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调查日照市东港区盲与低视力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以世界卫生组织盲目分级为标准,对全区按1.92%抽样比例抽取3 090人进行盲和低视力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共发现双眼盲14人,盲率0.45%;双眼低视力26人,低视力率0.84%;≥60岁盲及低视力病人的患病率明显增高;低文化程度盲及低视力病人的患病率明显增高;致盲和致低视力的眼病均以白内障居首位,其次为角膜病、青光眼、眼底病等。结论 治疗盲和低视力工作重点应放在白内障的治疗方面。
【关键词】 盲;低视力;流行病学研究
2006年4月1日~5月31日,按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要求,我们对日照市东港区残疾人进行了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此次调查共包括6种残疾,视力残疾(盲与低视力)为其中之一。现将视力残疾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以在日照市东港区常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调查对象,户口在当地,本人不在本地半年以上者不包括在内,按1.92%比例抽取样本3 090人,男1 557人,女1 533人;其中城区2处,分别为日照北路和小卜家庵子,共计739人;农村6处,分别是时家官庄、双庙村、涛雒孙家村、亚月村、讲合沟和下卜落崮村,共计2 351人,其中农民为2 210人,干部及工人为262人,学生及学龄前儿童为618人;小于60岁2 819人,≥60岁471人。文化程度:大学以上学历44人(1.42%),高中410人(13.27%),初中629人(20.40%),小学905人(29.29%),文盲半文盲753人(24.37%),349人因小于12岁(11.29%)未统计文化程度。
1.2 盲与低视力标准
盲:好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05,或视野半径小于10°;低视力:好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3而≥0.05[1]。另外,单眼盲及单眼低视力不属于本次调查范围。
1.3 调查方法
所有参加调查的人员(调查员与医生)都先经过省级培训,调查员均为镇或街道民政工作人员,医生为东港区医院眼科医生。先由调查员入户调查,填写《住户调查表》及《7岁以上人群残疾筛查问卷》。并通知疑似视力残疾人本人及0~6岁儿童按时到站或留在家中接受眼科医生检查。检查使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或儿童图形视力表,难以用视力表检查的幼儿,以滚球试验法或彩珠试验法测试,对更小的婴儿根据其能否追随目标及外眼情况,只判定盲与非盲。本次调查0~6岁人群不做视野检查,对7岁以上人群视力在非视力残疾范围而又怀疑其视野半径小于10°者,以视野卡片进行视野检查。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两组之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盲与低视力率
本次调查3 090人,其中双眼盲14人,盲率0.45%;双眼低视力26人,低视力率0.84%。双眼盲14人中,较好眼视力无光感、LP、HM、FC、0.02、0.03、0.04分别为1、3、1、3、2、3、1人;双眼低视力26人中,较好眼视力 0.05、0.1、0.12、0.15、0.2、0.25分别为2、3、4、7、4、6人。
2.2 盲与低视力病种的分布
本次调查3 090人中,视力残疾共40人,其中白内障25人,患病率0.81%;角膜病、青光眼、眼底病分别3人,各占0.10%;先天遗传病2人,占0.06%;弱视2人,占0.06%。见表1。
表1 盲与低视力病种分布统计(略)
2.3 盲与低视力与不同地域关系
在城区受检的739人中,视力残疾者6人,占0.81%;农村地区受检2 351人中,视力残疾34人,占1.45%;不同地区视力残疾患病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1.77,P&>0.05)。
2.4 盲及低视力与性别关系
在受检3 090人中,男性1 557人,双眼盲4人,患病率0.26%,双眼低视力8人,患病率0.51%;女性1 533人中,双眼盲10人,患病率0.65%,双眼低视力18人,患病率1.17%。男女患病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 6.51,P&<0.05)。
2.5 盲及低视力与年龄关系
在受检的小于60岁2 619人中,盲与低视力9人,患病率为0.34%;≥60岁471人,盲与低视力31人,患病率为6.58%。两个年龄组患病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 121.50,P&<0.05)。
2.6 盲与低视力与职业的关系
在受检的618名学生及学龄前儿童中,未发现双眼盲者,有2人为低视力;在受检的2 210名农民中,双眼盲与低视力34人,患病率1.54%;在受检的262名干部和工人中,盲与低视力4名,患病率1.52%。农民与干部及工人的盲与低视力患病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00,P&>0.05)。
2.7 盲及低视力与文化程度的关系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视力残疾者2人,占被检人数0.06%;文盲半文盲视力残疾24人,占被检人数0.78%。两者患病率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χ2=10.14,P&<0.05)。 3 讨论
3.1 盲与低视力患病率
本次调查3 090人中,双眼盲率为0.45%,双眼低视力率为0.84%,其结果高于山东省1985年双眼盲(0.34%)和双眼低视力(0.46%)的患病水平[2],也高于全国1987年双眼盲(0.31%)和双眼低视力(0.54%)的患病水平[3]。具体原因有待于进一步调查分析,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将防盲治盲纳入政府工作重点。
3.2 盲与低视力病种分布
本次调查3 090人中,盲与低视力共40人,其中白内障25人,青光眼3人,角膜病3人。推算东港区双眼盲与低视力病人中白内障有5 530人,青光眼683人,角膜病683人。我们将白内障、部分青光眼及角膜病作为可治性眼病[3],据此推算东港区有6 896人为可治性盲。提示东港区防盲治盲工作重点应放在白内障的手术复明方面。
3.3 盲与低视力与性别的关系
本次调查中盲与低视力患病率女性(1.82%)明显高于男性(0.77%),考虑与农村受重男轻女思想影响女性就医机会少,以及女性受生理因素影响寿命较男性长有关[4,5]。
3.4 盲与低视力年龄分布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盲与低视力小于60岁者9人,发病率为0.34%;≥60岁者31人,发病率为6.58%。提示防盲治盲任务的工作重点应放在60岁以上人群。
3.5 盲及低视力与职业的关系
本文结果显示,农民和干部及工人的盲与低视力患病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说明职业对盲与低视力患病率无明显影响。
3.6 盲及低视力与文化程度的关系
本文结果显示,学历对盲与低视力患病率有一定的影响,低学历者患病率较高。结果提示,防盲治盲任务的工作重点应放在低学历人群。
综合以上分析,东港区防盲治盲应重点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进一步调查研究,找出东港区盲与低视力发病率高的原因,进行针对性防治。②大力宣传教育,使群众了解眼病有关知识及眼优生优育知识,消除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意识,努力提高老年女性的就医率。③进一步增加复明行动中白内障手术减免费人数,重点对60岁以上老年眼病病人进行筛查并建立长效机制减免手术费。④加强医院建设,提高手术质量,降低手术费用,使病人有经济能力就近得到高质量的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第二届全国眼科学术会议专题总结[J]. 中华眼科杂志, 1980,16:101.
[2]于秀敏,张善云,龚鹏基. 山东省盲与低视力流行病学调查[J]. 中华眼科杂志, 1992,18:363365.
[3]张士元,邹留河,高永庆,等. 全国盲与低视力的流行病学调查[J]. 中华眼科杂志, 1992,28:260263.
[4]胡铮,赵家良,董方田,等. 北京市顺义县盲目和低视力流行病学调查[J]. 中华眼科杂志, 1989,25:175178.
[5]张晓楼,李荣德,孙葆忱,等. 北京远郊农村低视力的调查[J]. 中华眼科杂志, 1984,20:355.转贴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