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祛风中药;抗过敏;过敏性疾病;综述
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研究的进展,祛风中药抗过敏的研究已受到较高的重视,发现多种祛风中药复方和单味祛风药及其提取物或有效成分具有抗过敏作用,能在抑制IgE产生、保护和稳定靶细胞膜(减少和防止其脱颗粒、释放过敏介质)、对抗过敏介质、中和变应原等多个环节起作用,临床用于防治过敏性疾病也取得较好疗效。笔者现对祛风中药抗过敏作用的实验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1 风邪与过敏的关系
过敏性疾病多有起病急、发病快、传变迅速的共同特点,病变反复发作,遇邪即发。这正是中医所谓风邪致病“善行而数变”的典型反映,故风邪与过敏性疾病发作的关系密切。风邪引起过敏有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因素。内因主要是禀赋不足,卫表不固、血虚、血热、血瘀等;外因以风邪为主,可夹热、夹寒、夹湿、夹燥。过敏性疾病的发作特点多与外风致病的表现相似,故本文所论祛风中药主要是指具有祛除外风功效的中药,大多味辛质薄,以解表药为主,以祛除风邪、疏调气机为主要功效,如荆芥、防风、麻黄、辛夷、苍耳子、细辛、葛根、蝉蜕、薄荷、徐长卿等。
2 祛风药的实验研究
2.1 中药复方
治疗过敏性疾病的复方多以祛风药为主组成,同时配以养血、清热、活血等药物以达到内外因同治的目的。实验研究表明,祛风中药复方具有拮抗组胺、抑制过敏性介质释放、降低血管通透性等功效,能够起到治疗过敏性疾病的作用。
2.1.1 麻黄汤
出自《伤寒论》,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组成。阮氏等[1]通过腹腔内注射和滴鼻实验,证实麻黄汤可减少卵蛋白诱发的小鼠挠鼻次数,提高组胺阈值,具有抗组胺作用;对豚鼠被动皮肤过敏实验和鼻过敏型豚鼠鼻黏膜色素沉着也有明显抑制作用。刘氏等[2]通过抗过敏实验研究,发现麻黄汤对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有抑制作用,并能明显抑制肥大细胞的脱颗粒反应,具有一定的抗炎、抗过敏作用。
2.1.2 消风散颗粒
源于《外科正宗》所载的消风散,由防风、荆芥、苍术、当归等多味祛风中药组成。郑氏等[3]实验显示,该药可对抗2,4-二硝基氟苯(DNFB)诱导的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DTH),能减少淋巴因子的释放,抑制小鼠耳肿及胸腺、脾脏指数增高,并降低致敏后豚鼠血清中异常增高的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有效对抗右旋糖酐诱发的小鼠皮肤瘙痒反应。
2.1.3 息敏胶囊
由白鲜皮、地肤子、苦参、牡丹皮、生地黄、蝉蜕、荆芥穗、甘草、赤芍等组成。唐氏等[4]的实验表明,息敏胶囊对卵清蛋白(OVA)致敏的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有抑制作用,可通过减少OVA特异性IgE的产生发挥抗过敏性鼻炎作用,并且可使OVA诱发的豚鼠变应性鼻炎症状及鼻黏膜病理变化减轻,血清IgE和鼻黏膜中的组织胺含量下降。
2.1.4 复方辛夷口服液
由辛夷、麻黄、细辛和杏仁等组成。徐氏等[5]采用卵蛋白致敏复制豚鼠哮喘模型,实验发现,复方辛夷口服液可延长卵蛋白引发的豚鼠哮喘潜伏期,显著减少致敏豚鼠的肺溢流量;对致敏豚鼠支气管平滑肌有显著的松弛作用,能显著对抗致敏豚鼠受卵蛋白攻击时气管平滑肌的收缩。
2.1.5 祛风清肺口服液
由麻黄、桃仁、桔梗、蝉蜕、石膏、大枣、甘草等组成。胡氏等[6]药理实验显示,该制剂对天花粉致敏大鼠皮肤PCA有抑制作用,能抑制PCA反应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加与炎症渗出,也能抑制致敏大鼠腹腔肥大细胞释放组胺,表明祛风清肺口服液有抗Ⅰ型变态反应作用。
2.1.6 鼻舒滴丸
主要由荆芥、细辛、黄芩等中药组成。张氏等[7]采用10% 2,4-二异氰酸甲苯酯(TDI)橄榄油溶液组胺为致敏剂造成豚鼠变应性鼻炎模型。结果显示,鼻舒滴丸可显著减轻豚鼠鼻黏膜病理改变,使鼻黏膜固有层嗜酸性细胞、嗜中性细胞、单核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纤毛明显修复。还可降低模型豚鼠血清IgE水平,减少血清及鼻黏膜中组胺的含量,可延长变应性鼻炎模型和组胺造型豚鼠喘息和惊厥出现的时间,明显减少豚鼠哮喘的次数及延长组胺造型豚鼠休克死亡时间。
2.1.7 消疹宁
由生地黄、麻黄、白鲜皮、防风、苦参等13味中药组成。刘氏等[8]运用抗过敏实验方法证明消疹宁能明显抑制PCA反应,但其作用弱于息斯敏。对致敏大鼠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有明显抑制,及对组胺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水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对二甲苯耳水肿,蛋清足肿胀的抑制作用稍强于息斯敏。
2.1.8 凉血清营颗粒
由生地黄、蝉蜕、苍耳子等组成。朱氏等[9]通过药理实验说明,凉血清营颗粒能一定程度拮抗天花粉蛋白所致小鼠过敏性休克及大鼠PCA;明显抑制化合物48/80及天花粉蛋白所致腹腔或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明显对抗组织胺所致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其结论为,凉血清营颗粒具有显著的抗Ⅰ型变态反应作用,此作用可能是其能抑制IgE生成、肥大细胞脱颗粒及直接拮抗组织胺作用的综合效果。
2.1.9 祛风合剂
由生地黄、苍耳子、辛夷等组成。沈氏等[10]通过3个经典型变态反应动物试验说明祛风合剂对小鼠耳异种被动性皮肤过敏有明显抑制作用且与异丙肾上腺素相似,在此基础上进行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试验和组胺诱发的足跖肿造型试验,结果显示,祛风合剂具有稳定膜、减少肥大细胞脱颗粒与抗组胺作用,表明动物实验中祛风合剂具有抗Ⅰ型变态反应作用,其阻断抗原IgE的特异性结合与稳定细胞膜可能是其主要作用机制。
2.1.10 祛风止痒口服液
由赤芍、地龙、白芍、甘草等组成。杨氏等[11]利用豚鼠二硝基氯苯(DNCB)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为动物模型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口服不同剂量祛风止痒口服液均能明显抑制ACD豚鼠耳肿胀,降低ACD豚鼠血清IL-2、IL-6及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水平。
2.1.11 辛芩片
由细辛、黄芩、荆芥、防风、白芷等中药组成。陈氏等[12]采用豚鼠整体引喘法和豚鼠肺溢流法测定辛芩片平喘的作用。结果表明,辛芩片能明显延长豚鼠的引喘潜伏期,降低组胺所致豚鼠肺溢流量的增加。余氏等[13]通过抗炎、抗过敏等实验方法,发现辛芩片能明显抑制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小鼠耳异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小鼠耳肿胀和组胺致大鼠鼻黏膜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
2.1.12 克敏汤
由金银花、徐长卿、蝉蜕、杏仁等组成。刘氏等[14]运用致敏豚鼠回肠肌过敏性收缩反应实验(Schultz- dale反应),结果不同浓度的克敏液均能显著抑制卵蛋白致敏豚鼠离体回肠肌的过敏性收缩反应,并呈明显剂量依赖性。
2.1.13 辛夷鼻炎丸
由辛夷、薄荷、紫苏叶、藿香、苍耳子、白芷、防风等组成。曹氏等[15]利用二甲苯、角叉菜胶、依文思蓝及棉球致炎法研究辛夷鼻炎丸的抗炎作用。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辛夷鼻炎丸可降低小鼠二甲苯所致耳肿胀度和大鼠角叉菜胶致足肿胀度,可抑制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形成,说明其对急、慢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
2.1.14 复方苍耳滴鼻液
由苍耳子、辛夷、白芷、麻黄、青黛等组成。周氏[16]通过建立家兔过敏反应模型,用药后鼻内窥镜下观察发现鼻腔黏膜水肿、充血及分泌物明显减少,显微镜下观察鼻甲组织标本嗜酸性白细胞与治疗前比减少明显。
2.1.15 辛苍合剂
由辛夷、苍耳子各10 g组成。吴氏等[17]采用腹腔注射辛苍合剂治疗小鼠哮喘动物模型,结果发现,辛苍合剂对哮喘小鼠血清IL-5有明显降低作用,而对IL-4无明显影响。
2.1.16 循经敷贴方
由麻黄、细辛、白芥子、甘草、生姜等10味中药组成。沈氏等[18]采用Hutson法豚鼠哮喘模型,观察中药循经敷贴对哮喘豚鼠的平喘作用及对哮喘豚鼠肺组织β受体的影响。结果显示,中药循经敷贴能显著延长哮喘豚鼠诱喘潜伏期,上调哮喘豚鼠肺组织β受体含量。
2.2 单味中药
2.2.1 辛夷
黄氏等[19]发现,熊胆和辛夷可明显抑制白蛋白攻击所致致敏豚鼠离体回肠的收缩;对致敏豚鼠回肠的组胺反应也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在组胺所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实验中,熊胆、辛夷、苍耳子等药单用和其不同量的组方都有明显的拮抗组胺作用。
2.2.2 防风与刺蒺藜
陈氏[20]实验结果显示,防风、刺蒺藜及二者混合煎剂对外源性组胺和右旋糖酐诱导内源性组胺动物瘙痒模型均有显著的止痒作用,能明显抑制组胺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能不同程度的抑制二甲基亚砜所致的豚鼠耳肿胀。对抗OVA诱发的豚鼠过敏性休克,其中防风单用效果最好。防风还可以明显延长豚鼠致喘潜伏期,刺蒺藜单用及混合煎剂的效果则不好。
2.2.3 苍耳子
左氏等[21]用ELISA法研究了防风、苍耳子水煎剂对IgE、IgG、IgM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防风和苍耳子水煎剂均能显著抑制DNP-BSA致敏小鼠的IgE产生,延迟和减轻卵蛋白致敏豚鼠的Ⅰ型超敏反应。其中防风对IgG和IgM抗体的产生以及细胞免疫功能都有显著的增强作用,苍耳子对体液免疫作用不明显,但对细胞免疫却有抑制作用。戴氏等[22]用苍耳子70%醇提物剂量依赖性抑制化合物48/80引起的小鼠过敏性休克、卵白蛋白所致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在体外苍耳子浓度依赖性减少大鼠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和β-氨基己糖酶;对组胺或5-羟色胺所致大鼠皮肤反应无明显作用。
2.3 中药提取物及有效成分
2.3.1 荆芥、防风挥发油
葛氏[23]对荆芥、防风挥发油的抗炎作用进行实验,结果显示,荆芥、防风挥发油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角叉菜胶致大鼠胸膜炎等急性炎症;对小鼠棉球肉芽种等慢性炎症和大鼠弗氏完全佐剂致关节炎肿胀、小鼠耳异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等过敏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
2.3.2 辛夷提取物及有效成分
李氏等[24]运用磷酸组织胺(HA)、氯化乙酰胆碱(Ach)所致豚鼠离体回肠收缩实验,卵白蛋白(OA)引起的致敏豚鼠离体回肠实验及大鼠肥大细胞脱颗粒实验,发现辛夷挥发油能显著抑制HA、醋酸引起的豚鼠离体回肠收缩,对致敏豚鼠离体回肠的过敏性收缩有较强抑制作用,并能明显阻止大鼠肥大细胞脱颗粒。顾氏等[25]研究显示,辛夷挥发油对慢反应物质(SRS-A)所致豚鼠离体回肠收缩有拮抗作用,同时对SRS-A所致豚鼠肺条收缩亦有拮抗作用;对组胺、乙酰胆碱所致豚鼠离体回肠收缩有拮抗作用。张氏等[26]采用体外、体内多种动物模型对辛夷二氯甲烷提取物进行了抗炎、抗过敏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辛夷二氯甲烷提取物能直接拮抗组胺和乙酰胆碱,对致敏豚鼠离体回肠的过敏性收缩显示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降低醋酸所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抑制角叉菜胶引起的小鼠足肿胀及减少PGE2的产生。李氏等[27]对从辛夷中提取的木兰脂素的研究表明,它可对抗OA致敏豚鼠离体回肠收缩作用,保护大鼠肥大细胞膜,阻止其脱颗粒,对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和小鼠足肿胀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2.3.3 紫苏叶提取物
黄氏等[28]采用透明质酸酶抗过敏活性测试法研究紫苏叶不同提取方法所得样品的抗过敏性,结果表明,紫苏叶具有较强的抗过敏性,其有效物质为水溶性、非挥发的成分;经过试管预测和滤纸纸层实验,鉴定该成分主要为黄酮类物质。
2.3.4 白芷有效部位
王氏等[29]采用小鼠耳廓肿胀法和大鼠足跖肿胀法观察其抗炎作用,结果显示,白芷的香豆素类成分能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和蛋清所致的大鼠足肿胀。
2.3.5 荆芥有效部位
卢氏等[30]利用巴豆油合剂致小鼠耳廓肿及腹腔注射0.6%醋酸致小鼠腹腔染料(Evan’s blue)渗出的方法制作急性炎症模型,发现荆芥酯类成分对小鼠耳廓肿胀度和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说明荆芥酯类成分具有显著的抗急性炎症作用。
2.3.6 菝葜提取物
舒氏等[31]通过动物抗炎实验发现菝葜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能显著降低蛋清诱导的大鼠足跖肿胀度、甲醛诱导的小鼠足肿胀程度、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和二甲苯诱导的耳廓肿胀,说明菝葜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急性、早期炎症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2.3.7 苍耳子提取物
熊氏等[32]对苍耳子分离得到的部位进行免疫抑制活性比较,结果发现,乙醚提取物对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影响,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影响。
3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研究较多的仍然是中药复方及其制剂,拆方研究较少,其中防风、荆芥、苍耳子、辛夷、细辛等祛风药研究较多。目前的中药抗过敏研究中抗Ⅰ型变态反应的机理研究较为明确。许多祛风中药复方、单味祛风药及其提取物和有效成分抗过敏反应的作用是多环节的,如抑制IgE的产生、保护和稳定靶细胞膜(减少和防止其脱颗粒、释放过敏介质)、抑制组胺等过敏介质的释放以及提高细胞内cAMP水平,消除超敏介质,中和变应原等,进而抑制抗原抗体反应和过敏介质所造成的靶器官组织细胞损伤,使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或消除。另外,还能不同程度地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目前祛风中药治疗过敏性疾病的疗效已得到临床证实,由于其所独具的作用环节多、毒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等特点,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针对西药的不去根、复发率高、作用环节单一、有不良反应等,从中医药中研制更好的抗过敏药物已是大势所趋,但在药物的筛选、抗过敏机制、安全性的评价等方面仍有待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
[1] 阮 岩,冈本美孝,松崎全成.麻黄汤抗过敏作用的实验[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2,13(3):152-154.
[2] 刘永刚,罗佳波,蒋毅萍,等.麻黄汤的急毒及抗炎、抗过敏作用研究[J].中成药,2005,27(3):345-346.
[3] 郑咏秋,戴 敏,陈光亮,等.消风散颗粒抗过敏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2,8(6):26-28.
[4] 唐建民,张力新,周 立.息敏胶囊抗过敏性鼻炎的实验研究[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3,43(3):27-29.
[5] 徐 立,范欣生,何胜旭.复方辛夷口服液对卵蛋白致敏豚鼠支气管哮喘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0(2):104-106.
[6] 胡学军,骆和生,吴 谦,等.祛风清肺口服液抗Ⅰ型变态反应的实验研究 [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16(1):45-48.
[7] 张 曼,任 映,宋崇顺,等.鼻舒滴丸抗过敏作用及机理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03,28(6):540-543.
[8] 刘淑杰,师海波,苗艳波,等.消疹宁抗过敏作用的研究[J].中草药, 2002,33(8):735-737.
[9] 朱照静,李兴平,洪 诤,等.凉血清营颗粒对Ⅰ型变态反应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4,20(2):27-29.
[10] 沈小珩,朱伟嵘,许建中,等.祛风合剂对Ⅰ型变态反应影响的实验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1,35(12):39-41.
[11] 杨西群,陈德宇,杜 宇,等.祛风止痒口服液对豚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 3(3):141-143.
[12] 陈淑杰,余 彦,白 波,等.辛芩片平喘作用的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 2004,19(2):123-125.
[13] 余 彦,杜俊蓉,况国成,等.辛芩片剂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主要药效学研究[J].中成药,2004,26(5):401-404.
[14] 刘文泰,李丽华,王文智,等.中药克敏抗过敏作用的实验研究[J].河北中医药学报,2005,20(2):21-23.
[15] 曹柳英,梁瑞燕,潘华新,等.辛夷鼻炎丸抗炎作用实验研究[J].广州医药,2005,36(2):74-76.
[16] 周 辉.复方苍耳滴鼻液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实验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5,8(5):27-28.
[17] 吴 敏,倪建俐,李 战,等.辛苍合剂对哮喘小鼠白细胞介素IL-4、IL-5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18(1):54-55.
[18] 沈惠风,闵 亮,李 鹤,等.中药循经敷贴抗豚鼠实验性哮喘的作用机理初探[J].上海医药,2001,22(9):416-417.
[19] 黄淑英,陈家佩,王广义.熊胆和辛夷等中药的抗过敏作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6,(3):28-29.
[20] 陈子珺.防风与刺蒺藜的药理实验研究[J].中成药,2003,25(9):20-21.
[21] 左祖英,唐恩洁,夏建平,等.防风苍耳子水煎剂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川北医学院学报,1997,12(3):9-10.
[22] 戴 岳,毕培曦,陈耀邦.苍耳子对速发型过敏反应的抑制作用[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2,21(6):61-64.
[23] 葛卫红.荆芥、防风挥发油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5(1):55-57.
[24] 李小莉,张永忠.辛夷挥发油的抗过敏实验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2,22(9):520-521.
[25] 顾 维,许美娟,陈玉俊,等.辛夷抗过敏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1999,10(9):701.
[26] 张永忠,李小莉,牟光敏.辛夷二氯甲烷提取物抗炎、抗过敏作用研究[J].中草药,2001,32(9):811-813.
[27] 李小莉,张永忠.木兰脂素抗炎抗过敏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草药,2002,33(11):1014-1015.
[28] 黄 丽,韦保耀,滕建文.紫苏叶抗过敏有效成分的研究[J].食品科技,2001,(5):90-92.
[29] 王德才,李 珂,徐晓燕.杭白芷香豆素组分解热镇痛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11):36-38.
[30] 卢金福,冯有龙,张 丽,等.荆芥酯类成分对小鼠急性炎症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19(6):350-351.
[31] 舒孝顺,高中洪,杨祥良,等.菝葜醋酸乙酯提取物对大鼠和小鼠的抗炎作用[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3):239-242.
[32] 熊 颖,刘启德,宓穗卿,等.苍耳子系统溶剂法免疫抑制活性初步研究[J].中药材,2005,28(10):938-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