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例急诊成年死亡患者的流行病学浅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6294 日期:2025-06-16 来源:论文网
【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科内成年死亡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对急诊科内成年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结果 死亡患者以男性为主,男女比例70岁之前各年龄段约为5~2∶1,70~80岁为1∶1,81岁以后则为1∶2。总的平均死亡年龄为54.34岁,与男性的51.15岁较接近,与女性的61.46岁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主要死因前五位分别为各种创伤占37.50%,脑血管疾病占17.59%,心血管疾病占17.13%,恶性肿瘤占10.19%,慢性肺源性疾病占5.56%。50岁以下青年人的主要死因为各种创伤,尤其是车祸多发伤,而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也开始暴增成为其重要死因;50~70岁年龄段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成为其主要死因,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则是60岁以上病例的重要死亡病因。结论 各种创伤、脑心血管疾病及恶性肿瘤是急诊科内成年患者的主要死因,因此加强健康教育和安全防范教育这些疾病大部分是可预防和控制的;其次对指导专科医护人员的培训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急诊 成人 死亡 流行病学
  目前我国的急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1],急诊死亡病人的疾病种类复杂、年龄差距大、病情危重、变化快,针对急诊成年死亡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无疑具有重要的医疗和社会价值。为此我们对急诊成年死亡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了归纳、总结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以2004年1月1日0时至2008年12月31日24时止共五年期内我院急诊科内死亡的、且资料完整的成年患者(年龄满18周岁以上)的216份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46例,女70例,最大100岁,最小18岁,平均年龄54.34岁。
  1.2方法 对上述资料完整的死亡病例,使用Microsoft EXCEL2003软件按照不同的年龄段对性别、年龄、病史、主要的死亡原因等资料进行统计、归纳、总结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或0.01为有显著性差异。对于死亡的“三无”人员病例,因年龄资料不全,不纳入此次研究。
  2 结果
  2.1性别与年龄特点 本组调查结果显示,216例死亡病例中,急诊成年死亡患者的平均年龄较小,为54.34岁,与男性的51.15岁较接近,与女性的61.46岁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数值也远小于我国75岁的人均寿命(P&<0.01)[2];性别上以男性患者为主,男性占67.44%,平均年龄为51.15岁,女性占32.56%,平均年龄为61.46岁,男女比例约为2∶1,二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性别与年龄之间的变化关系是:男女比例70岁之前年龄段约为5~2:1,70~80岁为1:1,80岁以后则为1:2。女性的平均死亡年龄显著高于男性病例(P&<0.01)。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五年间急诊科内成年死亡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
  
  2.2疾病谱分布 216例死亡患者中,因创伤死亡的为81例占总人数的37.50%,非创伤死亡的为135例,占62.50%。创伤死亡的前五位病因依次为车祸多发伤、刀伤、高处坠落伤、电击伤、淹溺等,分别占总人数的26.39%、6.48%、3.24%、1.39%和0.9%;18~50岁是创伤死亡的主要人群,与50岁后死亡病例数相比较(67/14),差异有显著性(P&<0.01);性别上男性创伤死亡病例数远多于女性(51/16),二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非创伤患者死亡的前五位病因依次为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尿毒症等,分别占总人数的17.59%、17.13%、10.19%、5.56%和3.24%。
  2.3年龄段与病因关系 50岁以下青年人共91例占全部病例的42.13%,主要死因首位的是各种创伤占73.63%(67/91),包括车祸多发伤46.15%(42/91)、刀伤15.39%(14/91)、高处坠落伤7.69%(7/91)、电击伤3.30%(3/91)和淹溺1.09%(1/91);其次是非创伤中的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开始暴增成为其重要死因,分别占10.98(10/91)、4.40%(4/91)和3.30%(3/91);而51~70岁年龄段是脑血管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尿毒症等慢性病恶化和死亡的高危阶段,此五类病因占据了此年龄段死亡的80.82%(53/73)。其他急诊死因占4.17%(9/216),详细数据见表2。 转贴于    表2 五年间急诊216例死亡患者主要死因与年龄分布特点
  
  3 讨论
  3.1本组资料中创伤已升为当今人类死亡的首要原因,50岁以下男性,尤其是青壮年男性是工农业生产、建筑及交通事故等意外伤害的高危人群。因此要重视男性健康,通过加强安全防范教育才能将致死及致残率降至最低。
  3.2调查结果显示50-70岁的患者人口基数大,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在30岁左右开始发病,至40~50岁时暴增成为此年龄段的重要死因,其中心脑血管类患者占35.7%,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其次,可见脑出血性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趋于年轻化,其病死率也相当高。这主要与下面因素有关:①患者身体机能衰退,易致慢性病突然发作;②与本地区的环境和夜生活增多等饮食习惯因素有关;③与大多数人对其重视程度不够或不懂如何预防有关。
  因此建议以社区为单位对大众进行健康教育,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普及化非常必要。
  3.3急危重患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制定科学、严谨、规范的急诊一体化救治护理路径是使救护工作达到迅速、准确、高效、安全的有利措施,提高急救质量,使患者的生存率提高。
  3.4调查分析得出的几种主要死亡原因,对急诊专科人员的培训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应作为培训的重点制定抢救程序及护理预案,对急诊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强化培训和复训,以全面提高院前急救的抢救、护理能力。
  3.5急诊病人死亡已成为一大医学问题,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给急诊工作带来许多的法律问题。正确分析其病因及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急诊护理质量,减少纠纷的产生。
  3.6开展创伤和中、老年危重症的防治研究工作,采取以预防为主,急救并重的原则应对,对降低死亡率,延长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李春盛.加强急诊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7,16(10):1017.
[2]郭普远.多视角看影响中国人寿命的主要原因[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8,6(4):3.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