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肺心病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5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给予心理疏导,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加强基础护理,给予出院健康指导。结果 50例患者在治疗和综合护理后显效35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90%。结论 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对医嘱的依从性和自我护理能力,使患者自理能力增强,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关键词】 慢性肺心病;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 care measures of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Methods Fifty patients with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were treated with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maintaining airway patency, encourage patients to effectively cough, strengthen basic care, and was given health guidance for discharge.Results After the treatment and comprehensive care,excellence in 35 cases, markedly effective in 10 case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0%. Conclusion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ompliance with medical advice and selfcare ability,and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Care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高,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扩张、肥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多发生在40岁以上人群,其中50~60岁年龄组为最高,约占患该病人数的40%以上。肺心病患者的死亡率与诸多因素有关,其中减少急性呼吸衰竭的发作次数,及时就诊以及合理用氧,实施整体护理,进行健康宣教对缓解肺心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肺心病患者均为200711~200902收治的住院病人,男38例,女12例,年龄42~83(平均51)岁,均符合我国肺心病诊断标准[1]。本组均因并发呼吸道感染、呼吸困难而住院治疗。入院时X线检查除肺、胸基础疾病及急性肺部感染的征象外,全部患者均有肺动脉高压征,如肺动脉段明显突出或其高度≥3 mm;右心室肥大征;心电图检查表现有右心室肥大的改变,如心电轴右偏,额面平均电轴≥ +90,重度顺钟向转位,RVI+SV5≥1.05 mV及肺型P波,少部分还可见右束支传导阻滞及低电压图形。
1.2 治疗与转归 本组50例患者通过积极抗感染、合理给氧、雾化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对症治疗和护理好转48例,死亡2例。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由于疾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使病人产生恐惧、疑虑、烦恼、渴求等种种心理反应,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疾病,有时是工作忙而造成的紧张气氛,一时不能彻底解除病痛而引起的焦虑与恐惧心理,占病人总数的70%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深入心理沟通,良好的护患关系本身就具有治疗意义,多与病人交谈,了解其心理状态,以优良的态度、娴熟的技术,赢得病人的信赖,使他们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对患者要高度负责,处处为其着想,各种操作果断、利索,如遇紧急情况要沉着、冷静,言行上表示信心,丝毫不能流露出不利于病情的言语和表情。对有自持心理的病人,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认识,更好地发挥病人对治疗的主观积极性。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做好祛痰工作,使痰液易于咳出,通过适当的体位摆放,使受累肺段内的支气管尽可能垂直于地面,利用重力作用,促使肺叶、肺段气道内的分泌物引流,配合有效的咳嗽将分泌物排出,3~4次/d,5~10min/次,对痰多无力咳出者,应协助咳痰,防止窒息,对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配合超声雾化吸入及化痰药。
2.3 饮食护理 患者因久病体质衰弱,热量及蛋白质消耗过多,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如米汤、菜汤、蛋汤、牛奶之类。不可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特别是花生萝卜干等食物更要严格控制。装有假牙者,嘱其睡前一定要取下,慢性肺心病患者由于长期呼吸道反复感染,喉返神经的咳嗽反射功能差,甚至麻痹,或咳嗽后反射迟钝,往往上述原因造成窒息或死亡。
转贴于2.4 正确氧疗 肺心病抢救时合理用氧及观察疗效是主要措施之一。对纠正缺氧、抢救患者生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1~2L/min),氧浓度控制在25%~30%之间,直至呼吸平稳,紫绀明显减轻。要向患者及家属进行正确氧疗的指导,避免出现氧浓度过高或过低,影响氧疗效果。
2.5 急性加重期的护理 此期主要是由于肺部感染所导致的呼吸功能不全。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是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和紫钳,伴心功能不全致全身性水肿。此期病情的特点是病情重、变化快,易合并许多严重的并发症。因此,此期病人的护理是关键的一环。病人入院后立即改善病人的呼吸功能,合理吸氧。病人虽未获得血气检查结果,吸氧是当务之急,但给氧浓度不宜过高,以免发生呼吸抑制,应采取低流量吸氧,为防止病人鼻黏膜干燥,应加湿化瓶,使氧湿化。
2.6 生命体征和尿量的观察与护理 当肺部感染加重时,常合并右心衰竭、肺性脑病,患者出现少尿、呼吸频率加快、脉搏加速,甚至心律失常。重症患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临床表现为低血压、尿量减少、循环衰竭、神经系统紊乱等,所以应密切观察血压和尿量的改变。测脉搏要注意其强弱、快慢、有无早搏等。定期作心电图检查,必要时进行心电图监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7 咳嗽咳痰的护理 我们可以根据痰的色、量、性来判断肺部疾病变化,同时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各种措施,协助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1)监测痰量、颜色和粘稠度,在床边放痰杯,每天更换1次,及时向医生报告任何出血现象;(2)保持呼吸通畅,协助患者排痰,对清醒的患者鼓励其咳痰,无力咳出者,定时翻身拍背,促使痰液排出,必要时给雾化吸入,对昏迷患者,可采用吸痰器吸出痰液,如吸痰无效,痰稠堵塞气道致患者严重呼吸困难或窒息应立即做气管切开;(3)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适时开窗通风,冬季避免空气直接对流以防病人受凉。
2.8 加强肺心病患者的夜间护理 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大脑皮质对呼吸中枢的调节功能相对下降,患者肺通气不足,二氧化碳潴留,导致呼吸性酸中毒发生或加重;由于夜间睡眠时,回心血量增加及膈肌上移,加重患者心脏负担;夜间睡眠时,患者痰液有可能不能及时咳出,有时形成痰栓,有导致痰栓梗阻引起患者窒息的危险。以上这些因素影响患者的病情,使危重肺心病患者的死亡风险增加。夜间护士应做好床头交接班,了解患者日间病情变化、主要治疗、心理、睡眠及饮食情况,掌握常用的血气分析指标,以助于观察和判断病情如发现患者有头痛、意识恍惚、白天嗜睡、夜间兴奋等,为肺性脑病的早期临床表现,应加强持续低流量吸氧,及时向医生汇报病情。对于生命体征的观察,要勤于观察、仔细观察,及时、及早地发现生命体征的异常变化,尤其是心电和呼吸的改变,及时报告医生,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有报道[1]54例肺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的QT离散度均超过正常范围,QT离散度的改变与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乃至猝死等相关,QT离散度越长,心肌复极越不一致,患者就越易发生心律失常。
2.9 出院指导 出院时应做好卫生宣教,告知患者调整心态、稳定情绪的重要性,加强饮食管理,使其掌握防病治病的常识,鼓励坚持戒烟,防止受凉感冒,加强锻炼,指导患者学会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方法,避免与有呼吸道感染者接触,避免去人群聚集处或通风差的地方,遵医嘱用抗生素及支气管扩张剂,改进不良的生活习惯。定期门诊复查,以防复发。
3 讨论
慢性肺心病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最为常见,占80%~90%[3],导致肺心病急性发作的诱因主要为上呼吸道感染和肺部感染。肺心病由于长期缺氧,引起肺血管收缩、痉挛,导致肺动脉高压。慢性缺氧产生继发性红细胞增多,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阻力随之增高,使肺动脉压进一步升高。缺氧、感染使血小板活化,导致血栓形成,肺微循环障碍,更加强肺心病的病理变化[4]。特别是老年肺心病病人,往往咳痰无力、反应迟钝,痰液不易排出,易导致气道阻塞等一系列并发症。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让患者取合适的坐姿,指导他们在吸气中进行快速短促有力的咳嗽,对咳嗽无力者给予必要的气管刺激,使其咳嗽。痰脓稠者给予雾化吸人,协助患者翻身拍背,鼓励多饮水,病情严重体衰无力排痰者,给予电动吸痰,一般从口腔吸痰效果较好。通过对肺心病患者有效的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延缓了肺心病的发展,最大限度发挥现有的肺功能水平,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路灏珠,李宗明.内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678696.
[2] 涂希祥.54例肺心病QT离散度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100.
[3]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691.
[4] 唐学义,郑索歌,孙培宗.慢性肺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及其与缺氧关系的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20(7):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