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是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局部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征象的脑血管临床事件,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等均位于我国各性疾病的前列。偏瘫是由于脑部疾病导致的一侧肢体随意运动不全或完全丧失为主要临床综合症。目前,脑卒中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其后遗症发生率仍很高 [1]。据统计其致残率为86.5%,其中15%的病人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近年来国内学者主张在发病后尽早进行康复训练,最大程度地促进功能恢复,减轻残疾 [2]。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09 年10月老年病房临床诊断为脑卒中,伴有偏瘫的老年患者13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6,实验组男38名,女性28名,年龄73-91岁,平均年龄77.87±4.93岁;实验组男36名,女性30名,年龄70-90岁,平均年龄76.54±3.65岁。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发病前日常生活能够自理,无四肢残障,常规治疗后患者神志清醒,生命体征稳定,无失语及智力障碍,有肢体功能障碍。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神经科常规治疗,即入院后给予促进脑组织功能恢复、营养神经细胞的药物等,康复组增加早期康复内容,具体方法如下。
1.2.1 早期康复护理时机 康复护理应早期介入卒中病人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 48小时后进行康复,脑出血病人2周后进行。
1.2.2 心理护理 脑卒中后病人情绪悲观,对自身缺乏信心,因此,护理人员应及时正确引导、安慰、鼓励患者,正确对待偏瘫的事实,积极配合早期康复治疗,树立战胜疾病信心,使机体调整到最佳生理状态,以最佳心理和生理状态接受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在康复治疗阶段,病人常因急于求成而逐渐失望、悲观、抑郁。此时争取家属配合,从生活上、精神上给病人安慰和帮助,支持患者功能康复锻炼。在训练中,任何微小进步都要给予肯定和赞扬,增强病人的信心,提高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病人神经功能功能的康复。
1.2.3 肢体功能锻炼 (1)被动活动:从发病当日起做患肢的被动活动, 2次 /天 ,由大关节开始,每个关节至少重复活动 5~7次,多做肩外展、外旋,并臂旋后,踝关节背屈及指关节的伸展活动。(2)坐位训练:脑梗死患病后 5天即可进行,脑出血病人在两周后进行。先取 30~ 40度半卧位,每两三天增加 10度, 5~ 10min/天 ,达到能维持 9 0度,持续 30min后可训练坐位耐力,躯干平衡能力,翻身,床上移动。 (3)偏瘫上肢的功能训练 :程序是被动运动→辅助主动运动→主动运动,当肢体肌力恢复至Ⅱ级以上,应进行主动运动,进行伸指、屈指、手指对合、伸腕、旋腕等活动,并对患肢进行负重训练。 (4)偏瘫下肢功能训练:当肌力恢复至Ⅲ级 ,即可下床行走,行走之前先活动髋、膝、踝,然后站立。练习站立位的平衡。练习行走时,应用躯体的力量带动下肢活动,若有足下垂,可用绷带固定支撑两头交叉上提,环形包扎在小腿上方。 (5)吞咽障碍的早期康复:每天进食前应用肌肉触动术,即用棉签或手按舌头,速度应慢,用纱布垫住舌尖,向左、右方向轻轻拉动约 10min,然后进行面部肌肉按摩,进食时,取半卧位 (70度),嘱患者用健侧牙齿咀嚼,再从患侧吞咽,食物以糊状为主。 (6)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训练:指导患者练习握笔、用汤匙、刷牙、洗脸、梳头、穿脱衣服、整理床铺、进餐、如厕、沐浴、拧毛巾等。积极训练患者患侧上肢及手的功能。在日常生活训练项目中尤以移动能力的训练最为重要,在康复护理中还要注意教会患者如何利用残存的功能,借助工具学会翻身、起床以及从床移到轮椅,再从轮椅移动到厕所的技巧动作和方法[3]。
1.2.4 出院指导 嘱患者出院后不能停止训练,每天坚持训练3—4h,循序渐进, 持之以恒。
1.3 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采用修订的Barthel指数法进行评定比较,Barthel指数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独立性越强,依赖越小。60分以上者为良,生活基本自理;60—40分者为中度残疾,生活需要帮助;40—20分者为重度残疾,生活依赖明显;20分以下者为完全残疾,生活完全依赖。
2 结果
两组患者出院时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见表1。早期康复组&>61分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说明早期康复能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表1两组患者出院时Barthel指数比较
3 讨论
早期康复治疗对患者的康复结果常有决定性的影响。只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即可行康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康复的重要理论依据是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在损伤后具有在结合上和功能上重新组织能力和可塑性,这种可塑性能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训练得到强化和巩固。康复护理是根据康复医学神经功能重组的原理,早期科学的、全面地对偏瘫患者实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专科护理。通过早期康复护理,患者ADL明显改善,无关节的挛缩畸形、肌肉的萎缩、关节损伤、肩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的发生。本组无一例因废用性瘫痪而卧床,说明康复活动的早期介入,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给患者的后期肢体康复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为患者重返社会起到重要作用。
参 考 文 献
[1]高丽萍,霍春暖,张雅静,等.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1999,34(7):392.
[2]郑燕红.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进展.护理学杂志,2000,15(10).
[3]林宗霞.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护理内容的探讨[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8):136.
关于康复活动早期介入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论文大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