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西药对照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2020 日期:2025-08-12 来源:论文网

       作者:刘金凤 刘如秀 刘志明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西药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71例确诊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0例)予强心复脉合剂口服,对照组(81例)予阿托品口服,疗程4周。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的临床症状、24 h动态心电图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 临床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4 h动态心电图:治疗组和对照组心率提高总有效率分别为92%和36%,24 h平均心率分别增加10次/min和4次/min,2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LVEF: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明显改善心功能的作用(P&<0.01)。结论 强心复脉合剂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心率和改善心功能,是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有效药物。

【关键词】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强心复脉合剂 临床疗效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differenc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the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sick sinus syndrome patients. Method 171 patients with sick sinus syndrome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90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given Qiangxin Fumai Mixture while the other 81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atropine. The therapeutic course was four weeks in each group. The changes of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electrocardiogram (24 h Holter monitoring ECG) an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icacy: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P&<0.01). 24 h Holter monitoring ECG: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92% and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36%, with the average increases of heart rates in 24 hours were 10/min and 4/min, respectively.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P&<0.01). LVEF:The LVEF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improved evidently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P&<0.01). Conclusion Qiangxin Fumai Mixture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sick sinus syndrome by improving clinical symptoms, heart rates and heart function.

  Key words:sick sinus syndrome;Qiangxin fumai Mixture;clinical therapeutic efficacy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是由于多种病因引起的窦房结或其周围组织变性、坏死、纤维化,导致其起搏功能及传导功能障碍,产生多种心律失常和多种症状的综合征。心律失常以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窦性停搏为主。常见病因为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等,外伤或手术损伤窦房结及其供血的动脉也可引起本病,部分患者病因不明,可能为窦房结特发性退行性病变所致。临床表现为胸闷、心悸、气短、头晕甚则晕厥等。动态心电图显示总心率和平均心率均减少及窦性静止、窦房阻滞等。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为探索其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理论依据及科学内涵,笔者采用通阳活血中药强心复脉合剂,通过随机对照方法进行临床试验研究,共观察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例171例,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71例病例来源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湖南医科大学湘雅医院及北京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或门诊患者,均符合病例选择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90例,对照组81例,年龄18~70岁,病程最长30年,最短3 d;住院122例,门诊49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症状、体重、血压、心率、病情等方面进行均衡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症状和体征
  
  主要临床表现为胸闷、心悸、气短、乏力、头晕、胸痛或心前区疼痛、形寒肢冷、晕厥、浮肿、脉沉迟涩或迟结、舌质紫黯、舌淡有齿痕、舌苔白等。

  1.3 诊断标准[1-2]
  
  具备以下诸项中的一项或几项,并可除外药物、神经或代谢引起者:窦房传导阻滞;窦性停搏(停顿时间&>2 s);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min),单独窦性心动过缓经阿托品试验证明心率不正常增快(&<90次/min);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显示:24 h总心率&<80 000次,平均心率&<55次/min,最高心率&<90次/min,最低心率&<40次/min。
  
  中医证候诊断参照文献[3-4]。阳虚血瘀证:心悸怔忡,心胸憋闷,气短,乏力,自汗,头晕,形寒肢冷,浮肿,面色淡白,舌淡黯或有瘀斑,脉迟、沉细无力。

  1.4 病例纳入标准

   年龄18~70岁,自愿接受临床观察者;符合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诊断标准,中医诊断为迟脉证,辨证为阳虚血瘀证者;已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但停药2周以上者。

  1.5 病例排除标准

   经检查证实为慢-快综合征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或对本药过敏者;重度高血压、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病者;心衰正在服用洋地黄受试者;合并精神病受试者;药物、神经、代谢功能紊乱引起的窦房结冲动形成及传导障碍者;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者,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参加其它临床试验的受试者。

  2 观察方法

  2.1 给药方法
  
  强心复脉合剂由干姜、炙甘草、丹参等药物组成,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药制剂室按协定处方制成合剂,每瓶100 mL。治疗组服用强心复脉合剂,100 mL/次,每日2次。对照组服用阿托品[浙江浙南制药厂生产,批号(96)],0.3 mg/次,每日3次。疗程为4周。

  在临床试验过程中,若患者出现病情加重、晕厥或阿斯综合征者,按照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积极处理,注明加用药物和剂量,并作为无效病例统计。

  2.2 观察指标

  疗效性指标:Holter(总心率、平均心率、最快心率、最慢心率);心功能[射血分数(EF)、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中医证候:心悸、气短、胸闷、晕厥、头晕、形寒肢冷、乏力、浮肿、自汗、面色、舌质、脉象等。

  2.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1979年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修订的“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5]评定临床疗效。

  2.3.1 临床疗效

  痊愈: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改善&> 95%;显效: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改善60%~95%;有效: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改善30%~6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改善&<30%。

  2.3.2 24 h动态心电图疗效

  临床痊愈:Holter(窦律)经常在60次/min以上;显效:主要症状消失,24 h平均心率(窦律)比治疗前增加≥10次/min,心电图恢复正常;有效:主要症状部分消失,24 h平均心率(窦律)比治疗前增加≥5次/min;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变,心率无变化。

  2.3.3 心功能疗效

  显效:SV、CO、EF恢复正常;有效:SV、CO、EF未恢复正常,但较治疗前提高≥30%;无效:SV、CO、EF较治疗前提高,但&<30%;加重:SV、CO、EF低于正常水平,且较治疗前降低≥30%。

  2.4 统计学方法
  
  试验完成后的临床资料交由第三方专业统计人员,以原始数据建立数据库,应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数据以x±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或秩和检验。

  3 结果

  (见表1~表4)表1 2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比较[例(略)]注:Z=-4.260,P=0.0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Holter结果比较(略)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P&<0.01表3 2组患者Holter疗效比较[例(略)]注:Z=-4.999,P=0.000,2组比较,差异显著表4 2组心功能异常患者疗效比较(例)

  4 讨论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中老年常见病、难治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心悸、胸闷、浮肿、晕厥、气短乏力、头晕、形寒、自汗等。目前,本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西医尚无专治本病的安全有效药物,常用药物有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氨茶碱、硝苯地平等,有一定的提高心率作用,但不良反应明显,患者生存质量差,难以长期坚持服用。病情严重者采用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虽是有效措施,但属于有创治疗,且价格昂贵,还存在感染、导丝断裂、心肌穿孔、心律失常、起搏器综合征、对自主神经的调节缺乏反应及电池能量耗竭导致更换起搏器等缺陷[6],还存在心理障碍问题,对于儿童和青壮年患者尤其突出[7]。中医药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本着辨证论治、全身调理、既病防变的原则,在临床应用较广,且取得了较好疗效,对于不能安装起搏器的患者,如严重糖尿病、消瘦、血管畸形等,可以明显提高心率、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及延长生命;对于安装起搏器的患者也能起到延长起搏器寿命、减轻安装起搏器并发症的作用,而且费用低廉。
  
  中医根据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脉症表现,将其归于“迟脉”、“心悸”、“怔忡”、“胸痹”等病证范畴。大多数医家认为本病病因病机多因脏腑虚衰,复感六淫外邪,或加之七情所伤、饮食劳倦等,日久发展而成。本病病位以心、肾为主,兼涉脾、肝二脏,病性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气血阴阳亏虚,心脉不荣,血脉不得充盈,鼓动无力,脉气失于连续;标实多为血瘀、痰浊、寒凝壅塞脉道,心脉不通、血行不畅而致本病。也有医家从肝论治,认为情志伤肝,肝郁气滞,则血行迟缓无力,心脉不通。
  
  强心复脉合剂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刘志明老中医的经验方,由干姜、炙甘草、丹参等药物组成。方中干姜味辛,性热,入脾、胃、心、肺经,其性守而不走,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之功效;干姜含有多量姜辣烯酮、少量姜辣醇、微量姜酮,实验证实干姜提取物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和舒张性能、降低外周阻力作用,能改善冠脉灌流[8];炙甘草味甘,性平,入心、肺、脾、胃经,能益气养心复脉,甘草含甘草甜素及多种黄酮成分,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丹参味苦,性微寒,入心、心包、肝经,活血通经、安神宁心,丹参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影响,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全血粘度、降低心肌耗氧量、抗心律失常等多种药理作用。诸药相伍,气得补,瘀得化,阳得通,脉得复,共奏通阳复脉、益气活血之功,则心跳自如,诸症消失[9]。
  
  本次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强心复脉合剂能明显提高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心率,并能改善其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指标,疗效优于单纯西药阿托品对照组。试验过程中,强心复脉合剂组未发现明显不良事件,而阿托品组出现口干、面部潮红、头晕眼胀等不良反应,患者无法长期坚持服用。治疗组部分患者随访远期疗效好,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节省有限的医疗费用,从而显示了中药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优势。同时,我们一系列实验结果证实,强心复脉合剂具有提高心率、改善心肌缺血、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等功效[10-11],推测其改善患者症状及心功能的疗效可能是通过改善患者窦房结功能、提高患者心率、增加心肌收缩力、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来实现的,其具体机制正在进一步研究中。

【参考文献】
  [1] 北京地区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诊断参考标准[J].中华内科杂志, 1977,16(6):36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S]. 1993.41.

  [3] 屈松柏.实用中医心血管病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3. 264-266.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

  [5] 陈可冀,廖家桢,肖镇祥.心脑血管疾病研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318-319.

  [6] 蔡 军,林国生,江 洪,等.同种异体心肌细胞移植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实验研究[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5,19(4):280-283.

  [7] 任晓庆,王方正.细胞移植和转基因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05,5(1):421-423.

  [8] 许庆文,卢传坚,欧 明,等.干姜提取物对兔急性心衰模型的保护和治疗作用[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4,15(4):365-369.

  [9] 刘如秀,冯 玲,房玉涛,等.强心复脉合剂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12):11-12.

  [10] 万素君,刘如秀,郑 军,等.强心复脉颗粒对动物缓慢型心律失常模型心率的影响[J].现代中医药,2007,27(1):35-37.

  [11] 刘如秀,房玉涛,万素君,等.强心复脉颗粒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3(12):42-43.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