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168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浅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1257 日期:2025-04-27 来源:论文网
代写论文网: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168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特点、病因、治疗方法。结果 治疗168例,治愈146例,脑性瘫痪6例,癫痫4例,智力低下4例,死亡8例。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有效治疗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关键词】新生儿 缺氧 缺血治疗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围产期新生儿脑损伤最常见的原因,可产生永久性功能障碍。现将我科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治疗168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68例中,男115例,女53例,胎龄分布33~37周32例,37~42周132例,>42周4例;顺产55例,胎头吸引器助产55例,臀位助产32例,剖宫产26例。发病时间≤24小时83例,24~48小时69例,48~72小时16例。根据HIE诊断依据及分度标准[1]轻度85例,中度55例,重度28例,治愈146例,治愈率87%,脑性瘫痪6例,癫痫4例,智力低下4例,死亡8例。
  1.2 临床表现 168例HIE的临床表现为:意识改变168例(100%),嗜睡42例(25%),阵发性紫绀18例(21.4%),惊厥75例(44.6%),皮肤苍白32例(19%),肌张力减低63例(37.5%),肌张力增高69例(41.1%),前囟饱满85例(50.6%),尖叫53例(31.6%),拥抱反射减弱32例(19.1%),瞳孔改变77例(45.8%)。
  1.3 CT检查 脑水肿63例(37.5%),颅内出血30例(17.9%)。
  1.4 并发症 168例HIE患儿中,并发新生儿肺炎60例(35.7%),并发颅内出血30例(17.9%),合并上消化道出血4例(2.4%)。
  2 治疗
  2.1 支持治疗 近年国内学者提出“三项支持疗法,三项对症处理”,改善脑细胞代谢,促进神经恢复,早期干预。三项支持治疗是一切治疗的基础。
  2.1.1 维持血气和PH在正常范围,因而HIE入院后应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疗,轻度采用鼻导管给氧,氧流量0.5~1.0L/min,重度采用面罩给氧,氧流量2~3L/min,待呼吸稳定,不吸氧无紫绀时停止氧疗,并及时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可用5%碳酸氢钠,根据病情轻重予以2~5ml/kg稀释为等张溶液静滴。
  2.1.2 维持周身各器官的良好灌注,维持心率和血压在正常范围。HIE常合并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或微循环障碍,可用多巴胺或并用多巴酚丁胺静脉滴注。
  2.1.3 维持血糖的正常值。脑组织在缺氧的情况下,糖酵解增加,脑内大量乳酸堆积,引起脑细胞能量代谢障碍,应严密监测血糖,根据血糖监测值调整输入葡萄糖浓度,剂量一般为5mg/(kg•min)。
  2.2 对症治疗 对症治疗可防止已形成的病理生理改变对受损神经细胞的进一步损害,可以缩短病情,减少或避免后遗症的发生。   2.2.1 控制惊厥。惊厥时脑的氧耗量为正常时的5倍,损害脑组织,增加颅内压。治疗首先针对日常可能存在的代谢紊乱如低血糖症、低钙血症、低镁血症等的立即处理。一旦明确惊厥非代谢性因素所致,则需要用抗惊厥药,首选苯巴比妥,负荷量20mg/kg,最大量一天不超过30mg/kg,其后以5mg/(kg•d)维持,如无效必要时可与安定配合使用可达到较好效果。
  2.2.2 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缺氧及酸中毒时,组织内乳酸堆积,二氧化碳未充分被磷酸氢钠缓冲,局部脑组织水肿和损伤发展迅速,引起颅内压显著增高[2],又导致脑灌注压下降,脑损伤进一步加重。可先用速尿1mg/kg、地塞米松0.5mg/kg静脉注射,6小时重复一次。连用2次颅内压仍高者,用甘露醇0.25~0.5g/kg静脉注射,间隔6~12小时重复一次;合并颅内出血者,抬高患儿头肩15~30°,禁食,少搬动,使用VitK1、VitE、止血敏或立止血等药物止血。
  2.2.3 应用纳络酮控制脑干症状。新生儿窒息时可导致β-内啡呔(β-EP)显著升高,其血浆浓度与新生儿窒息程度密切相关。β-EP可参与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3]。纳络酮通过拮抗β-EP可用于改善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和呼吸功能低下,缩短新生儿原发性窒息时间,增加新生儿缺氧后的脑灌注,减轻脑水肿。
  2.3 应用脑保护剂 由于缺氧、脑细胞无氧代谢,脑神经细胞受损,为提高其抗缺氧能力,加速神经系统功能恢复,减少神经系统损害和后遗症的发生[4],可用脑蛋白水解物、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胞二磷胆碱、三磷酸腺苷、VitC等。
  3 讨论
  新生儿HIE是围产期新生儿严重脑损伤,甚至导致脑部不可逆性损害[2]。发病率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尤其是重度HIE常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本组死亡8例皆为重度HIE(占重度HIE27.6%)。HIE可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其中意识障碍、肢体肌张力改变、原始反射异常、惊厥、瞳孔改变及前囟紧张最有意义。其预后与脑损伤程度、疗程及治疗是否合理密切相关,因为脑损伤的病理生理改变在生后继续进展,神经元凋亡可持续至生后3~4周,只有合理和及早治疗,才能阻断病变在生后继续加重。本组168例HIE主要病因是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为了减少此病发生,应加强围产期保健,积极预防早产,延长宫内发育时间,定期产前检查,注意胎儿宫内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和治疗妊娠并发症,减轻其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减少低出生体重儿,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围产期缺氧因素。加强对高危儿监护,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采用新法复苏技术,对降低新生儿HIE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有重要临床意义,对重度窒息的新生儿复苏后即应开始治疗。HIE的治疗是综合性的,必须重视基础治疗,从而减轻或避免神经系统后遗症的产生。
参 考 文 献
[1]胡亚美,江载芳,主编.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51~452.
[2]张家骧,魏克伦,薛辛东.新生儿急救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14.
[3]韩玉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3):134.
[4]韩玉昆,许植之,虞人杰,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方案(试行稿).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6):381.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