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阿魏酸钠 血液流变学
急性脑梗死在发病3h内可用血栓溶解剂打通阻塞的血管使病情快速恢复,但一旦超过3h的黄金时间,则无其他特效的药物治疗。本研究的目的是要探讨阿魏酸钠静滴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我们于2005年6月-2006年6月对7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研究,观察阿魏酸钠注射液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症状发生在3d内的住院患者70例,符合全国第二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证实。以随机取样的方法分成二组;药物治疗组36例,男32例,女4例,年龄40-74岁,平均58.5岁,并发冠心病6例,糖尿病6例,高血压病3例。发病至用用药时间治疗组平均19.1h,对照组平均20.2h。根据1986年全国第二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治疗组轻度(0-15分)25例,中度(16-30分)6例,重度(31-45分)5例;对照组轻中重分别为23例、5例、6例。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阿魏酸钠注射液0.2g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1次/d,14d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方法疗程同治疗组,二组患者同时给予降颅压、控制血压、血糖及对症支持治疗。二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检查血液流变指标及血脂血糖进行对照比较。
1.3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1986年全国第二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疗效评定标准:神经系统缺损分数降低90.0%以上为基本痊愈,降低46.0%-89.0%为显著进步,降低18.0%-45.0%为进步,降低<18.0%为无变化,增加18.0%以上为恶化。
2 结果
2.1临床疗效 治疗组总有效率91.7%(33/36)明显高于对照组70.6%(24/34),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见表1。
表1二组疗效比较(例,%)
2.2血液流变学变化 二组治疗前后检查结果显示治疗组血浆比粘度、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细胞比容、血沉、纤维蛋白原、甘油三酯、胆固醇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中血糖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不良反应 治疗组36例患者,在阿魏酸钠注射液治疗期间,未见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对照组1例因肺炎致败血症而死亡。
3 讨论
脑血栓形成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液粘滞度增高,血流动力学改变致血栓形成,动脉闭塞,造成脑局部血流中断,脑细胞缺血坏死,神经功能缺失。而治疗脑梗死的关键在于迅速改善脑血液变化,疏通被栓塞的血管,从而挽救救血的脑组织。阿魏酸钠是从活血化淤中药川芎中提取的有效成分之一,它的主要作用有:①抑制黄嘌呤活性,清除氧自由基,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力的作用。②可解除微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③能有效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ET)水平,扩张脑血管,使病灶局部血流量增加。④抑制白细胞介素2(TXA2)的合成,降低血细胞比容和血小板聚集,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减轻高凝状态,使全血粘度减低。理论上对脑缺血患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因脑组织较其他器管脆弱,实际上需考虑下列因素:①用药的时机:距症状发作的时间愈短,则存活的脑细胞愈多,结果会更好。缺血半影区内的细胞若缺血情况太久没改善,将形成不可逆坏死。②缺血半影区范围的大小:若缺血部位大部分已梗死坏死,则任何努力也无法挽回。若缺血部位大部分为缺血半影区,则神经功能将有机会随局部脑血流的改善而逐渐恢复。本研究对象即针对时间的因素而选取脑卒中发作的72h以内者,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在距发作平均50h内即开始进行治疗,在时机上可算相当早。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采用阿魏酸钠注射液其全血粘度(高切、低切)、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甘油三酯、胆固醇治疗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有效率91.7%,高于对照组,说明阿魏酸钠对急性脑梗死改善症状、降低血液粘稠度有明显的疗效,且临床未见不良反应,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 考 文 献
[1]匡培根.内皮素与脑血管病[J].国外医学脑血管病分册,1993,2(1):1.
[2]陈锦洪.川芎素低分子右旋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对照研究[J].中国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12(2):72.
关于阿魏酸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与血液流变学变化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