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脑出血 [1]是指原发于脑内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病变出血,以动脉出血为多见,血液在脑实质内积聚形成脑内血肿。脑内血肿可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形成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其病因可能为脉络丛动脉瘤及脑动静脉畸形,高血压及颈动脉闭塞、烟雾病等。现就1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作如下总结。
1 病例资料
患者,李×,女性,75岁,住院号:T262063,诊断:1、蛛网膜下腔出血;2、梗阻性脑积水。患者因头晕、头痛1天,不省人事4小时于2011年4月8日21:30入院。入院查T:37.7℃;P:84bpm,R:24bpm,BP:160/90mmhg,神志呈浅昏迷,GCS(E5V1M1)评分7分,双侧瞳孔等圆等大,D≈2.5mm,对光反射迟钝,颈软,四肢肌张力正常。辅助检查:头颅CT示小脑延髓池、鞍上池、环池、四叠体池、外侧裂池、大脑纵裂池、双额颞部脑沟、扣带沟及小脑幕缘、第四脑室见高密度影,双侧侧脑室呈对称性明显扩张。考虑为:1、蛛网膜下腔出血;2、第三脑室、双侧侧脑室扩大,考虑为梗阻性脑积水。生化检查示:血糖: 9.49mmol/L,肝功能及电解质六项无异常,即按医嘱做好术前准备:备皮、导尿、术前筛查等,21:50送手术室在局麻下行右侧脑室外引流术。术毕于22:30安返病房。带入头部引流管,可见引流液面波动,引流液呈血性。术后按医嘱给予吸氧、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及神志、瞳孔Q1H,抗感染、止血、保护胃粘膜、脱水等处理,头部引流管高出脑室出口10cm。4月9日9am患者神志呈嗜睡状,双侧瞳孔等圆等大,D≈2.5mm,对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复查血糖为6.0mmol/L。4月10日10am患者神志转清,复查头颅CT示:原蛛网膜下腔出血吸收,原梗阻性脑积水已恢复,按医嘱给予流质饮食。患者术后持续低热,波动在37.3-38.3℃;血压波动在140-168/77-85 mmhg;脉搏、呼吸无异常。4月11日按医嘱夹闭头部引流管后患者无诉头痛及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4月12日在无菌操作下拨除引流管,头部敷料干。住院20日,于4月28日痊愈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做好解释工作 向患者家属详细介绍穿刺原理,必要性及并发症和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家属的密切配合。
2.1.2 术区皮肤准备 将患者的头发剃除,用肥皂水和温水洗净术区。操作时动作轻柔,不能过频过度翻动,以免出血加重或再出血。
2.1.3 术前常规用物准备 按医嘱给予更衣、备血、留置尿管,完善化验检查,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及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2.1.4 准备床位 患者送手术室后给予铺麻醉床,备齐急救用物,安置于重症病房
2.2 术后护理
2.2.1 体位与环境 抬高床头15~30°,减轻脑水肿,以利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术后患者取头偏向患侧,并与水平面呈15°~45°,以保持引流管通畅及呼吸道通畅。保持颅内压在0.98~1.96kPa之间。为防止患者拉扯引流管,必要时用约束带约束双手,床旁加床档。病房室温为18~23℃,湿度为 50%~60%,保持空气新鲜、安静、整洁。限制探视人员,医务人员进入都要戴口罩、帽子、换鞋。室内每日用紫外线照射30 min,BID。地面和床栏、床头柜用500ppm消佳净液消毒。
2.2.2 观察生命体征[2]
2.2.2.1 意识及瞳孔 意识状态是判断病情及预后的重要指标。通过问答及对疼痛刺激的反应观察患者有无意识障碍。如患者由清醒转入昏迷或由浅昏迷转入深昏迷,则提示有颅内压增高或有再出血,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处理。瞳孔的改变是脑危象早期出现的重要指征之一。该患者由浅昏迷逐渐转入清醒,双侧瞳孔圆形等大,对光反射灵敏,说明患者恢复较好。
2.2.2.2 体温 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患者因累及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均有不同程度的中枢性发热。根据病情给患者头部置冰枕、冰帽,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放置冰袋物理降温,可降低脑细胞的代谢和耗氧量,防止或减轻脑水肿。放置冰袋时用治疗巾 包裹,注意检查皮肤,防止冻伤,注意观察有无寒战。患者入院即有发烧,体温最高达38.3℃,给予戴冰帽,在腹股沟、腋窝、颈部等大动脉处冰敷,在物理降温过程中,每30min测体温1次,并注意观察皮肤颜色及降温效果。出汗较多时,及时擦干汗液,更换内衣,保持床单位清洁干躁。并予抗炎药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
2.2.2.3 血压 患者本身基础血压较高,脑出血后血压进一步升高,严重程度的高血压不仅加重病情,而且可能诱发再出血。此外,在治疗过程中如果血压降得太快太低,又可导致脑灌注不足,进一步加重脑损伤。因此,维持一个合理水平的血压是救治成功的关键所在。通常情况下脑出血患者的血压下降不宜超过30mmHg [3]。在应用药物降血压时,注意监测血压,每30min测血压一次。
2.2.3 降颅压护理 严格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控制液体摄入量,按医嘱及时正确地应用脱水剂,减轻脑水肿。预防便秘。
2.2.4 用药的护理 常用的脱水药有甘露醇及甘油果糖等。甘露醇易结晶,且渗至皮下可引起皮肤坏死;甘油果糖浓度过高或滴速过快时,可能发生溶血、血红蛋白尿。因此,应当及时巡回病房,严密观察。应用甘露醇行脱水治疗时,需快速加压静滴,并注意观察患者注射部位有无红肿、渗漏情况。应用甘油果糖时,尽量与甘露醇分开静滴,滴速40~60滴/min。患者输入甘露醇、甘油果糖等高渗性药物4h后,用热毛巾热敷局部,毛巾温度大约40℃左右,以防止烫伤。应激性溃疡导致消化道出血时,给予西米替丁、奥美拉唑静滴。脑出血急性期一般不应用降压药物降血压。当收缩压超过200mmHg或者舒张压超过110mmHg时,可以给予作用温和的降压药物。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及时报告医生。
2.2.5 引流术后的护理[4]
2.2.5.1 保持引流管的正确位置 术后将引流瓶悬挂与床头,引流瓶入口高度应高于脑室10-15cm(低于脑脊液初压水平),以维持正常颅内压。过高则达不到减压目的,过低则引起低颅压综合征
2.2.5.2 保持引流管通畅 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每隔两个小时挤压引流管一次,防止引流管阻塞。密切观察引流管内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质并准确的记录。每日引流液不可超过500ml。
2.2.5.3 严格无菌操作 操作时应严格无菌操作,预防颅内感染,按照要求更换引流袋,倾倒引流液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脑脊液逆流。保持外敷料干洁,及时更换潮湿的敷料。
2.2.5.4妥善固定引流管 防止引流管脱出,头部活动适当限制,避免牵拉,防止引流管脱落。
2.2.5.5拔管 一般脑室引流不超过5~7d,拔管前1d,先闭管观察1d,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的变化。其间若患者意识障碍,烦躁不安,双侧瞳孔忽大忽小至不等大,血压升高,呼吸缓慢不规则,应立即开放封闭的引流管,同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2.2.6基础护理 患者住院20天,无并发症发生。
2.2.6.1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 肺部感染是脑出血的常见并发症,也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流通,定时开窗通风,定期空气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加强翻身、拍背,每隔2小时1次,指导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咳痰,必要时吸痰,同时配合雾化吸入。
2.2.6.2 压疮的护理 加强皮肤护理,脑出血的患者往往病情重,卧床时间长,而长期卧床病人如采取一种卧位2~4h,就很容易形成褥疮[5],避免局部长期受压,1~2h定时翻身1次,翻身时注意头、颈与躯体保持在同一直线水平上,避免拖、拉、推等动作,防止皮肤擦伤,在骨突处、足跟处可垫气圈、棉圈、简易水囊,避免局部受压。避免局部皮肤刺激,床单元保持平整无皱褶,清洁干燥无渣屑,注意保持皮肤和床褥的干燥,避免皮肤擦伤。每天床上擦浴1~2次,每隔2~3h应协助变换体位一次,防止压疮。
2.2.6.3预防泌尿系感染 患者留置导尿期间应严格记录24h出入量,观察尿液的颜色、量,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保持尿管引流通畅,防止扭曲受压,妥善固定,以防滑脱,在翻动患者时勿将其拖、拉。维持密闭引流,做好患者基础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单应清洁干燥无渣屑;每日用0.5%碘伏擦洗尿道口2次,每天更换集尿袋1次,每月更换尿管1次,病情允许下尽量多饮水每天2000ml左右,可口服碳酸氢钠片,以增加尿量碱化尿液作用,防止尿垢附着[6];保持引流袋低于引流部位。
2.2.7 饮食护理 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肠蠕动减慢,营养失调,低于机体生存需要量,应增加营养的供给,给予含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胆固醇、易消化的饮食。
2.2.8心理护理:脑出血患者发病突然,病情严重,清醒后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绝望等不良的情绪,导致消极、不配合治疗等行为,甚至出现自杀倾向。护理人员应做到耐心解释和疏导,向患者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使其正确的对待现实,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2.3 出院指导
2.3.1初愈后,即使无后遗症,身体也很虚弱,不宜过劳。应慎起居,避风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戒烟,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逐渐增加活动量。
2.3.2保持稳定的情绪,最好有一清净的环境,安静休养一段时间,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保持心气平和,有利于人体正气的康复。
2.3.3外出时要有家属陪同,嘱患者勿猛蹲猛起,防止摔伤,再度发病或引起骨折。并应经常用温水浸泡患肢,以促进气血运行。
2.3.4患者发病前常有先兆:如经常出现头痛、头晕、肢体麻木、震颤,以及一时性言语不利等症状时,应注意血压的变化,及早到医院诊治。
2.3.5坚持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对外邪的抵御能力。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相宜的方法锻炼,有利于预防本病的发生和反复。
3 小结
自发性脑出血因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高,急救要分秒必争。我们在患者进入我院后给予严密观察病情,迅速做好抢救工作,加强手术的术前及术后护理,认真做好健康教育和康复锻炼指导,降低了自发性脑出血的病死率,获得较好的疗效,提高了患者的自护能力及生存质量,使患者满意。急性治疗要点是:防止再出血、控制脑水肿、维持生命机能和防治并发症。护理上配合治疗要点,加强患者安全防范,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指导患者正确的生活习惯。及时有效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可以指导临床治疗、缩短住院日、预防和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及致死率、提高治愈率、改善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杨玉清,主编.神经内科临床护理质量控制规范与现代护理技术标准工作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7:129.
[2]田雪.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情观察和护理对策[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级外科杂志,2008,21(2):114 115.
[3]郭术璞,王文志,李允德,主编.中国脑血管病治疗专家论集.沈阳:沈阳出版社,1995,272.
[4]顾沛,范淑琴等,外科护理学,科学出版社,2001,29(4)297-298.
[5]吴金花.褥疮预防及治疗的进展 [J] .实用护理杂志,1997,13 (12) ∶ 619.
[6]李业梅.气囊导尿管插管深度的改进对尿道损伤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08,7(1):77-78.转贴于
关于1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行钻孔引流术后护理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论文大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