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针药并举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46例临床体会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2038 日期:2025-08-13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针灸疗法 中医药疗法 抽动-秽语综合征

  抽动-秽语综合征又称多发性抽动症,是一种以运动、语言和抽动为特点的行为障碍综合征。本病多见于小儿,其症状可见频眨眼睛,头、躯干、上下肢的小抽搐,喉部发出奇特的叫声,或者个别音节、字或句子说不清楚,或说出骂人的话等。中医文献中无此病名,但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瘛”、“颤振”、“慢惊风”等范畴。近5年,笔者采用针药并举治疗本病46例,收到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46例患儿均来自本院门诊,年龄6~14岁,诊断符合《临床神经病学》[1]多动秽语综合征诊断标准。其中,男37例,女9例;病程最短7个月,最长3年。全部病例临床表现为不自主发出“哼”、“啊”等声音,伴头面部和全身多部位抽动,如眨眼、皱额、撅嘴、吐舌、蹙眉、摇头、耸鼻以及蹬踢足、屈肘、弯腰等,抽动多从头面部开始,有或无秽语。

  2 辨证分型
  
  心火内炽型:28例,表现为多动善怒,挤眉弄眼,喧扰不宁,上课时不注意听讲,大声叫喊,甚至狂妄大骂,舌绛,无苔,脉弦数或洪数。肝火上炎型:11例,表现为做事虎头蛇尾,游戏时不能耐心等待,抢夺他人东西,多动不安,挤眉弄眼,抬肩踢腿,日夜不知疲倦,甚至殴打小同伴,舌质红,苔厚腻,脉细弦或弦数。脾肾两虚型:7例,表现为纳呆厌食,心烦多动,不能长时间学习功课,玩耍有始无终,做事不加思考,不能静坐,夜寐不安,自汗或盗汗,四肢发冷,流涎梦多,遗尿,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或细缓。

  3 治疗方法

  3.1 中药治疗

  3.1.1 心火内炽型

  予清心安神汤:莲子心2 g,广郁金、赤芍、栀子、蝉蜕各6 g,生地黄30 g,薄荷叶、甘草各5 g。随症加减:口舌糜烂、口臭者,加生石膏30 g、黄连3 g;目赤多眵、腹胀便秘者,加大黄、黄芩各10 g;狂躁打骂人、睡眠不好者,加安宫牛黄丸,每次1/3丸,日2次,开水化服。

  3.1.2 肝火上炎型

  予平肝镇静汤:珍珠母、制鳖甲各30 g,生百合15 g,钩藤、夜交藤、生白芍、炒酸枣仁、生地黄、柏子仁各10 g,当归、玉竹、炒白术各6 g。随症加减:口舌生疮者,加生石膏30 g、龙胆草6 g,去炒白术、当归;大便燥结、小便黄者,加白茅根30 g、大黄10 g,去白术、当归、鳖甲;失眠多梦者,加朱砂0.6 g,分2次冲服;发热狂躁者,加羚羊角粉0.6 g另煎频服,或珍珠粉0.3 g冲服。

  3.1.3 脾肾两虚型

  予健脾益智汤:生黄芪15 g,党参、益智仁、枸杞子、炒酸枣仁、熟地黄各10 g,炙远志、石菖蒲、五味子各6 g。随症加减:纳差厌食者,加炒白术6 g、谷芽10 g;大便稀溏者,加煨肉豆蔻6 g;心悸者,加龙眼肉10 g;遗尿者,加楮实子、升麻各6 g;四肢发冷者,加熟附子、桂枝各6 g。

  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温服。10 d为1个疗程。共治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3.2 针灸治疗
  
  取穴:内关、神门、丰隆、百会、中脘、足三里、三阴交、公孙、太冲。眨眼加丝竹空、攒竹;摇头加翳风、天柱;尿频加气海、鱼际;耸鼻加印堂;撅嘴加承浆;流涎者,针刺地仓。操作:患者取仰卧位,采用30号1~1.5寸毫针,局部酒精棉球常规消毒,依次直刺或斜刺穴位,有针感后留针30 min,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5 d,再进行下一疗程,共治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4 临床疗效
  
  疗效标准:治疗后症状消失,精神状态佳,在诱因作用下不发作为痊愈;发作的频率明显减少,症状波及的范围明显缩小或发作的间歇期明显延长为好转;症状发作的频率、波及的范围有一定的改善,在诱因作用下易发作为减轻;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变化。结果痊愈21例,好转10例,减轻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67.39%。

  5 讨论
  
  现代医学对抽动-秽语综合征发病机制的认识尚不清楚,认为可能与精神因素、遗传、胚胎发育及感染造成的大脑基底神经节发育及功能障碍有关,缺乏相应的药物进行拮抗。抽动-秽语综合征病位在脑与肝、心、脾、肾,属本虚标实之证,其本在于脾肾不足,其标为心肝火旺,虚风内动。肝开窍于目,肝胆属风木二经,内寄相火,肝藏血,故血不足则风内生,而频眨眼睛。脾胃虚弱,血乏生化之源而生风,则出现不自主地张口或噘嘴。肝气横逆,脾失健运,则痰浊内生,上逆于脑,蒙蔽神志,故见秽语不止。笔者认为,心火内炽型多因家教过严,劳多逸少,导致气滞郁结,心火内炽,火扰神明,心神不宁。肝火上炎型多因娇惯过度致怒气伤肝,肝火上炎,心神被扰。脾肾两虚型多因病久身虚,脾肾两虚,心肾失交而致。笔者根据辨证分型分别治以清心宁神、平肝镇静及健脾益肾之法,而达到解肝郁、补肝血、健脾胃、化痰浊、熄肝风的目的。针刺内关、神门、百会宁心安神;太冲、百会平肝熄风;公孙、三阴交、中脘、丰隆、足三里健脾胃、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祛湿化痰;三阴交、足三里还具培元扶正之功。针药合用,作用协同,功能互增,共奏平肝熄风、祛痰化浊、宁心安神之效,临床收到较好疗效。

【参考文献】
  [1] 黄如训.临床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69.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