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HPV感染与宫颈癌病变发生的关系。方法 将98例宫颈有病变的患者,按病理检查结果分为3组:慢性宫颈炎(n=26)、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I、Ⅱ、Ⅲ)组(n=40)和宫颈癌组(n=32)。采集患者宫颈脱落细胞样本,用人乳头瘤病毒核酸扩增分型检测方法作基因分型检测,分型感染状况及基因型在各组疾病中的分布。结果 98例宫颈有病变的患者中,45例HPV阳性,阳性率为45.9%,在慢性宫颈炎为l1.5%,宫颈癌前病变为47.5%,宫颈癌为71.9%三者中差异有显著性(P&<O.05),宫颈癌前病变与宫颈癌HPV感染显著高于慢性宫颈炎HPV感染在青年组与老年组及中年组与老年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O.05)。结论 HPV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青中年妇女HPV感染比例较大。
【关键词】 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类具有严格宿主范围和组织特异性的病毒,主要感染人的皮肤或黏膜上皮细胞,引起感染部位发生病变。目前大量研究已证实HPV是感染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宫颈癌是一个由癌前病变逐渐衍变为癌的连续性病理过程。已有的研究表明,90%以上的宫颈癌标本中有HPV DNA的存在[1]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及多重感染是导致宫颈癌变的重要原因之一。宫颈HPV早发现、早预防是阻断癌变的关键。建立简便、特异、快速的病原学诊断方法,在宫颈癌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还缺乏针对HPV公认的有效治疗手段。因此, HPV DNA检测作为宫颈癌筛查的一种辅助手段是目前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对98例宫颈病变患者HPV感染情况和相关信息分析,为宫颈癌防治研究提供线索和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2008年10月至2010年8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 98例宫颈病变患者进行HPV-DNA检测,其中HPV阳性者42例.阳性率42.9%.结合液基细胞和阴道镜检查异常者取宫颈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年龄18-64岁。
1.2 检查方法 非月经期,用窥器暴露子宫颈,先用无菌棉拭子将宫颈口分泌物擦去,然后用专用取样器毛刷在宫颈管内逆时针旋转3圈,停留10s立即放入专用的细胞保存液中,立即送检。
1.3 DNA的提取 取保存有宫颈脱落细胞保存液0.8ml,离心计以12000rmmmin离心2mmmin。弃上清液后,采用凯普生物化学科技公司的基因组抽提试剂盒,提取DNA。然后,取1.3ul抽提好的DNA的提取样本作为模板,加入PCR-Mix、Taq酶按一定的比例混匀,利用PCR进行体外扩增DNA,使用人乳头瘤病毒核酸扩增分型检测试剂盒(凯普生物化学科技公司)。利用核酸分子快速杂交仪为平台,根据导入杂交原理使目的分子穿过在已经固定好核酸探针的低密度基因芯片膜上,进行快速杂交。可一次快速检测占中国人群HPV 95%的21种亚型包括16、18、31、32、33、35、39、45、51、52八种高危亚型。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和t检验
2 结果
2.1各种宫颈病变与HPV的关系见表l
表1各组宫颈疾病HPV感染情况
组别 例数 HPV阳性 HPV阳性率(%)
宫颈炎 26 3 11.5
CIN I 13 5 38.5
CINⅡ 15 7 43.8
CINⅢ 12 7 58.3
宫颈癌 32 23 71.9
合计 98 45 45.9
98例标本中,共检出HPV感染45例,HPV总阳性率为45.9%,由表I可见,HPV阳性率随着宫颈病变的逐渐加重呈趋势性增高,在慢性宫颈炎(11.5%),宫颈癌前病变(CIN I+Ⅱ+Ⅲ)(47.5%)和宫颈癌(71.9%)三者比较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不同年龄组HPV感染率见表2
表2不同年龄组HPV感染率
年龄(岁) 例数 HPV阳性 HPV阳性率(%)
18-35 21 9 42.9
36-45 32 18 56.3
46-55 28 15 53.6
&>56 17 3 17.6
对98例宫颈病变患者进行分组,为青年组(18-35岁)21例,中年组(36-55岁)60例,老年组(56岁以上)17例,结果青年组HPV感染率42.9%,中年组56.3%,老年组17.7%,其中36-55岁感染率最高平均为55%,青年组与老年组比较P&<0.05,中年组与老年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
3 讨论
HPV是一类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具有高度组织缩主特异性,可致人类皮肤和粘膜异常增生,引起宿主组织疣状病变及人乳头瘤的DNA。不同的亚型HPV感染对根据细胞的恶性变发生、发展有不同影响[2.3]本研究中从宫颈炎到CIN I、CINⅡ、CINⅢ宫颈癌,随着宫颈病变的加重HPV阳性率逐渐增加,说明宫颈癌病变与HPV感染有关,高危型HPV主要导致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的发生。HPV的致癌作用与HPV- DNA的整合有关。HPV感染宿主细胞后首先以游离状态感染细胞,潜伏于基底细胞层,其DNA作为独立的外源染色体游离于细胞核内,随后病毒核酸整合到宿主细胞内,使宿主细胞发生突变。目前研究认为,整合后的DNA发生致癌作用的主要基因为E6,E7和E2,而E6和E7有不同的致癌作用。E7主要作用于致癌作用的早期,E6主要作用于致癌作用的晚期,导致恶性肿瘤的形成,这个过程约经历l0-20年时间。因此,宫颈癌前病变的早期筛查与HPV检测已成为筛查宫颈癌的主要手段。再结合液基细胞和阴道镜检查,阻断病程早期诊断,宫颈癌预后相当可观。虽然宫颈癌仍是威胁妇女健康的主要危险,但他是感染性疾病,是可以预防可以治愈的[4],HPV感染后年龄构成主要集中在中青年组,而老年组相对较少这主要与HPV的传播途径有关,其主要通过性生活传播。而中青年妇女处于性活跃期,故感染的概率较大,36-55岁妇女所占的比例最大。HPV是导致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主要原因之一,宫颈癌的发病及进展经历了一个长期过程,有效的筛查及恰当的治疗完全有可能将其阻断在癌前病变或早期癌阶段。对细胞学异常者行高危型HPV检测能够迅速划分出CINⅡ及以上病变的高风险人群,不受主观因素影响,可以用于临床辅助诊断宫颈病变。笔者认为,对成年妇女人群定期有计划的进行宫颈HPV相关检测,对提早发现宫颈癌前病变,阻断病程进展,预防宫颈癌的发生,提高女性健康水平有重要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Stoler MH.Human papillomavirus and cervical neoplasia:a modd for car2cinogenesis[J].Int j Gynecol Pathol,2000,19(1):16.
[2]Dunne EF,Markowitz LE Cenital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etion[J]Clin Infeet Dis,2..6,43(5):624-629.
[3]乌兰那,吴瑞芳,周艳秋.人乳头瘤病毒基因与宫颈病变的关系[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5,6(5):346-350.
[4]朗景和.良好的发展妇科内镜手术.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37(1):129 -131.
HVP感染和宫颈癌的关系98例临床浅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论文大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