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敏颗粒抗皮肤Ⅰ型超敏反应的实验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2030 日期:2025-08-13 来源:论文网

【摘要】 :目的 研究消敏颗粒抗皮肤Ⅰ型超敏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Ⅰ型超敏反应的实验动物模型。将实验小鼠随机分5组,即空白对照组、扑尔敏组及消敏颗粒小、中、大剂量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进行动物实验。结果 消敏颗粒可抑制组胺及5-羟色胺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P&<0.01),且其对组胺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抑制率与用药时间及剂量成正相关,大剂量组与扑尔敏组的作用无显著差异(P&>0.05);对组胺所致小鼠足跖肿胀具有抑制作用;减少小鼠过敏性休克,降低死亡率。结论 消敏颗粒可能是通过抗过敏炎性介质的途径起到抗皮肤Ⅰ型超敏反应的作用。

【关键词】 消敏颗粒 Ⅰ型超敏反应 小鼠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and mechanism of Xiaomin granules on type Ⅰ hypersensitivity. Methods The experimental animal model was made for type Ⅰ hypersensitivity. The mice were pided into five groups named vacant control group, Xiaomin granules (low-, middle- and high-dose) group, chlorpheniramine group randomly and were given homologous medication respectively. Results Xiaomin granules can inhibit capillary penetrance caused by histamine and 5-HT in mice (P&<0.01). And the inhabition rate of capillary penetrance caused by histamine was related with the time and dosage of medication. There was no remarkable difference between high-dose group and chlorpheniramine group (P&>0.05). Xiaomin granules could inhibit the mice hind paw edema degree caused by histamine. The further study found that Xiaomin granules could decrease anaphylactic shock of the mice and decrease the death rate. Conclusions Xiaomin granules could restrain type Ⅰ hypersensitivity by inhibiting inflammatory mediators.

  Key words:Xiaomin granules;type Ⅰ hypersensitivity;mice

  荨麻疹、湿疹、特应性皮炎等是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最常见的皮肤黏膜过敏性疾患,我们应用中药消敏颗粒治疗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为了研究其作用机制,笔者进行了消敏颗粒抗皮肤Ⅰ型超敏反应的动物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动物

   昆明种小白鼠共210只,体重18~22 g,雄雌各半,购自辽宁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分笼饲养于辽宁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实验室。

  1.2 药物

  消敏颗粒,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提供。组方为:黄芪20 g,防风15 g,当归15 g,金银花15 g,荆芥穗15 g,蒺藜15 g,甘草15 g。扑尔敏,北京太洋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60205。

  1.3 试剂

  磷酸组织胺溶液(国药集团化学试剂公司,批号F20060215)、依文思蓝溶液(国药集团化学试剂公司,批号F20050913)、丙酮(国药集团化学试剂公司产品,批号T20050728)、Compound48/80(Sigma公司)、生理盐水(哈尔滨三联药业有限公司产品,批号050624B2)、5-羟色胺肌酐硫酸盐(Sigma公司,H7752-1G)。

  1.4 仪器

   721型分光光度计、C4-12型离心机等。

  2 方法与结果

  2.1 分组与给药
  
  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扑尔敏组及消敏颗粒小、中、大剂量组。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液0.2 mL/10 g;扑尔敏组:扑尔敏4 mg/kg;消敏颗粒小、中、大剂量组:取6剂,分别将药物混合后浸泡30 min,煮沸后继续煎30 min,共煎2次,合并2次煎液,并分别浓缩至糖浆状,再与糊精混合均匀,粉碎干燥,在阴凉干燥处保存。实验时将消敏颗粒浓度调配成为每毫升含原药材1、1.5、2 g。

  2.2 消敏颗粒对组胺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影响
  
  分别灌服生理盐水液或同体积药液0.2 mL/10 g体重,每日1次,每组7只连续用药9 d,其余5只从第4天开始连续用药6日。于第8日小鼠腹部脱毛。第9日末次药后1 h,每只小鼠尾静脉注射0.5%伊文思蓝生理盐水溶液0.05 mL/10 g体重。注射伊文思蓝生理盐水溶液后,立即于小鼠腹部正中事先已脱毛处皮内注射0.1%磷酸组胺0.1 mL/只,形成一小皮丘。30 min后将小鼠颈椎脱位处死,剖开腹部,拨下腹部蓝染皮肤,用手术剪剪碎,置试管内,加入4 mL丙酮-生理盐水(7∶3)混合液,振摇。浸泡24 h后,2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于721型分光光度计610 nm处比色,记录OD值。结果见表1。表1 消敏颗粒对组胺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影响(略)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扑尔敏组比较,△P&<0.05,△△P&<0.01(下同)



  2.3 消敏颗粒对5-羟色胺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影响

  方法基本同上,每组10只小鼠,均连续用药7 d,第7日末进行试验,并将0.1%磷酸组胺改为0.2% 5-羟色胺肌酐硫酸盐。结果见表2。表2 消敏颗粒对5-羟色胺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影响(略)

  2.4 消敏颗粒对Compound 48/80致小鼠休克的影响

  小鼠分别灌服生理盐水液或同体积药液0.2 mL/10 g体重,每日1次,连续7 d。末次药后l h将Compound 48/80按10 mg/kg用生理盐水溶解,注射于小鼠腹腔内,0.5 mL/只。观察1 h内各组小鼠的死亡休克情况,计算死亡率。结果见表3。表3 消敏颗粒对Compound 48/80致小鼠休克的影响(略)

  2.5 消敏颗粒对组胺所致小鼠足跖肿胀的影响

  分别灌服生理盐水液或同体积药液0.2 mL/10 g体重,每日1次,连续用药4 d。第4日末次药后1 h,每只小鼠右后足跖肌肉注射0.05%磷酸组胺生理盐水溶液10 μL。分别于注射前及后15、30、60、120 min测定小鼠右后足跖厚度。以注射前后的厚度差值表示肿胀度。结果见表4。表4 消敏颗粒对组胺所致小鼠足跖肿胀的影响(略)

  3 讨论
  
  荨麻疹、湿疹等Ⅰ型超敏反应疾病主要是由IgE介导,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和嗜酸粒细胞等效应细胞以释放生物活性介质的方式参与发生[1]。组胺和5-羟色胺作为细胞颗粒内预先储备的介质被释放出来后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使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高;促进黏膜、腺体分泌等。因此,当其作用于体表,可使皮肤黏膜水肿、充血、血浆外渗,出现风团、红斑、丘疹,重者作用于全身。

  结果表明,消敏颗粒可抑制组胺及5-羟色胺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且其对组胺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抑制率与用药时间及剂量成正相关,大剂量组与扑尔敏组的作用相当;对组胺所致小鼠足跖肿胀具有抑制作用;可减少小鼠过敏性休克,降低死亡率。提示消敏颗粒可通过抗过敏炎性介质的途径起到抗皮肤Ⅰ型超敏反应的作用,大剂量效果更显著。
  
  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一般有致敏阶段、激发阶段及效应阶段3个阶段[2]。现代医学对Ⅰ型超敏反应的药物治疗主要针对后两个阶段,其一般分为3类,即抑制生物活性介质合成和释放的药物、生物活性介质拮抗药、改善效应器官反应性的药物,对于致敏阶段没有较好的防治方法。而对于致敏阶段的预防是防止Ⅰ型超敏反应发生及复发的关键。消敏颗粒临床效果肯定,目前动物实验已证实其可在激发阶段抑制Ⅰ型超敏反应发生。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对消敏颗粒防治Ⅰ型超敏反应的其它发病机制,如抗黏膜Ⅰ型超敏反应的作用,尤其是避免致敏阶段的发生等进行深入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龚非力.医学免疫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293-296.

  [2] 陈慰峰.医学免疫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2-195.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