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德芳,郭明阳,刘太华,张俊,罗勇
【关键词】 平胃散;舌苔;湿阻证
舌为脾胃之外候,舌苔乃胃气所生,病苔由胃气夹邪上蒸而成。舌苔白厚腻多主湿浊、寒湿,湿浊、寒湿阻于中焦,脾运障碍,湿凝气阻,升降失调,出现胸闷脘痞纳呆、身重肢倦、舌苔白厚腻、脉象濡缓等一派湿阻中焦证候。笔者临床中每遇此类患者,用平胃散加味运脾除湿治疗,均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全部病例均系2002年12月-2006年6月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共300例。其中男178例,女122例;年龄20~82岁,平均(35.45±11.25)岁。
1.2 病例选择
所有病例均有胸闷脘痞纳呆、身重肢倦、舌苔白厚腻、脉象濡缓等证候。其中30例为感冒后起病,30例有长期饮酒史,20例淋雨后起病,20例为慢性胃炎起病,30例为冠心病起病,50例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肺心病起病,25例为更年期综合征起病,30例为肿瘤患者,20例为腰痛患者,25例为外伤和手术后纳差患者,10例为纤维肌痛综合征起病,另有10例原因不太确切。病程及自觉症状持续1周以上。
1.3 舌苔计分标准[1]
苔厚分为无苔(0分)、少苔(1分)、薄苔(2分)、略厚(3分)、较厚(4分)、极厚(5分);苔色分为白色(1分)、淡黄(2分)、黄(3分)、深黄(4分)、焦黄(5分)、黑色(6分)。所选病例皆为苔厚为3~5分,苔色为1~3分。
1.4 药物及方法
以平胃散为主方(苍术15 g,厚朴18 g,陈皮10 g,生甘草6 g)随证加味。热重、舌苔干燥明显者加黄芩、焦栀子;痰多不寐者加胆南星、法半夏;纳呆明显者加茯苓、生薏苡仁;咳喘、痰多明显者加三子养亲汤;身痛明显者加秦艽、威灵仙、羌活或(及)独活;胸闷甚者加枳壳、柴胡、赤芍;舌苔厚腻甚者加杏仁、白豆蔻、薏苡仁、茯苓。水煎取汁300 mL,分2次服用,每日1剂,5剂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停服西药制剂。
1.5 评定标准
治疗3个疗程后,症状完全缓解,舌苔退尽(苔厚0~1分,苔色1分)为治愈;腻苔基本退尽(苔厚1~2分,苔色1~2分),自觉症状减轻者为好转;服3个疗程以上,自觉症状及舌苔无明显变化者无效。
1.6 统计学方法
临床资料应用SPSS10.0版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检验。
2 结果
(见表1、表2)表1 300例患者临床症状及苔色、苔厚疗效分析[例(略)]表2 300例患者治疗前后苔厚、苔色积分变化(略)
3 讨论
腻苔多由湿浊内蕴,阳气被遏所致。舌苔薄腻或腻不板滞者,多为食积或脾虚湿困,阻滞气机;舌苔腻而滑者,为痰浊;舌苔厚而粘腻者,是脾胃湿浊之邪上泛所致,故治疗白腻苔从痰从湿论治,以运脾化湿之平胃散正切合这一病机变化。
平胃散药味虽少,却包含了健脾燥湿的苍术,健脾消胀除满的厚朴,理气健脾化痰的陈皮,以及调和脾胃的甘草。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苍术挥发油可抗副交感神经介质乙酰胆碱引起的肠痉挛和交感神经介质肾上腺素引起的肠肌松弛;苍术制剂能促进肾上腺抑制作用的振幅恢复;苍术醇有促进胃肠运动作用,对胃平滑肌有微弱收缩作用[2]。厚朴煎剂对肺炎球菌、白喉杆菌、溶血性链球菌、枯草杆菌、志贺氏及施氏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炭疽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厚朴碱、异厚朴酚有明显的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陈皮挥发油有刺激性祛痰作用。甘草有抗溃疡、抑制胃酸分泌、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及镇痛作用。药理研究显示,湿阻中焦证大鼠远端肾小管与集合管水分重吸收加强,有水、钠潴留现象,而平胃散能通过抑制抗利尿激素(ADH)的释放,促使机体内潴留的水、钠排泄[3]。
本观察结果显示,平胃散对改善有胸闷脘痞纳呆、身重肢倦、舌苔白厚腻、脉象濡缓等一派症状的湿阻中焦证具有较好的疗效,尤其对舌苔改善效果非常理想。
参考文献
[1] 刘文兰,于 玫,张 炎.慢性乙型肝炎舌苔厚薄与其他舌象特点关系的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39(5):10-11.
[2] 高学敏,王永炎.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38,239, 288,508.
[3] 刘德芳,黄秀深.大鼠湿阻中焦证的水盐代谢调节机制及平胃散对其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1):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