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7492 日期:2025-06-28 来源:论文网
【摘要】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以下简称功血)的合适剂量。方法 我院将2007年1月一;2009年1月确诊为围绝经期功血的患者60例,知情同意后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A组: 米非司酮6.25mg (1/4片),B组: 米非司酮12.5mg (半片),C组: 米非司酮25mg,均为睡前顿服,连服3个月,并随访半年,于治疗前后及随访期间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转归;药物的副作用及子宫内膜的病理变化。结果 米非司酮12.5mg/日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少的毒副作用。
【关键词】 米非司酮 剂量 功能性子宫出血
  米非司酮(mifepristone,R U486)是一种高效抗孕激素,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抗早孕、紧急避孕、因其有非竞争性的抗雌激素作用而试用于子宫肌瘤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因其有促子宫内膜萎缩的作用,临床上也有用于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报道,但其合适的剂量尚无一致的意见,我院为探讨合适的米非斯酮治疗剂量,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因阴道不规则出血、月经过多的患者60例。年龄40-53岁,中位数为46.7岁;经诊断性刮宫,及阴道B超检查等排除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及全身性疾病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临床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
  1.2治疗分组:对经临床诊断为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60例患者知情同意后随机分为3组,三组之间其年龄;病程;体重指数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前病理类型均为增生期子宫内膜,所有病例均无米非斯酮使用的禁忌症。
  1.3方法:刮宫止血后第5天,A组: 米非司酮6.25mg (1/4片),B组: 米非司酮12.5mg (半片), C:组: 米非司酮25mg.均为睡前顿服,连服3个月。
  1.4观察:治疗期间观察患者出血情况,血常规、肝和肾功能,了解用药后不良反应及。停药后1周再次行子宫内膜病理学检查。随访时间为6个月,失访8例。
  1.5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剂量与临床疗效的关系:见表1
  表1
            A组   B组   C组
  每组例数       20   20    20
  阴道流血停止时间(天) 14   7     7
  月经恢复例数     20   20   16
  功血复发例数     6    1     0
  继发闭经例数     0    0     4
  阴道流血停止时间:A组14天,B,C组均为7天。在A组阴道流血持续时间较长的病例中发现有与体重指数较高(大于25)有关。阴道流血停止后的用药期间均无异常阴道流血,停药后A组的复发率较B组、C组高,有统计学意义,而C组出现继发闭经4病例。
  2.2剂量与机体的毒副作用
  治疗期间除了C组有1例复查肝功能转氨酶轻微升高,停药后恢复;5例自觉阴道干燥等雌激素低下症状;5例服药后早期有轻微胃肠道反应,1例患者出现血压升高,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A组B组均无不良反应。
  2.3剂量与内膜病理学改变的关系见表2
  表2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增生型 增生型 简单型 复杂型
  A   20  14   3   0
  B   20  17   0   0
  C   20  18   0   0
  A组与B,C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转贴于    3 讨论
  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治疗方案较多,但各有利弊及适用范围。米非司酮是一种受体水平孕激素拮抗剂,但随着对米非司酮研究的深人,发现米非司酮不能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却能对抗雌激素诱导的子宫内膜增生,称为非竞争性抗雌激素作用,其可从多个方面影响子宫内膜的增生,从而达到对子宫内膜的治疗用。ChwaGsz等报道应用米非司酮后子宫螺旋动脉萎缩,导致子宫内膜供血不足,细胞生长受抑制。Han等[2]研究发现,米非司酮能诱导子宫内膜细胞凋亡,同时作用于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减少FSH和LH分泌,抑制卵泡发育和排卵,加速卵泡衰退,最终抑制子宫内膜增生。
  3.1本观察发现米非司酮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治疗作用与剂量成正比,与患者的体重指数呈反比,6.25mg/日的剂量时有部分体重指数较大的患者在较长时间内不能达到完全的止血,而12.5mg/日的剂量时已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临床治疗效果.而剂量加大到25mg/日时治疗后对卵巢的抑制过度,加速卵泡的衰退出现低雌激素症状和闭经的可能性明显增加, 对于年龄小于50岁的患者不愿接受。
  3.2观察发现在C组中出现肝酶升高,而A组及B组中未出现,出现雌激素症状及闭经也出现在C组,提示在体重指数正常范围的妇女,使用25mg/日的剂量出现肝脏损害的可能性增大。
  3.3使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治疗的主要特点在对子宫内膜的抑制,本观测也提示,使用米非司酮治疗后,52例患者内膜变薄,萎缩,内膜呈增生期改变从而达到治疗效果,但低剂量的A组出现3例单纯性性增生,提示了药物的安全性应受到重视,Eisinger[3]观察到,在用于治疗子宫肌瘤时5mg/日,约28%的患者在连续服药4个月后出现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对于米非司酮治疗时出现的子宫内膜病变,本文认为与低剂量米非司酮对抗了孕激素的保护作用,而对雌激素的非竞争性抑制不够,使内膜持续性生长有关,但需大样本的研究证实。
  综上所述,米非司酮12.5mg/日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少的毒副作用。
参 考 文 献
[1]Chwalisz K, Brenner RM, Fuhrmann UU, et al Antiproliferative effects of progesterone antagonists and progesterone recepformodulatorson the endumctrium. Steroids,2000, 65;74.
[2]Han S, Sidell N. RU486-induced growth inhibition of humanendometrial cells involves the nuclear fact-kapa B signalingpathway. J Ch. Endocrinol M.;ab, 2003,88:713-719.
[3]Eisinger SH,Meldrum S,Fiscella K,et al. Low-dose mifepristone for uterine leiomyomata. Obstet Gynecol,2003,101:243-250.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