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双虎清肝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1989 日期:2025-08-12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双虎清肝颗粒 慢性乙型肝炎

   笔者采用双虎清肝颗粒治疗中医辨证为疫毒热盛、痰湿中阻、气滞血瘀证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并设对照组,对比观察症状、体征、肝功能、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变化,以助于其临床疗效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2005年7月-2006年12月本院住院和门诊的中医辨证为疫毒热盛、痰湿中阻、气滞血瘀症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0例。依据2000年第六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诊断[1],慢性肝炎中度57例,慢性肝炎重度30例,肝硬化13例。将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50例,男38例,女12例,年龄(36.6±10.4)岁;对照组50例,男37例,女13例,年龄(36.2±11.4)岁。2组在年龄、性别、病情方面无明显差异,并在治疗前6月未进行过抗病毒、抗纤维化治疗。均除外HCV、HDV、HAV、HEV等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及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例。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50例,口服水飞蓟素片(山东康威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ZZ-3604-鲁药准字[2001]第128201号),1次2片,每日3次,疗程为12周;治疗组50例,口服双虎清肝颗粒(北京华神制药有限公司,批号Z10980118),每次2袋,每日2次,疗程为12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检查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ⅢP)、层粘蛋白(LN)、Ⅳ型胶原(CL-Ⅳ)。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x±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见表1~表3)表1 2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率比较(略)注:2组比较,P&<0.05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改善情况(略)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下同)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变化(略)

  3 讨论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其中部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症状重,病情持续进展,易发生肝纤维化,中医辨证多属疫毒热盛、痰湿中阻、气滞血瘀证,是临床治疗的难点。

  双虎清肝颗粒由金银花、虎杖、蒲公英、黄连、甘草、半夏、瓜蒌、枳实、丹参、白花蛇舌草等中药配制而成,具有清热解毒、燥湿化痰、理气活血等功效。其中,蒲公英有促进胆汁分泌和保护受损肝细胞的作用[2];虎杖有保护受损肝细胞、促进肝细胞修复和再生、减轻炎症的功能[3];丹参能改善肝脏微循环,保护肝细胞,减轻炎症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并能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激活[4],减少细胞外间质(HA、PⅢP、LN、CL-Ⅳ)的分泌;甘草能稳定肝细胞膜,拮抗或清除自由基,阻止肝星状细胞活化[5]。双虎清肝颗粒内含高效抗病毒成分K-D4[6],可从根本上降低乙肝病毒复制,达到间接抑制细胞外间质的作用。
  
  本观察结果显示,双虎清肝颗粒对疫毒热盛、痰湿中阻、气滞血瘀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症状、体征、肝功能、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提示双虎清肝颗粒不但可明显缓解、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有显著的保肝护肝、阻止肝纤维化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

  [2] 施鹤高.蒲公英保护肝脏的临床与药物初步研究[J].中成药研究, 1979,4(12):55.

  [3] 施顺清.虎杖、田基黄煎剂的动物实验[J].中成药研究,1983,8(6):36.

  [4] 刘三都,程明亮,谢朝良.大剂量丹参为主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160例[J].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3,3(3):23.

  [5] 刘陶世,黄耀洲.甘芍注射液对小鼠试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草药,2000,22(5):36.

  [6] 舒小清.双虎清肝颗粒合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6,4(2):100-101.

转贴于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