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颌面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6297 日期:2025-06-16 来源:论文网
作者:刘金生 叶贱辉 钟荣明 陈健民 方世忠

【摘要】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颌面骨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与之2010年6年收治的27例颌面骨病变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均经多层螺旋CT三位重建技术诊断及X线检查,对显示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 与X线平片、二维成像比较,螺旋CT三维成像能够立体地显示骨折的位置、形态、范围和类型,能清楚显示复杂颌面骨折的立体解剖图像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论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复杂颌面骨骨折具有较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关键词】颌面骨病变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技术 诊断
  颌面部结构复杂,上下颌骨与颅骨、颈椎骨相邻,常需拍摄多个方位的X线片,才能对颌面部进行影像诊断。多层螺旋CT由于容积采集[3],各向同性的特点,二维和三维图像的质量很高,进行螺旋CT检查经3D重建后,就可以建立颌面骨的立体关系及相邻骨骼的空间距离,图像为颌骨全景片,通过旋转从不同角度展示颌骨各种形态、错位、分离、碎片等情形[1]。我们着重点在重建图像算法上,进行了多种技术处理和比较,对图像进行中度平滑算法和骨算法薄层重建,再进行三维重建,旨在探讨扫描参数和重建算法与显示颌面骨细节的最佳方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该组患者27例,均为我院2008年6至2010年6月收治的颌面骨病变的患者,年龄4-63岁,平均42.5岁,该组患者均经手术确诊,全部为男性,其中外伤13例,颌骨畸形3例,肿瘤6例,有5例为骨折手术复位后二次复查,其中6例肿瘤均作增强扫描。CT扫描设备:SOMATOM Sensation 16,KODAK8900干式激光打印机。
  1.2 方法:⑴X线诊断:包括头颅正侧位片、上颌骨华氏位片、下颌骨正侧位片和全口曲面断层片。⑵CT扫描:病人仰卧于检查床上,取下假牙及其它金属物品,头部尽量摆正位置,下颌稍前伸,以便于分离颈椎。扫描头颅侧位定位像,螺旋扫描范围包括听眶下线至下颌骨下部,适当的FOV,扫描持续时间5-6S,电压120KV,有效毫安100MAS,旋转时间0.75S/360&º,原始数据采集扫描层厚16×0.75mm,图像重建层厚4.0mm,进床/周18.0mm,螺距24,分别进行中度平滑软组织算法H40s medium重建和骨算法H60s sharp重建,软组织窗:窗宽300-400HU,窗位35-45HU;骨窗:窗宽1500-3000HU,窗位300-700HU。
  1.3 扫描后的二次图像处理,采用软组织算法和骨算法薄层重建,层厚1.0mm,重叠间隔0.7-0.5mm;在3D操作窗分别做多层面重建(MPR)的软组织窗和骨窗图像,三维处理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T)和表面遮盖法(SSD)成像,用软件功能的切割方法去除舌骨、颈椎骨和部分颅底骨,减少图像重叠影。MPR重组层厚为3-5mm,重组间隔3-5mm,异物、小骨折或较小病变的层间距≤层厚。
  1.4 增强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非离子型碘对比剂,总量80-100ml,注射速度2.5-3.2ml/s,延迟扫描时间,观察血管性病变时18-25秒扫描,观察软组织病变时60-120秒扫描,软组织算法重建。
  1.5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1.0统计软件。记数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结果
  本组27例颌面部病例,软组织算法重建的MPR图像,软组织窗见颌面部的整体轮廓、形态、骨质破坏及软组织肿胀程度一目了然;骨算法重建的骨窗见13例外伤中有单一骨折和多发骨折,颧弓、上颌窦壁、牙齿断裂、颌骨错位骨折9例,无移位线性骨折4例,髁状突骨折、撕裂、移位5例;三例颌骨畸形、上腭缺损三维重建均充分显示;6例肿瘤的血供情况,肿瘤的形态、大小、范围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清晰显示。
  2.2 三种诊断方法诊断结果比较
  与X线平片、二维成像技术比较,螺旋CT三维成像能够立体地显示骨折的位置、形态、范围和类型,能清楚显示复杂颌面骨折的立体解剖图像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其诊断效果显著优于X线平片、二维成像,P&<0.05。    表2-1 三种诊断方法诊断结果比较
  
  注:﹡三维成像与其他两组相比,P&<0.05
  3 讨论
  颌面骨病变解剖结构复杂,它包括创伤、肿瘤和先天发育畸形等疾病,影像学检查是诊断颌面骨病变最重要的方法[2]。传统的放射学检查是颌面部各种平片、定位片、断层片拍摄及普通CT扫描。普通X线片清晰度及准确性较差,由于颌面部的解剖关系及骨折部的移位,普通X线片显示的是颌面骨多个结构重叠的复合影像。尤其是颌面部多发性、复杂性骨折,通过普通X线片很难对骨折部位、类型、移位情况等作出全面真实的判断,偶尔还会造成漏诊。对该类患者均适合MSCT检查,同时也可应用于手术后疗效的观察,MSCT扫描时,受检者无须采取被迫体位,对于头颈部受伤者能避免加重病情。用骨算法重建的图像,骨窗可以观察到骨小梁,充分显示细小的、没有错位的骨折线;如果用软组织算法重建的图像,骨窗显示的骨边缘模糊,骨小梁不清晰,细小的骨折无法显示。
  SSD显示颌面骨及牙齿的外轮廓较好[3],主要用来观察骨表面的相互关系,不能观察颌骨内部结构;MIP重建观察牙齿效果最好,可以观察阻生牙、外伤断牙的数量及在颌骨内的情形,MIP成像时可以任意旋转,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但MIP不能观察颌骨囊肿和副鼻窦病变。可以使用关节分离技术,将下颌骨单独提取出来,充分观察下颌骨或被下颌骨遮盖的上颌骨,VRT重建,形象再现肿瘤的位置和外在的形态,增强后血管的显示,可了解病变入路经过的重要血管,解决了临床需要了解肿瘤血供的问题。
参 考 文 献
[1]孙弘弘等.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23⑴:26-29.
[2]李松柏等.多层螺旋CT临床诊断实践图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口腔病变:110-120.
[3]龚洪翰等.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临床应用[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5-16.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