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4471 日期:2025-05-29 来源:论文网
论文网: 【摘要】目的 提高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早产儿存活率及生存质量。方法 对19例HIE早产儿神经、呼吸、循环系统进行详细观察和护理。结果 全组病例除1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其余17例治愈出院。结论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早期观察和护理非常重要,可降低病死率,减少后遗症。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指各种围生期窒息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或新生儿脑损伤。早产儿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儿,目前,由于HIE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还没有一种肯定的特效疗法,仍是以支持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护理是综合治疗的关键性环节。现将观察要点和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19例,其中男11例,女8例;胎龄28~35周,出生体重&>1500g6例,1000~1500g11例,&<1000g2例。1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余17例治愈出院,所有出院病例均随诊至少10个月,其中1例有后遗症,其余16例神经系统发育正常。
  1.2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意识改变及肌张力变化,严重者可伴有脑干功能障碍。根据病情不同可分为轻、中、重度。
  1.2.1轻度 主要表现为兴奋、激惹,肢体及下颏可出现颤动,拥抱反射活跃,肌张力正常,呼吸平稳,前囟平,一般不出现惊厥。上述症状一般于24小时后逐渐减轻。脑电图正常,影像诊断不一定阳性。
  1.2.2中度 表现为嗜睡、反应迟钝,肌张力减低,肢体自发动作减少,病情较重者可出现惊厥。前囱张力正常或稍高,拥抱、吸吮反射减弱,瞳孔缩小,对光反应迟钝。足月儿上肢肌张力减退较下肢重,表明病变累及矢状窦旁区;早产儿表现为下肢肌张力减退比上肢重,则是因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所致。症状在生后72小时内明显,恶化者嗜睡程度加深甚至昏迷,反复抽搐。脑电图检查可见癫痛样波或电压改变,影像诊断常发现异常。
  1.2.3重度 意识不清,常处于昏迷状态,肌张力松软,肢体自发动作消失,惊厥频繁,反复呼吸暂停,前囟张力高,拥抱、吸吮反射消失,瞳孔不等大或放大,对光反应差,心率减慢。本型死亡率高,存活者多数留有后遗症。脑电图及影像诊断明显异常。脑干诱发电位也异常。
  1.3临床观察
  1.3.1神经系统观察 神志、反应、肌张力。
由于早产儿的生理状态特点,各器官发育成熟度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颅内高压时症状不明显,故HIE时神经系统症状不典型,易被忽视。 因此对于精神反应差,肌张力增高或降低的患儿,密切观察病情发展,注意面部表情以及每个细小的动作,本组病例有4例出现易激惹、烦躁,肌张力增高,7例出现反应及肌张力低下,伴双眼凝视、咂嘴等。    1.3.2呼吸系统观察 呼吸不规则或暂停是早产儿HIE的常见症状。密切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变化,是否出现呼吸不规则或暂停,注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还应根据其他症状体征,本组9例出现呼吸不规则或暂停,经鉴别诊断后确诊。
  1.3.3循环系统观察 血压、脉搏、皮肤颜色的改变,严重HIE患儿可表现为面色青灰或青紫苍白,随着缺氧的加重而加重,发生脑疝时脉搏减慢。
  2 护理
  2.1吸氧 脑组织对缺氧极为敏感,及早合理给氧,保持血氧分压(PaO2)在6.65~9.31kPa(50~70mmHg)以上,二氧化碳分压(PaCO2)在5.32kPa(40mmHg)以下。防止PaO2过高和PaCO2过低。PaO2过高,可增加氧自由基,导致脑血管痉挛及影响脑血流量。而二氧化碳可刺激呼吸中枢,轻度二氧化碳分压增高,可能对神经有保护作用。我们应用多功能监护仪对5例重度HIE患儿进行了持续动态监护,PaO2 &<6.65kPa时及时查找原因,增加氧流量,吸痰、拍背、改变体位.
  2.2保持呼吸道通畅 给予侧卧位,口鼻腔有分泌物或呕吐物应用负压吸引器吸干净,以防影响通气或引起窒息,吸引时动作轻柔, 防止损伤黏膜。
  2.3限制液体入量和控制脑水肿 早产儿心肺发育不完善,需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量,特别是在应用血管活性药时,要精确控制输液量和速度。输液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输液血管是否通畅,有无局部液体外渗,输液反应等。同时还应注意观察患儿神志、呼吸、前囟张力、瞳孔的改变,出现颅内高压症状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颅压进一步增高,尽可能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
  2.4惊厥的处理 HIE常引起抽搐,抽搐可增加脑组织氧耗加重脑缺氧及脑损伤,应密切注意有无抽搐先兆,如尖叫、兴奋、易激惹、斜视、四肢肌张力增高等。本组先后16次发现抽搐先兆,及时给予抗惊厥处理,从而避免了抽搐发作。
  2.5保暖和喂养 HIE患儿由于神经系统损伤较重,生存能力较差,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亦不健全,更易并发硬肿症。本组对6例体温不升患儿,立即置保暖箱中复温,复温中注意不能操之过急,避免升温过快过高导致肺出血,一般每小时提高箱温1℃,复温后腹部局部皮肤温度维持在36℃~37℃,即可达到保温的效果,适度复温可使肌体耗氧及代谢率降低,蒸发热量减少。一切治疗及护理操作均在箱内集中进行,尽量减少打开箱门的次数,维持箱温的稳定。经过正常复温,6例体温不升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对吸吮反射减弱的患儿,我们采用小滴管喂奶,少量多次,每次1~2ml,据患儿情况逐渐增加剂量。病情严重且吸吮及吞咽反射消失的患儿,除静脉营养外,采用胃管喂奶。喂奶后严密观察患儿面色的变化以及呼吸、心率、肌张力及腹胀情况。同时患儿取右侧卧位,头稍抬高,以利胃排空减少潴留,防止误吸及呕吐后吸入。
  2.6防止感染 早产儿抵抗能力低下,又长期卧床,易发生感染。医护人员在检查患儿前后应洗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保持口腔、脐部、臀部皮肤清洁,防止感染加重病情。
  3 护理体会
  目前,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及生存质量己成为新生儿领域的主要目标之一。HIE在早产儿中发病率较高,易危及生命并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状,护理人员不但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还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细心观察患儿的神志、反应、肌张力、注意每个细小的动作、面部表情变化,从中发现问题,做到早诊断,使患儿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护理,才能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及生存质量。转贴于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