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短食管的手术纠治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3879 日期:2025-05-23 来源:论文网
【摘要】 短食管见于病期长的GERD病人,或以前曾做过多次抗反流手术的病人。壁性炎症和纤维化导致食管缩短,并可伴有食管管腔狭窄。目的 讨论短食管的手术纠治。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病史与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 短食管的处理较为复杂,在腹腔单纯做一抗反流手术(如Nissen手术)已不太可能,因为食管的缩短,难以把胃底折叠部分无张力地置于腹腔。在有张力的情况下做了抗反流手术,术后折叠部分会撕脱,或滑至胃体,引起胃梗阻。
【关键词】短食管 手术
  短食管见于病期长的GERD病人,或以前曾做过多次抗反流手术的病人。壁性炎症和纤维化导致食管缩短,并可伴有食管管腔狭窄。
  短食管的处理较为复杂,在腹腔单纯做一抗反流手术(如Nissen手术)已不太可能,因为食管的缩短,难以把胃底折叠部分无张力地置于腹腔。在有张力的情况下做了抗反流手术,术后折叠部分会撕脱,或滑至胃体,引起胃梗阻。
  短食管的手术纠治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膈上食管胃折叠术
  能有效地控制反流,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不高。手术经第6肋床入胸,从膈裂孔以放射状方向切开膈肌,以便左上腹部操作。如折叠部分能还纳入腹,则应游离食管与周围的附着,直达主动脉弓下缘。不必担心损及食管的血液供给。折叠部分如不能还纳入腹腔,则结扎切断胃短动脉,把折叠部分留在胸内。做折叠缝合时,由麻醉师从口中插入-40F探条入胃,作为缝合时的支撑。胃壁与膈裂孔边缘缝合时切忌过紧,以免形成胃梗阻。虽然把胃底的一部分留在胸腔,但应力求将多余的部分还纳入腹。术后膈上胃发生溃疡和穿孔者有过报告,作者近150例抗反流手术中发生胸内胃壁穿孔3例。文献上亦有此观点,认为把胃留在胸腔有穿孔之虞。胸胃发生穿孔的原因不太明了。因此,如有可能应尽量将胸胃置于膈下。
  (二)Collis胃成形术
  1961年Collis提出胃成形术,用于食管缩短和狭窄的病人。经改良,此手术可与 Belsey 4号手术结合应用,称Collis-Belsey手术,或与一松的Nissen手术结合应用,称Collis-Nissen手术。这两种手术均可无张力地把胃还纳人腹,比单纯用Collis手术引长食管的疗效为好。
  Collis胃成形术经左侧第6肋间后外侧切口施行,游离肺门水平以下的食管,直至膈裂孔在膈上经膈食管裂孔切开胃脾韧带和肝胃韧带,结扎切断胃短动脉和胃左动脉的分支,牵胃人胸。剔除贲门部脂肪组织,在食管和胃的小弯侧放置一56 F探条支撑管腔,用缝合器做一5cm长的胃管,切开其与胃底的连接,掩盖缝合浆肌层创面。所做胃管与食管管径保持一致。再做Belsey手术或Nissen手术。食管测压证实为食管清除功能欠佳的病人,应该做Collis-Belsey手术,不宜做阻抗力较大的Collis-Nissen手术。
  另有一种非切开的Collis手术,方法同切开式的Collis手术,只是新食管做成之后,不切开其与胃底之联系。
  Pearson(1977年)报告24例Collis-Belsey手术,22例反流症状消失,17例恢复正常吞咽功能。Orringer(1972年)报告24例,术后19例症状缓解,高压带压力有所回升。Orringer后来又报告83例,其中12例发生并发症,2例死亡。全组1年随访,81%效果优良,8%有轻度症状,11%有中度到重度反流存在。 Henderson(1977年)报告Collis-Belsey手术复发率为44.6%。也有报告30%仍有异常反流。ll%有术后吞咽困难症状,需定期扩张。Ellis(1978年)报告10例Collis-Nissen手术治疗短食管,9例效果满意。Henderson(1977年)报告500例Collis-Nissen手术,全组89.8%结果良好,8.2%有小的残余症状,2.0%因复发或吞咽困难而再次手术。9例(1.8%)发生重大并发症,其中5例为食管瘘,3例肠梗阻。  Stirling(1986年)报告353例Col lis-Nissen手术,28例发生并发症,包括成形食管及邻近部位裂开,出血4例,死亡4例。随访1年的261例病人,75%症状消失,11%、9%、5%分别有轻、中、重度反流症状存在。10%的病人因吞咽困难和症状复发需再手术。
  Collis胃成形术虽已广泛应用,但对此术式的设计仍有异议。DeMeester指出,用胃壁做成的管子叫做“食管”,事实上它并非食管,只不过是一医源性Barrett食管而已。它能发生Barrett食管所能发生的任何并发症。Pearson(1987年)报告430例胃成形加胃底折叠术的随诊,5例在术后3个月至7年期间发生食管腺癌。
  (三)远端食管切除和食管胃胸内吻合术
  虽然有人采用过此种手术方法,但此术式不足取,因为术后大多数病人存在严重胃食管反流和反流性食管炎。
  (四)切除部分食管,以结肠或空肠重建食管
  此种术式不轻易采用,它仅用于不能扩张的食管狭窄,或以前抗反流手术并发不能愈合的瘘时,或抗反流手术失败,再手术不能松解严重粘连,行抗反流手术已不可能时。Wright(1987年)报告空肠段顺蠕动间置手术用于30例食管下部切除术后,远期效果较好。
  (五)经膈裂孔行食管切除,颈部食管与胃或结肠吻合
  此种术式是不开胸全食管切除术,无疑不再存在反流的问题,但手术创伤较大,有一定的吻合口瘘发生率和喉返神经损伤。此种术式未被广泛采用。
  (六)迷走神经切断、胃窦切除和Roux Y胆汁分流术
  临床上施行此种手术者并不多。尽管有人报告其疗效优于单纯胃底折叠术,但此术主要用于重度食管炎、十二指肠胃反流严重、做过多次抗反流手术失败等情况复杂的病人。缺点是餐后症状较多(20%),其他后期并发症如胃溃疡,达5%~6%。
  (七)改良胃成形术(V-Y手术)
  胃的切开方法和新形成的“食管”缝合方法与Collis手术相同,近胃底部分把缝合由“一”字形改为“V”字形,这样,新“食管”与胃底的缝合便呈“Y”字形。此种术式可使所余胃底部分较为宽大一些,便于做一240°Belsey手术。Jeyasing ham(1992年)报告58例此种手术,77%症状消失,无1例需再手术或疝复发。
参 考 文 献
[1]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第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952.
[2]黎介寿,吴孟超,汪曾炜et al.手术学全集.心血管外科卷[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169-184.转贴于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