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董海涛 赵炜 卢雯平 贺用和
【关键词】 华蟾素注射液 肝动脉介入 原发性肝癌
华蟾素注射液为中华大蟾蜍皮水溶性成分提取液,具有抗癌和提高免疫功能作用,对肝癌、胃癌、大肠癌等有治疗作用。笔者采用华蟾素注射液联合肝动脉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全组共76例,均为2000年2月-2006年2月期间本院住院患者,年龄28~77岁,平均56岁;其中男性63例,女性13例。全部病例均有明确的MRI、CT、B超等影像学、甲胎蛋白(AFP)及肝脏穿刺行细胞学检查确诊,入院检查常规生化全项、肝肾功能、血常规、心电图、腹部CT、AFP、癌胚抗原(CEA)、CA199、凝血酶原等。预计生存时间&>3个月,能耐受介入治疗,其生活质量Karnofsky评分在60分以上者。每周定期查血常规,疗后复查腹部肝脏CT、AFP、CEA、CA199、生化全项及肝、肾功能。将76例患者按1∶1比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基本资料见表1。表1 2组临床资料比较(略)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华蟾素注射液(安徽金蟾生化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批号041003)20~30 mL+生理盐水500 mL静脉点滴,d 1~d 21,静滴同时做肝动脉介入治疗术,药物为羟基喜树碱(HPT)10 mg,氟尿嘧啶(5-FU)500 mg,碘化油10 mL,按Seldinger’s技术要求,从股动脉将导管送入肝固有动脉,并行选择性肝动脉造影,见肝内肿瘤染色后,将药物注入肿瘤供养血管并行栓塞,术后予止痛、止吐、保肝等对症治疗,28 d为1个周期。对照组38例则单用肝动脉介入治疗,方案同治疗组。2个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和生存质量评分。
1.3 观察指标
1.3.1 客观疗效
依据WHO实体瘤近期疗效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无变化(NC)和进展(PD)。远期疗效为生存期。
1.3.2 生活质量
按照Karnofsky作为状况评分(KPS)标准,治疗后KPS增加&>10分者为改善,无变化者为稳定,减少&>10分者为降低。
1.3.3 不良反应
按照WHO抗癌药物不良反应分度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有效率采用χ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法行差异性检验。
2 结果
2.1 客观疗效
2组客观疗效见表2。其肿瘤标记指标AFP疗后下降者,治疗组15例,有效率为65.2%,对照组下降者14例,有效率为56%,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表2 2组临床疗效比较(略)注:2组PR比较,χ2=5.28,P&<0.05
2.2 生存期及随访结果
生存期各组见表3。2组比较,其半年生存期有明显差异(P&<0.05),而1、2年则无差异,但对初、复治患者其1、2年生存期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全组12例失访,余均随访至今,或至死亡,全组生存时间为6~54个月,死亡50例。其死亡原因分析:肝功能衰竭肝昏迷19例,占33.9%;上消化道出血16例,占28.6%;肝肾综合征9例,占16.1%;恶液质衰竭11例,占19.6%;肝破裂2例,占3.6%。表3 各组患者生存期和生存率比较(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复治组比较,*P&<0.05,**P&<0.01
2.3 生活质量
治疗后2组生活质量均有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73.7%,改善率44.7%,对照组总有效率26.3%,改善率57.9%,经统计学处理,2组无显著性差异(χ2=2.01,P&>0.05),见表4。表4 2组患者生活质量变化(KPS评分)比较(略)
2.4 治疗后2组白细胞下降情况
(见表5)表5 治疗后2组患者白细胞下降比较(略)注:2组比较,χ2=2.036,P&>0.05
3 讨论
原发性肝癌发现时,80%已属晚期不能手术切除或术后复发及肝内转移者,治疗多采用姑息治疗,如经皮肝穿肝内肿瘤无水酒精注射法、射频消融法[1],而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是目前治疗肝癌的常用和首选方法。原发性肝癌其肿瘤的血液供应90%~95%来源于肝动脉,化疗抗癌药物的疗效与肿瘤所在部位药物的有效血药浓度及其与肿瘤接触的时间呈正相关,单一的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其有效率在30%~40%之间,综合治疗优于单一治疗[2],节段性的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则更优异。许多回顾性研究也提示,术后辅助局部灌注化疗可有助于预防肝癌术后复发[3]。本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为65.8%,对照组为39.5%,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意义(P&<0.05)。其半年生存期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复治组优于初治组,其1、2年生存期分别为52.0%、36.0%,而初治组为15.7%、13.7%,经统计处理有显著性差异,生活质量也有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 孙 燕.临床肿瘤内科手册[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
[2] 吕毛古,卢秀仙,吴建伟,等.原发性肝癌五种介入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4,9(5):481-483.
[3] Tang ZY, Ye SL, Liu YK, et al. A decade’s studies on metasta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 J Cancer Res Clin Oncol,2004,13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