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花颗粒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型)临床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2184 日期:2025-08-14 来源:论文网

    作者:吕世超,赵梓刚,郭雁冰,刘军连,夏天保,迟家平

【关键词】 寻常型银屑病;蛇花颗粒;复方青黛胶囊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目前尚无完全治愈的方法,临床治疗以控制症状、延长缓解期、减少复发、安全为原则。中医药在治疗银屑病方面有其独到疗效且安全性好。蛇花颗粒剂为治疗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的经验方剂,为了进一步验证蛇花颗粒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笔者于2004年3月-2007年9月使用蛇花颗粒治疗81例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并与复方青黛胶囊进行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皮肤病学》[1]所载的进行型寻常型银屑病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参照《中医皮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临床证见:皮疹颜色鲜红,逐渐增多,范围不断扩大,甚至红斑融合成片,鳞屑增多,瘙痒明显,伴口干、口苦、心烦易怒,大便秘结,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或滑数。1.2 入选标准  无内外科系统疾病,女性患者无妊娠、哺乳;1月内未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甲氨喋呤、维A酸类药物,2周内局部未使用糖皮质激素、维甲酸等药物。

  1.3 剔除标准

  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而停药者(计入不良反应);疗程不足12周者;中断随访者;出现其他合并症需中断试验和/或合并治疗者。

  1.4 一般资料
  
  161例受试病例均来源于本院皮肤科门诊,按就诊先后顺序,根据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81例,男44例,女37例;年龄8~65岁,平均(32.58±13.15)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32年,平均(4.9±1.1)年。对照组80例,男41例,女39例;年龄6~72岁,平均(29.38±14.01)岁;病程最短2周,最长36年,平均(5.4±0.9)年。2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皮损严重程度指数(PASI)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蛇花颗粒剂治疗。药物组成及比例:乌梢蛇15 g,金银花15 g,丹参15 g,牡丹皮10 g,赤芍10 g,紫草10 g,连翘10 g,白鲜皮10 g,苦参15 g,地肤子15 g,蝉蜕10 g,浮萍10 g,桑枝10 g,荆芥10 g,防风10 g,甘草10 g。由本院中药制剂室将上述药物制成颗粒剂。每次12~36 g,每日2~3次。对照组口服复方青黛胶囊(陕西天宁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Z61020964),每次2~4粒,每日2~3次。
  
  2组服药方法均为饭后1 h服用,治疗过程中忌酒、辛辣刺激性食物、海鲜、羊肉和狗肉。服药期间2组均不使用任何其他药物(包括外用药)及物理治疗方法。

  2.2 观察指标和方法

  2.2.1 治疗效果评定指标和方法

  以PASI评分标准[3]对患者治疗前后皮疹的面积、红斑、肥厚浸润及鳞屑指标进行评分。为了减少PASI评分的人为误差,所有患者的PASI评分由一名副主任医师完成。每周对患者进行1次PASI评分,12周后,根据PASI积分下降指数判断疗效。PASI积分下降指数=(疗前PASI积分-疗后PASI积分)/疗前PASI积分×100%。基本治愈:PASI积分下降指数≥90%;显效:PASI积分下降指数60%~89%;进步:PASI积分下降指数20%~50%;无效:PASI积分下降指数&<20%。有效率=(基本治愈例数+显效例数)/该组总例数×100%。

  2.2.2 不良反应观察指标和方法

  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每2周检测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患者治疗期间的不适主述随时记录并跟踪观察,由1名副主任医师确认符合以下条件计入不良反应。①不适主述症状与治疗药物有合理的时间关系。②不适主述症状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不论同个患者出现几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例数计为1。不良反应发生率=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总例数×100%。

  2.2.3 一年复发率的观察

  回访至2007年12月1日满一年并获得基本治愈疗效患者的皮疹复发情况。一年复发率=复发的患者例数/满一年基本治愈例数×100%。

  2.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分析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分析采用t检验。

  3 结果

  3.1 2组治疗前后PASI均值比较(见表1)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PASI均值比较

  (略)注:与对照组同一时间比较,*P&<0.01(t=3.869);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t=21.467)

  3.2 2组12周后疗效评估

  (见表2)表2 2组患者12周后疗效比较[例(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χ2=4.544)

  3.3 不良反应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均为消化系统症状,包括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稀薄及胃部不适,未观察到其他不良反应。治疗组发生率为11.1%,对照组为8.8%,2组统计学无明显差别(P&>0.05)。无患者因此而中断治疗。

  3.4 2组一年复发率的比较

  (见表3)表3 2组患者一年复发率的比较(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χ2=4.500)

  4 讨论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并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主要与遗传、感染、代谢障碍、内分泌影响、神经精神因素及免疫紊乱有关;其主要病理改变是表皮细胞异常增生,真皮乳头层毛细血管迂曲、扩张以及嗜中性白细胞在表皮中的浸润。目前,西医治疗银屑病主要是光疗、维甲酸类及免疫抑制剂类药物,由于不良反应及远期效果不理想,这些药物和方法对许多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并不是最佳的选择。
  
  中医学认为,银屑病多因素体亏虚,血热内蕴,化燥生风而成。发病过程中,血热尤为关键,血热生风,风盛则燥,日久热伤营阴,阴血不足,肌肤失养,生风生燥,营血不足,气血循行受阻,以致引动内伏之热毒,热毒瘀痹肌肤而发为本病。血热是本病的重要因素,血热型银屑病是临床常见的证型。蛇花颗粒是经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治疗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的经验方,方中诸药性味寒凉,入血分清热凉血、解毒活血而不留瘀。其中乌梢蛇祛风活络、杀虫治癣;丹参、牡丹皮、紫草、赤芍清热凉血、活血消斑;金银花、连翘、荆芥、防风、蝉蜕、浮萍清热解毒、祛风止痒;苦参、白鲜皮、地肤子清热燥湿、杀虫止痒;桑枝祛风除湿、通络活血;甘草解毒,调和诸药。诸药共奏疏风清热解毒、除湿杀毒之效,从而达到屑消痒止、邪去疹退的目的。本观察结果表明,蛇花颗粒治疗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有效率显著高于复方青黛胶囊。大多数患者服药3~4周皮疹颜色变淡,后逐渐消退,一般皮疹先由背部开始好转,表现为皮损颜色变淡、浸润变薄、鳞屑减少易剥离。6周左右可观察到明显的临床效果。本观察结果还显示,蛇花颗粒治疗组一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该药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腹泻、大便稀薄及胃部不适。
  
  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明,赤芍、牡丹皮、紫草具有抑制表皮角盶细胞增生的作用,金银花、牡丹皮、连翘、防风对多种病原微生物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乌梢蛇、白鲜皮、丹参对人体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4-6]。另外,有学者观察到丹参能显著减低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血液高粘滞状态[7]。因此,该方可能通过针对银屑病的主要病理改变和病因,即通过抑制角盶细胞过度增生、改善微循环、调节免疫功能及抗感染来减轻银屑病患者的皮损。具体的作用机制有待研究。

参考文献


1] 赵 辩.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663-677.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54-155.

  [3] Marks R, Barton SP, Shuttleworth D, et al. Assessment of disease progress in psoriasis[J]. Arch Dermatol,1989,125(2):235-240.

  [4] 路又璐,秦建中.17味中药对培养的表皮细胞细胞增殖的影响[J].临床皮肤科杂志,1996,25(4):202-203.

  [5] 刘青梅.不同剂量紫草醇提取物对表皮细胞过度增殖的实验研究[J].临床医药实验杂志,2003,12(7):485-486.

  [6] 张红锋,白艳军,蓝宇淑,等.中药金银花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7(1):107-110.

  [7] 赵广琼,李 均,张信江,等.丹参粉针剂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其血液流变学观察[J].贵州医药,2002,26(2):103-104.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