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肝病患者血清肝纤四项检测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3867 日期:2025-05-23 来源:论文网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III型前胶原(PC-III)、IV型胶原(IV-C)及层粘连蛋白(LN)在慢性肝病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2007年1月-2011年4月住院及门诊患者289例,男188例,女111例。正常对照组42例为我院健康体检者,其中男30例,女12例。结果 轻度乙肝患者的 HA、 PC-Ⅲ、ⅣIV-C 、LN 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差异(t=3.46,P&<0.01) ;中度乙肝、重度乙肝和肝硬化患者血清 HA、 PCⅢ、ⅣC 、LN 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t=5.18,P&<0.001)。结论 血清HA、 PC-Ⅲ、Ⅳ-C 、LN的含量与肝损害程度的关系:肝硬化&>重度乙型肝炎&>中度乙型肝炎&>轻度乙型肝炎。对慢性乙肝患者检测肝纤4项,有助于病情观察和及时治疗,延缓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出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肝纤四项 慢性肝炎  肝纤维化 肝硬化
  我国是肝炎大国,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达1.2亿人,其中乙肝有20%、丙肝有60%转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而慢性肝炎的结果是肝硬化的肝实质性病变,普遍认为较难逆转。因而在治疗上除对症下药外,缺乏有效措施。因此,国内外学者不约而同把目光转向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这“三步曲”的中间环节—肝纤维化。本文对289例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III型前胶原(PC-III)、IV型胶原(IV-C)及层粘连蛋白(LN)4项指标进行检测,探讨其与慢性肝炎及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7年1月-2011年4月住院及门诊患者289例,男188例,女111例,年龄21-72岁。其中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患者213例,肝硬化患者76例。诊断符合2000年西安中华医学会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正常对照组42例为我院健康体检者,其中男30例,女12例,年龄25-69岁。
  1.2 仪器与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HA、 PC-III、IV-C、LN水平。试剂由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测量仪器采用中国科技大学中佳光电仪器公司GC-911型γ-放射免疫计数器分析。严格按仪器和试剂操作规程操作。
  1.3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1 为有差异, 均应用SPSS 10.0软件处  理。
  2 结果
  轻度乙肝患者的 HA、 PC-Ⅲ、Ⅳ-C、LN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差异(t=3.46,P&<0.01) ;中度乙肝、重度乙肝和肝硬化患者血清 HA、PCⅢ、ⅣC、LN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t=5.18,P&<0.001)。检测结果与病程发展呈正相关关系。见表1
  
  t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3.46,P&<0.01) ▲(t=5.18,P&<0.001)    3 讨论
  在慢性肝炎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治病因素的持续作用和机体免疫功能失调,以至于肝细胞持续受损,纤维组织不断增生。进入到肝纤维化阶段,其主要病理变化是胶原蛋白、蛋白多糖及粘连蛋白等多种细胞外基质(ECM)在肝内过度沉积[1],导致肝纤维化甚至引起肝硬化。HA属于蛋白多糖,在肝窦内皮细胞中被摄取并降解为乙酸和乳酸,肝纤维化时HA产生增加,同时内皮细胞受体减少而降解减少,加上通过侧支分流进入体循环,因此肝纤维化时HA变化最大,明显升高,是反映慢性肝病的纤维化性和炎症性改变最敏感的指标层粘连蛋白(LN)是细胞外间质中非胶糖蛋白的成分,广泛分布于基底膜的透明层中,与IV型胶原结合,形成基底膜的骨架,影响和调节细胞的黏附、运动、生长和分化。正常肝脏肝窦内无基底膜的存在,LN含量很少,当肝内发生慢性炎症损伤时,肝细胞、内皮细胞以及上皮细胞均参与合成LN,并在肝窦内打量沉积[1。3]。III型前胶原(PC-III)是完整的III型前胶原分子,直接反映III型胶原的代谢状况,PC-III是PC-III NP经氨基端肽酶作用下产生的多肽,PC-III由PC-III NP裂解入血,血清水平增高反映PC-III合成旺盛。连续肝内炎症坏死时PC-III增高,血清水平与汇集区容积及周围成纤维细胞数显著相关,也与肝纤维化的活动程度密切相关,同时与肝脏炎症坏死也有关,反映肝纤维发生与发展的动态过程。IV型胶原(IV-C)为基底胶原,在肝内主要分布于胆管,血管、淋巴管及Disse间隙周围,正常肝脏的窦壁上IV-C呈不连续分布,但肝纤维化时IV-C合成与沉积增加,转为连续性,与LN一起参与肝窦毛细血管化的形成和发展。LN与IV-C共同存在于基底膜,为非胶糖蛋白的成分,肝纤维化时LN聚集并沉积于肝窦,促进肝窦毛细血管化,形成门脉高压。
  本文通过对289例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III型前胶原(PC-III)、血清血清型胶原(IV-C)及层粘连蛋白(LN)4项指的检测,反映血清HA、 PC-Ⅲ、Ⅳ-C、LN的含量与肝损害程度的关系:肝硬化&>重度乙型肝炎&>中度乙型肝炎&>轻度乙型肝炎。对慢性乙肝患者检测肝纤4项,有助于病情观察和及时治疗,延缓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出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所以血清肝纤四项检测是诊断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可靠指标,也为判断肝纤维化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可靠依据。
参 考 文 献
[1] 刘明友,陈悦,易建华等.血清III型胶原测定在临床肝纤维化中的关系[J].中华核医学杂志,1995,15(1):132-134.
[2] 吴军,包林平,贺伯明等.血清IV型胶原测定在临床肝纤维化中应用[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1998,13(2):142-143.
[3] 许宏岳,汪晓,李爱红.血清层粘连蛋白检测的临床[J],应用临床检验杂志,1996,14(1):334.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