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体会。方法 对3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前进行心理护理,术后加强基础护理,有效控制并发症,有计划的进行康复训练,做好健康教育。结果 本组30例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未出现髋关节脱位、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压疮等并发症,术后患者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后正确的康复训练,可提高髋关节活动度,促进早日康复。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 置换 术后护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利用手术方法将人工假体置换被疾病或损伤所破坏的关节,它能切除病灶,解除疼痛,有效恢复关节的活动与功能[1]。我科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30例,针对患者术前准备、术后护理、早期康复训练指导,取得良好效果。
1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30例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5—62岁,平均年龄57.5岁
2.结果。手术采用髋外侧入路,切口长7—10㎝,手术过程顺利,随访6—12个月,患肢功能恢复良好,假体在位。
2 护理
1.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此类患者卧床,年龄较大,心理承受能力下降,护士应热情,充分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取得患者配合。②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等易消化饮食。③有效控制基础病,完善各项术前检查。④功能锻炼。指导练习咳嗽、深呼吸、床上大小便、行股四头肌收缩。
2.术后护理。①生命体征监测。髋关节置换术后创伤大、失血量多,有低血容量休克的危险,应严密观察患者意识、血压、脉搏、呼吸变化,严格掌握输液速度。②体位护理。脱位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主要并发症,常延长术后康复时间,也是造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2]。为了防止假体脱出术后应卧硬板床,注意患肢保持外展15—30°的中立位,还可以穿“丁”字鞋固定,避免侧卧位。③切口与引流管护理。观察体温、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变化,保持引流通畅。
48h引流液为100—300ml/d,本组患者术后24—72h拔引流管。④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栓发生率为40—70%,术后1—4天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峰期,其主要症状是肺栓塞,为最常见的致死原因[3]。术后观察下肢有无肿胀、疼痛等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并遵医嘱使用抗凝剂,术后6小时开始指导进行股四头肌收缩运动。⑤皮肤护理。患者宜卧气垫床,指导患者抬臀运动,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平整,加强营养。⑥预防坠积性肺炎。指导患者扩胸运动,深呼吸,吹气球,咳嗽。⑦康复训练。康复锻炼主要以肌力、关节活动度和步态为主,行双下肢肌肉等长收缩运动,踝关节运动为主,在指导康复训练过程中,不可操之过急,应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防止强力牵拉,以免影响手术效果。
3.出院指导。加强营养,坚持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功能锻炼,及髋关节的屈伸运动,转身和上下楼梯时,防止髋关节旋转不当而脱位,家庭座椅不能太低,应有扶手,坐位时避免身体前倾,髋关节<90°。不盘腿而坐,6个月内不交叉双腿,不坐低矮的椅子、沙发,生活中使用坐便器,以免髋关节脱位。
3 小结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髋关节疾病治疗有效方法。护理人员应做好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正确的体位护理、有效预防并发症、适当的康复训练,才能使患者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参 考 文 献
[1]毛雪梅,罗丽娟.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体会,中国医学创新,2009,6(16):86.
[2]吕厚山,人工关节的新进展.中华骨科杂志,2000,20(4):254.
[3]吕厚山,人工关节外科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1998:196-212.
关于3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体会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