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肺结核患者肺切除手术后护理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6302 日期:2025-06-16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肺结核 肺切除 手术 护理
  肺结核是结核菌在肺内引起的慢性传染病。采用外科治疗肺结核的首要条件足病变通过内科治疗病情已经稳定,不再处于活动进展播散期。同时,外科治疗是肺结核综合疗法的一个组成部分,术前术后必须应用有效抗结核药物配合治疗,增强病人的抵抗力,防止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1 持续心电监护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术后1~3小时内,每15~30分钟测量脉搏、呼吸、血压1次,病情平稳后24小时之内每1~2小时测量1次,同时注意观察肢端温度、甲床、口唇及皮肤色泽、周围静脉充盈情况及末梢循环情况等。疼痛、缺氧、烦躁或输液(血)过快、过多可引起血压升高;血容量不足、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可导致血压下降。注意观察呼吸的频率及幅度,术后发热、缺氧、疼痛或呼吸道引流不畅,可出现呼吸浅而快。
  感染、坏死组织吸收、手术创伤、机体应激反应等均可导致术后发热。需每日测体温4~6次。体温38℃以上,可增加耗氧量,加重心肺负担,应予物理降温处理。术后7~10日出现高热、寒战,应疑为胸内或胸壁有继发感染,需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2 呼吸道的护理 病人术后带气管插管返回病房,应严密观察气管插管的位置,防止滑出或移向一侧支气管,造成通气量不足或胃胀气。密切观察呼吸动度、听诊双肺呼吸音和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随时吸净呼吸道分泌物,每次吸痰前后要充分吸氧,持续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以免造成机体缺氧。全麻使病人胃肠黏膜受到刺激或手术过度牵拉,术后常出现恶心、呕吐。呕吐时使病人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呕吐物,防止误吸。拔除气管插管前,需吸净气管内分泌物,拔管后即翻身拍背,辅助排痰。
  肺切除术后24~36小时内,由于肺通气量和弥散面积减少、麻醉剂抑制、伤口疼痛以及肺膨胀不全等,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缺氧。术后需常规给予鼻导管吸氧,流量为2~4L/min,大多数病人于手术后第2天就能适应被减少的肺容量。待缺氧症状改善后可改为间断吸氧或按需给氧,以确保最大氧合功能。全麻清醒较迟或呼吸动度过浅、动脉血氧饱和度过低者,术后早期可短时间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使用呼吸机的病人,应随时监测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防止机体缺氧或过度换气。
  鼓励并辅助病人有效地咳嗽排痰,采用指压胸骨切迹上方气管的方法,亦可站于病人健侧,叩击胸背后,双手扶夹住胸壁,轻压病人伤口,支撑肋骨,随病人咳嗽运动适度上抬胸廓,嘱病人轻咳几声,使痰液松动后,再深吸一口气,振动胸廓,将痰咳出。病人仰卧时影响咳嗽的力量,应协助病人取坐位或半卧位。常规氧气雾化或超声雾化吸入每日2次,持续1周。对于咳痰无力、呼吸道分泌物潴留的病人,行鼻导管深部吸痰效果较好。但全肺切除术的病人,其支气管残端缝合处就在隆突下方,行深邓吸痰时极易刺破,操作时吸引管进入气管长度以不超过气管的1/2为宜,以免造成吻合口穿孔。肺叶切除术后,吸引管需拐弯两次始达残端缝合处,穿破可能性较小。护士必须仔细阅读手术记录,根据手术方式选用鼻导管深部吸痰或协助医生在纤维支气管镜下吸痰,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
  3 疼痛的护理 肺手术切口较大,切断的肌肉多,引流管穿过肋间使肋问神经受压,故术后切口疼痛较剧。病人常不愿咳嗽、做深呼吸运动或翻身坐起,使分泌物在气管、支气管内潴留,导致肺不张及肺炎。术后适当应用镇痛剂,在给药后20~30分钟内镇痛效果最佳,咳嗽排痰、深呼吸运动及进行治疗护理操作应安排在此阶段进行,使病人感觉舒适并取得良好配合。用药后要严密观察血压与呼吸的变化,吗啡有抑制呼吸中枢的作用,并可使分泌物变稠,老人与儿童慎用。    4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全肺切除术后所置的胸腔引流管一般旱钳闭状态.是为了保证术后患侧胸腔内有一定量的渗液,以减轻或纠正明显的纵隔移位。应严密观察有无皮下气肿、气管或心脏搏动移位,,如胸腔内压力增高,有大量的积液积气,气管、纵隔向健侧移位时,应开放引流管,酌情放出适量的引流液或气体,维持气管、纵隔于中间位置。每次放液量不宜超过100nd,速度宜慢,避免快速多量放液引起纵隔突然移位,导致心脏骤停。如无明显的纵隔移位及胸腔积气积液征兆,病人病情平稳,可于术后4~5日拔除胸腔引流管。
  5 体位 肺切除术后病人麻醉未清醒时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当病人麻醉清醒且牛命体征平稳后取半卧位,有利于肺通气,同时便于咳嗽排痰,有利于胸腔有效引流。当病人从平卧位改为半卧位时,上身要逐步抬高,以免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协助病人坐起时,应扶持其健侧上臂及头背。肺叶切除后可取完全侧卧位,但病情较重,呼吸功能较差者,应避免健侧卧位,以免压迫健侧肺,限制其通气。全肺切除术后常规取平卧位或1/4侧卧位。因长期处于同一体位,易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及肺不张,故需每1~2小时更换体位1次,加强皮肤护理,防止发生压疮。
  6 补液和进食 肺切除后,肺泡一毛细血管床明显减少.应严格掌握输液量,防止前负荷过重,导致肺水肿。全肺切除病人术后应控制钠盐输入,24小时补液量控制在2 000ml内,速度以20~30滴/分为宜。拔除气管插管后4~6小时、如无禁忌即可饮水,逐渐进食流质、半流质,直至普食。鼓励病人多饮水,进食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改善负氮平衡,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同时,多饮水还可使气道分泌物变稀薄,易于咳出。
  7 活动与锻炼 鼓励病人早期离床活动,其目的是预防肺不张,改善呼吸循环功能,增进食欲,振奋精神。带引流管者要妥善保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出现心动过速、头晕、气短、心悸或出汗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术后锻炼可预防肺不张、术侧胸壁肌肉粘连、肩关节强直及废用性萎缩等。病人在麻醉清醒后,即可在护士帮助下行臀部、躯干和四肢的轻度活动,每4小时1次,术后第1日开始肩臂的主动运动。病人进行锻炼前,可给适量的镇痛药,协助病人咳出痰液。运动量以不引起疲倦及疼痛为度,逐步适应肺切除后余肺的呼吸容量。
  8 心理护理 因手术创伤、切口疼痛、各种引流管的存在、身体虚弱及生命体征不平稳等原因,致病人生活不能自理,加之对疾病预后担忧,常使病人感到精神抑郁,焦虑不安。护士应主动为病人做好生活护理,加强与病人沟通,鼓励其讲出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的原因,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告知病人,良好的心境有利于康复。
参 考 文 献
[1]赵继军.疼痛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2,3260328.
[2]何家荣.实用肺结核病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
[3]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29-231.
[4]薛富善,袁风华.围手术期护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657-658.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