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首发脑卒中患者第4周脑卒中后抑郁与卒中部位的关系。方法 共调查127例患者,其中113例完成所有调查,将诊断为PSD的患者列为PSD组,其余患者为非PSD组。比较2组的卒中性质和卒中部位。结果 从卒中病灶发生的部位看,左侧病灶发病率(59.18%)高于右侧病灶(38.16%),前部病灶(50.85%)高于后部病灶(29.63%)。皮层病灶(57.14%)高于皮层下病灶(33.80%)。2组病灶数目比较,多灶患者PSD的发生率(59.68%)明显高于单灶患者(37.25%)(P&<0 .05)。卒中性质与PSD无明显关系(χ2=3.86,P&>0.05)。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与卒中部位存在关系。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卒中部位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与卒中部位关系,有人认为[1]:大脑损伤的部位是决定卒中患者是否发生抑郁的最重要的因素,左侧半球、前部的损害具有决定作用。也有一些有关损伤部位与抑郁无相关的否定报道[23]。本研究就脑卒中后抑郁与卒中部位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 1 病例来源 200607~200707在河南省许昌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首次脑卒中患者,共127例,完成研究者是113例。入组标准:按照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经颅脑CT和(或)磁共振描述证实的脑出血或脑梗死患者。此外还包括:(1)病程在四周左右;(2)年龄&>40周岁;(3)意识清楚;(4)无明显的语言障碍(包括部分运动性失语,但无感觉性失语)。排除标准:(1)在脑卒中发病前有精神疾病者;(2)意识不清或精神错乱难以配合检查者;(3)诊断有血管性痴呆、老年痴呆患者。分组标准:PSD组诊断标准,按ICD10 F06.32器质性抑郁障碍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同时,HAMD>8分;非PSD组,不符合PSD诊断标准的定为非PSD组。
1.2 检查结果 CT采用急性期检查结果,结合MRI结果,记录卒中的性质;卒中部位定位法:病灶最前点到额极的最短距离与总的额枕极长度之比, &<40%为前部,≥40%为后部;左、右,皮层、皮层下依解剖学定位。127例患者中14例患者最终未完成调查任务,这14例患者中,男9例,女5例,平均年龄(62.2±6.3)岁,与上述患者相比,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无显著意义。
1.3 数据分析方法 将调查数据输入到Excel软件,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χ2检验。
2 研究结果
2.1 并发症 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以轻、中度抑郁为主,且相关因素较多。PSD患者的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都与PSD的发生有关;女性发病率较高,文化程度越高发病率越高。 不同卒中性质与PSD关系的分析,卒中性质与PSD关系无明显关系(χ2=3.86,P&>0.05)
2.2 不同卒中部位与PSD关系的分析 见表1。
表1 不同卒中部位与PSD关系的分析(略)
转贴于 3 讨论
目前PSD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主要有2种学说,一为反应性机制学说,一为原发性内源机制学说。原发性内源性机制学说立论于神经解剖部位和神经递质的改变;而反应性机制学说则侧重于心理社会因素。一般认为两者互不矛盾,共为病因互相影响本病的发生。普遍认为女性、老年人PSD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中年人[4]。本研究显示,年龄未见明显差异(P&>0.05),而性别则有明显差异,女性高于男性,可能与女性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有关。从婚姻情况和职业来看,PSD发生率有一定差别,但差别也无显著意义(P&>0.05),可能与本研究为处于1个月内的急性期有关。这些因素的作用尚有待于继续观察。文化程度越高,越容易出现抑郁,与黄永光[5]、俞敏萱[6]等报道一致,考虑与其个人对疾病的理解及对将来的期望值不同所致的反应性抑郁状态有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PSD组与非PSD组受损部位在左侧,前部,皮层和多发的脑卒中患者较右侧、后部、皮层下单灶的脑卒中患者易发生抑郁,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Robinson[1]等的报道一致。近年来随着CT、MRI及PET的应用,脑卒中损伤部位对PSD的影响成为较为热门的研究方向,并在这方面做了许多研究,主要集中在损伤的容积、大脑半球的偏向性、损伤前界距额极的距离、皮质或皮质下损伤诸多方面。原发性内源性机制学说:Robinson[1]认为,PSD破坏了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和5羟色胺能神经元及其径路,使这两种神经递质低下而致抑郁。在神经生物学上,认为是一种器质性抑郁。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和5羟色胺能神经元位于脑干,发出轴突经过丘脑下部、基底节,环绕胼胝体和放射冠,然后由前向后通过深层皮质并逐渐发出分支,末端终于皮层。多数人优势大脑半球在左侧,左侧半球在语言文学、逻辑思维、分析计算等方而起决定作用,该侧大脑损伤易致精神障碍。下丘脑调节着自主神经系统和复杂的情绪状态;边缘系统是位于下丘脑上部的神经网络中枢,与额叶部位的大脑皮层相联系,而额叶又与思维和认知功能有关;同时,边缘系统还与下丘脑有联系,影响着相同的情绪和动机;蓝斑核从脑干向上达到大脑皮层,影响着睡眠、觉醒、情绪和记忆。这些神经结构间的沟通主要是通过神经递质来实现的,右侧、前部和皮层损伤对这种纤维破坏性大,故这些部位有卒中病灶者更容易发生抑郁。同时,也有人认为,大多数人为右利手,左半球病变时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对较大,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较大有关。多灶患者PSD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灶患者,这是由于神经递质通路遍布皮质和皮质下结构,卒中时神经递质通路受阻可能产生抑郁,多发性病灶损伤这些递质通路的机会相对比单发更易引起抑郁[15]。(致谢河南省许昌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的全体医师在资料搜集时给予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Robinson RG,Rubos KL,Starr LB,et al.Mood disorder in stroke patients importance of location of lesion[J].Brain, 1984, 107: 8193.
[2] 吴祖舜,高俊风.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症附299例报告[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1996, 4(4):220222.
[3] 贾艳滨,周迁璋.首发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8,24(2):6670.
[4] 肖桂荣,孙新芳.卒中后抑郁状态的相关因素及治疗[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2, 2 (8): 11451147.
[5] 黄永光,张再强,李永鸿.脑卒中急性期与卒中后抑郁的关系[J].海南医学,2003, 14 (4): 2425.
[6] 俞敏萱,孙伟,曹凌.126例脑卒中患者老年抑郁量表筛查及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1,18 (3 ): 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