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大效人参枳实汤 婴幼儿哮喘 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疗法
哮喘是儿科呼吸道多发病、常见病,迁延难愈,病程较长。近年来,由于环境的变化、饮食结构的改变,发病率有所增加,起病年龄有趋于幼小倾向。目前,治疗主要是抗炎、解痉、平喘。笔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具有补气泻肺、宽膈化痰的大效人参枳实汤进行加减治疗婴幼儿哮喘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60例均为本院门诊患儿,符合婴幼儿哮喘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20.2个月;低体重出生3例,佝偻病12例,腹泻14例,肺部有感染者18例,有湿疹者15例。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19.8个月;低体重出生3例,佝偻病11例,腹泻13例,肺部有感染者18例,有湿疹者14例。2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氨茶碱3~4 mg/kg,每6~8 h口服1次;病情为Ⅱ~Ⅲ级者使用舒喘宁100 mg/揿,每次1~2揿,每日3~4次;病情为Ⅲ级者给予强的松1~2 mg/(kg? d),口服;有感染者酌情加用抗生素。治疗组30例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予大效人参枳实汤加减:人参5 g,枳实6 g,麻黄5 g,半夏6 g,桑白皮10 g,款冬花10 g,五味子10 g,桔梗10 g,细辛5 g,阿胶10 g,茯苓10 g,甘草5 g。痰多稠黄加瓜蒌6 g、天竺黄6 g;燥痰粘连,咳而不爽加沙参、枇杷叶;肺络痰滞,气失输布,唇口发绀者加桃仁、红花;兼有肺部感染者,加黄芩、鱼腥草、金荞麦;兼有湿疹、鼻痒过敏者加蝉蜕、露蜂房。以上治疗均为1周。
3 观察方法
观察期间,每日观察患儿喘息轻重、肺部哮鸣音变化。所有统计均用SPSS12.0分析软件包完成,检验水准a=0.05,应用χ2检验。
4 临床疗效
4.1 疗效标准
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并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判断疗效。痊愈(近期缓解):咳喘等症状消失,听诊两肺无异常;显效:咳喘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两肺可闻及少许干湿性罗音;进步: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有改善,两肺可闻及少许干湿性罗音;无效:临床症状、两肺罗音较治疗前无改善。
4.2 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有效率为86.7%,总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1。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略)]
5 讨论
中医认为,哮喘发病之根,在于患儿体内素有胶固之痰内伏,一旦遭受外邪,则痰随气升,壅阻气道,痰气相搏,肺气郁闭,于是喘促气鸣,发为哮喘。肺气虚弱易为外邪所犯,脾气虚弱则胶固之痰易内伏于膈,久病不愈,则其虚益甚。无论因虚而病,或因病而虚,总不离正气虚弱。因此,笔者认为,正气不足是哮喘发病之本,内伏胶痰为之标,外感之邪为诱发之因,哮鸣咳喘是发作之征。研究表明,补气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少或消除呼吸道感染,减轻变应和活化因素对气道上皮屏障的损伤[2],从而降低气道的高反应,对控制哮喘发作及预防复发均具有重要意义。大效人参枳实汤具有补气泻肺、宽膈化痰、止咳平喘之功。方中人参补气、温中、通脉,益肺气而充百脉,肺气旺盛,则机体免疫机能增强,从而抑制哮喘的发作。枳实宽胸膈、行痰湿,佐桔梗开宣肺气、利气宽胸,以祛痰涤垢。桑白皮泻肺平喘,具有镇咳、祛痰、抗炎、平喘的功效[3]。麻黄辛温宣肺,其含麻黄碱能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而奏宣肺平喘。五味子上敛肺气、下纳肾气、平喘止嗽,佐半夏、细辛温肺化饮,敛散相合,开阖并施,相互制约,发散中防肺气耗伤,酸收而避邪之遏伏。款冬花温润入肺,温而不热,辛而不燥,能开泄郁结、定逆止喘。伍阿胶养阴润肺;茯苓健脾;甘草和中,共调五脏。全方配伍,对改善哮喘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作用显著,止咳平喘迅速,临床疗效确切。观察期间,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儿童与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J].中华儿科杂志,2004,42(2):100-101.
[2] 陈小东,何 剑.支气管哮喘的现代治疗药物[J].世界临床药物,2004, 25(6):353-357.
[3] 冯冰虹,赵宇红,黄建华.桑白皮的有效成份筛选及其药理学研究[J].中药材,2004,27(3):272-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