例(其中室间隔缺损7例、房间隔缺损6例、动脉导管未闭6例、单心室1例、永存左上腔1例、肺动脉狭窄1例、主肺动脉窗1例)。

  1.2 诊断标准
  在海平面静息状态下肺动脉压收缩压&>30 mm Hg和(或)肺动脉平均压(PAPm)&>25 mm Hg,或运动时PAPm&>30 mm Hg。

  1.3 纳入标准

  采用诊断金标准——右心导管术确诊为毛细血管前肺动脉高压(PAPm&>25 mm Hg,肺毛细血管嵌顿压&<15 mm Hg)者。

  1.4 排除标准

  未行右心导管术者;年龄小于8岁,不能配合中医证候资料采集者;确诊为COPD等慢性肺病者。

  1.5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虚证诊断标准采用中国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研究会虚证及老年病专业委员会1986年修订的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1]。血瘀证诊断标准采用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全国活血化瘀研究学术会议修订的血瘀证诊断标准[2]。痰证、气滞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进行诊断。大气下陷证参照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大气下陷一节[4]进行判定。

  1.6 研究方法

  根据《中医诊断学》并结合肺动脉高压临床特点制定“肺动脉高压患者中医证候学调查表”,对符合条件的肺动脉高压患者中医四诊信息资料进行采集,并记录患者简要病史、经右心导管术所测得平均肺动脉压。依据上述证型判定标准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运用SAS6.12版软件中的多元对应相关统计学方法分析中医证型与不同类型肺动脉高压及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之间有无关联性以及有何种关联性。

  2 结果

  2.1 52例肺动脉高压患者证候分布情况

  中医证型出现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大气下陷证50例(96.2%)、血瘀证39例(75.0%)、肺气虚证22例(42.3%)、心气虚证16例(30.8%)、脾气虚证9例(17.3%)、肾阴虚证4例(7.7%)、痰证2例(3.6%)、肺阳虚证1例(1.8%)。

  2.2 不同类型肺动脉高压的中医证候分布

  血瘀证与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慢性血栓栓塞性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相关性强。其余证型的各类型肺动脉高压患者分布情况大致相当(见表1)。表1 不同类型肺动脉高压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略)

  2.3 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的中医证候分布

  心气虚证与肺动脉高压的程度相关性最高,其次是肺气虚证,然后是血瘀证、脾气虚。其中脾气虚证的出现与右心功能不全加重胃肠瘀血致消化能力下降呈明显相关(见表2)。表2 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略

  3 讨论
  
  肺动脉高压是临床常见病症,可由许多心、肺和肺血管疾病引起。其主要特征是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最终导致患者右心衰竭。右心衰竭是所有类型肺动脉高压患者致残、致死的共同途径[5]。近10年来,随着对肺动脉高压认识及诊断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肺动脉高压,特别是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结缔组织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得以确诊。尽管随着依前列醇、波生坦、依洛前列素等药物的问世,肺动脉高压的内科治疗发生明显改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均得到明显改善,但目前仍有很多棘手问题亟待解决。中医药能否介入这一领域正是本研究的目的所在。

  目前对COPD所致的继发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证型研究较多,刘氏等[6]将COPD所致的继发性肺动脉高压分为4型,即阳虚水泛型、痰浊阻肺型、痰热壅盛型、肺肾气虚型。熊氏[7]认为本病属于本虚标实,以标实为主,血瘀水停、痰浊阻肺两型即能较为客观反映本病的标实证型。其他类型肺动脉高压的中医辨证分型尚未见报道。
  
  本研究观察的肺动脉高压类型不包括COPD所致的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因为两者在流行病学、病理学、症状、体征和预后等方面均存在明显不同。前者的临床表现以进行性活动后气短、乏力、胸痛,甚时晕厥、咯血、双下肢肿胀为主要特征,在不伴有肺系感染的情况下咳嗽、咯痰、喘促、哮鸣等症状并不明显,因此它很难在“咳嗽”、“喘证”、“哮证”、“肺胀”、“肺痿”等常见肺系病证范畴中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其中医病因病机、证型、发展预后等方面应有自身规律。后者的辨证分型以喘、痰、肿为辨证要点,因此并不适用于前者。本研究结果表明,大气下陷、血瘀证、心气虚、肺气虚是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主要证型。气滞证、痰证等实证在本病证中出现较少,提示肺动脉高压是以虚损为主的病症。血虚证、肝虚证、肾阳虚证等虚证出现比例亦很低,这可能与患者年龄偏年轻、合并疾病少有关。心气虚证、肺气虚证与肺动脉高压的严重程度明显相关,提示心肺气虚证的出现对患者预后不良,应积极予以干预。此外, 大气下陷证诊断符合率达到96.2%,提示大气下陷证与现代医学的肺动脉高压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大气下陷可能是肺动脉高压的始动和中心环节。这需要在临床及科研工作中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6(10):598.

  [2] 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血瘀证诊断标准[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7(3):129.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

  [4]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74.31-47.

  [5] 荆志成.我国肺动脉高压专家共识阐释[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 27(4):246-249.

  [6] 刘 青,杨 毅,周惠香,等.肺动脉高压的中医辨证分型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1997,6(1):32.

  [7] 熊旭东.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的中西医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00, 9(4):174.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