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加味柴平汤 胆汁反流性胃炎
胆汁反流性胃炎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西医认为是由于胃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以致胆汁和胰液反流入胃,破坏胃黏膜屏障引起慢性胃炎。中医认为多因忧思恼怒,气郁伤肝,肝气横逆,克脾犯胃,胃失和降所致。2002―2004年,笔者采用加味柴平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128例,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128例均来自本院门诊,经实验室检查、B超等排除肝、胆、胰等疾病及行胃肠道手术患者。其中男性80例,女性48例;年龄23~68岁,平均45.8岁;病程1年以内32例,1~3年58例,&>3~7年38例;并发十二指肠炎者2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6例,幽门口炎28例,胃溃疡17例,食管炎21例。
2 诊断标准
本组128例病例均参照“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1]。临床表现:上腹部疼痛,嗳气,呕吐黄绿苦水,胃脘部痞闷,嘈杂不适,舌质红,舌苔薄黄或黄腻,脉沉弦。胃镜检查所见:胃窦黏膜充血、水肿,黏膜表面覆盖着被胆汁污染的黄色分泌物,以胃内潴留大量黄绿色液体为特征,幽门口可见大量胆汁内流。病理检查示:黏膜呈慢性浅表胃炎改变,部分病例可见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
3 治疗及观察方法
全部病例均采用加味柴平汤治疗。基本方组成:柴胡12 g,黄芩9 g,制半夏9 g,党参9 g,陈皮9 g,厚朴9 g,苍术9 g,槟榔12 g,枳壳9 g,旋覆花(包)12 g,炙甘草9 g。肝胃不和者加香附12 g、川楝子9 g;兼见肝郁化热去党参,加栀子12 g、生大黄9 g、黄连9 g;胃阴不足者加麦冬12 g、石斛12 g;嗳气泛酸明显者加乌贼骨15 g、瓦楞子15 g;胃脘痛甚者加延胡索12 g、乌药15 g。上方每日1剂,分2次水煎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嘱患者少吃多餐,禁酒忌辣,注意调摄。
全部病例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均由笔者操作进行胃镜诊断,南昌大学抚州医学院分院提供病理诊断报告。
4 疗效观察
4.1 疗效标准
参照“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2],临床疗效依据临床主要症状(上腹部灼痛、胃脘痞闷、嘈杂不适、嗳气、返酸、呕吐黄绿苦水)及次要症状(食欲不振、口干、心烦失眠)消失好转情况判定,病理疗效依据胃镜及活检复查的炎症、腺体萎缩、肠化及异型增生等复常情况综合判定。
4.2 结果
本组128例病例中治愈52例,占40.62%;显效54例,占42.19%;有效15例,占11.72%;无效7例,占5.47%;总有效率94.53%。
5 典型病例
患者,男,52岁,工人,2003年7月15日初诊。反复发作上腹部胀痛1月余。1周前觉胸骨后至胃脘部烧灼样疼痛,腹胀,恶心,晨起泛呕,吐出胆汁样液体,口苦,嗳气,返酸,嘈杂似饥,食欲不振,舌红,苔薄黄,脉弦。胃镜检查提示:胆汁反流性胃炎。病理检查示:符合中度慢性浅表性胃炎并糜烂改变。中医辨证诊断为:胃脘痛(肝胃郁热)。治宜疏肝理气、泄热和胃。药用加味柴平汤加减:柴胡12 g,黄芩9 g,制半夏9 g,陈皮9 g,厚朴9 g,苍术9 g,槟榔12 g,枳壳9 g,栀子12 g,黄连9 g,乌赋骨15 g,旋覆花(包)12 g,炙甘草9 g。上方每日1剂,分2次水煎服。连服6剂后,胃脘部疼痛减轻,腹胀消失,无嗳气,但仍觉恶心、返酸,舌脉如前。续服10剂后,胃脘疼痛消失,食欲恢复正常,余症均见明显改善,嘱其继续服药。1个月后复查胃镜示:胃黏膜红白相间,以红为主,未见有黄绿色液体,幽门口未见胆汁返流。病理学检查:胃黏膜呈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改变,未见胃腺体萎缩和肠上皮化生。1年后检查未见复发。
6 讨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持续性或频发性上腹胀闷、灼痛,餐后不缓解或加重,反复口干,或恶心,吐苦汁,吐后症状缓解不明显,伴嗳气、纳差等一系列脾胃功能受损的症状。由于肝胆、脾胃互为表里,因而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位统属于脾、胃、肝、胆。根据以上临床表现可将其纳入“胃脘痛”、“呕吐”、“呃逆”等范畴。胆附于肝,其经脉络肝,互为表里,而肝与胃是木土乘克的关系,若忧思恼怒,气郁伤肝,肝气横逆,势必克脾犯胃,致气机阻滞,胃失和降,脾气当升不升,胃气当降不降,肝不随脾升,胆不随胃降,胆胃不和,胆气上逆而见胆汁返流入胃。故治疗应以疏肝泄热、和胃降逆为法则,方能收到明显效果。加味柴平汤是由小柴胡汤和平胃散化裁而来。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它能疏利三焦气机、通达上下升降、宣通内外、运行气血;平胃散能除满宽胸、调理脾胃。两方合用,药切病机,标本兼治,共奏疏肝解郁、益气健脾、行气除满、镇痛消炎之功效。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00,20(3):199-201.
[2] 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5):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