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 对4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5000U腹部皮下注射,并对患者行相关护理及观察。结果 43例患者经治疗及相关护理后有效率为93.0%,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通过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正确治疗及护理,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 不稳定性心绞痛;低分子肝素;护理
不稳定型心绞痛(UA)病人多有冠心病史,并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疼痛反复发作,发作时间长短不一,常放散至左肩,起病症状较稳定型心绞痛重。因此,早期对其正确积极的治疗和精心细致的护理是治疗的关键。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01~200906我科收治的UA患者43例,男29例,女14例;年龄39~7l岁,平均55岁;初发劳力型心绞痛15例,恶化型心绞痛17例,静息型4例,心肌梗死后心绞痛7例。所选病例均符合下列条件:(1)胸痛反复发作(住院期间心绞痛发作&>1~2次/d)。(2)发作时ST段下移0.05mV以上或T波倒置,或ST段抬高lmV。(3)血液流变学检测各项指标均升高,呈高粘、高凝状态。
1.2 治疗方法 常规口服消心痛及阿司匹林100mg/d,并根据病情选择应用钙离子拮抗剂及β受体阻滞剂,静滴硝酸甘油液10~20μg/min。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钠5000U腹部皮下注射,1次/12h,治疗5~7d。应用过程中观察本组病例的心绞痛症状、缓解时间、发生频率、心电图变化及治疗后不良反应等。
1.3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后胸痛消失,心电图ST段恢复&>50%,或T波由倒置转为直立。血液流变学检测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或80%以上指标恢复正常。有效:胸痛发作次数减少50%以上,程度减轻。心电图ST段有所恢复但&<50%。血液流变学检测,有50%以上指标恢复正常。无效:胸痛仍有发作或演变为心肌梗死,血液流变学检测全部或大部分指标未见改善。
2 结果
通过对4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正确治疗及护理,显效30例(69.77%),有效10例(23.3%), 无效3例(7.0%),总有效率为93.0%。不良反应观察3例患者注射部位出现小出血斑,其余患者均未见皮下出血或内脏出血倾向,也未见皮疹等过敏反应,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未见显著改变,肝肾功能检查也正常。
3 护理
3.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患者收住病房后,保持病房安静、整洁、舒适,温度适宜,创造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监测心率(律)、血压、呼吸及心电图变化,了解心肌缺氧情况,观察ST段改变是否纠正,如相关导联的ST进行性升高,特别是T波倒置并出现Q波,则有可能发展成心肌梗死,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转贴于3.2 心理护理 首先,护士要以高尚的思想品德、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精湛、熟练的护理专业技术来安抚患者,增加患者的信任感。主动与家属和患者交谈、关心、爱护、同情患者的病痛;积极主动地为患者解除痛苦出谋划策。针对产生的病因采用不经意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经济困难的患者积极建议医师在保障疗效前提下尽量使用相对便宜的药物,避免在患者面前谈论经济问题。对检查产生恐惧的患者,应耐心细致加以解释并安慰,避免在患者面前谈论检查的危险。对因疼痛引起者,应讲明本病的演变过程和治疗效果的关系,同时分散患者注意力。对担心因身体健康导致社会地位改变的,首先要告知预防发作方法,正确用药不影响正常工作,坚决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3.3 疼痛护理 当患者心绞痛发作时,立即让其停止活动,卧床休息,吸氧,2~4L/min,给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mg,疼痛不能缓解时给予镇痛剂盐酸哌替啶或吗啡。解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做好安慰解释工作,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和操作,必要时给予镇静剂。保持室内光线、温度适宜,让患者尽可能的处于安静状态,把心肌耗氧量降到最低。
3.4 低分子肝素用药护理 此类药物有阻止血小板聚集作用,从而阻止血栓形成,保护血管内皮,促进侧支循环,改善心肌缺血[1]。因此,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早期应用能显著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有效缓解心绞痛的临床症状,改善心电图缺血程度[2]。用药前护理人员应重点了解:(1)2周内有无活动性出血、手术、外伤;(2)高血压治疗后血压仍&>180/110mmHg;(3)有无脑出血史;(4)近2年内有无消化道出血;(5)有无重度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6)凝血障碍或血小板低;(7)严重肝肾功能低下;(8)出血性视网膜病变。如有以上情况应提醒医生禁用或慎用低分子肝素,以免引发出血[3]。用药过程中还要观察有无牙龈出血、咯血、血尿、黑便等,及时发现出血征象。
3.5 腹壁皮下注射操作时的护理 (1)患者取卧位,注射部位一般以选择患者腹壁脐周皮下为宜,并根据患者胖瘦掌握好操作方法,一般进针1cm左右,勿过深或过浅;(2)注射动作要轻。固定注射器、针头垂直插入。操作者拇指和食指间形成的皮下皱褶中,使药液缓缓进入皮下脂肪组织中,减少局部组织损伤;(3)每次更换注射部位,注射完毕后顺时针角度拔针,局部压迫1~2min;(4)注射时留一个约0.02ml的气泡,使药物充分注入皮下,又能防止残留药液带到皮内,以防止出血。
3.6 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除定期协助医生抽血检验及做心电图检查外,同时还应注意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有无齿龈出血、血尿等出血倾向。降纤酶引起的齿龈出血多在刷牙时出现,应特别注意用药前、后的对比。用药过程中还特别注意有无心悸、呼吸困难、皮肤瘙痒、皮疹等过敏症状。
3.7 健康教育 由于冠心病的发生与紧张的心理状态和不良的生活习惯及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工作有密切相关,故在病人入院后,护士主动了解病人生活状况,并帮助病人适应医院环境,消除紧张心理,配台治疗护理、指导患者有规律的按时作息,必要时给予药物辅助指导患者克服不良的生活习俗,戒烟酒和茶。指导和讲解疾病的预防和保健知识,使患者掌握对该疾病的护理和保健方法,使自己在疾病突发前能有急救能力。
【参考文献】
1] 吕雪城.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03,24(15):910.
[2] 黄海诗,李英萍.低分子肝素干预不稳定型心绞痛凝血指标的研究[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4,13(2):155157.
[3] 何艳玲,冷雪.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2,18(8):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