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有关因素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1222 日期:2025-04-26 来源:论文网
论文代写网: 【摘要】目的 分析胃食管反流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胃食管反流病患者45例为观察组,4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测量其食管、胃内压及24h食管PH值。结果 ①观察组中常进食过饱、睡前进食,喜油腻食物、辛辣食物及饮酒、吸烟、喝咖啡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患者LESL,GP及LESP/GP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观察组胃酸反流时间、PH值<4时间比例及胃酸清除时间均明显长于或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不良的饮食习惯、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异常及食管廓清能力的降低等都是GERD的重要危险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应该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 因素 食管下括约肌 PH值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损伤食管粘膜而引起的,对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有较大的影响。研究显示,GERD与日常生活习惯及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异常等多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1]。本研究中,笔者通过对照研究,探讨GERD的相关危险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2月至2010年12月我科诊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45例为观察组,其中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37-72岁,平均(49.89±10.23)岁,均经胃镜检查确诊。另选择4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体重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 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常进食过饱、睡前进食,喜油腻食物、辛辣食物及饮酒、吸烟、喝咖啡等。
  1.2.2食管及胃内压测定 受检者禁食12h,使用瑞典生产高分辨多通道灌注测压系统,测量食管下括约肌的平均压力(LESP)、食管下括约肌长度(LESL)、胃内压(GP),并计算出屏障压(LESP-GP)及LESP/GP。
  1.2.3食管PH值监测 使用Digitraper MK Ⅲ型PH值记录仪,电极置于食管下括约肌上方5cm处,连续监测至少24h。记录胃酸反流时间、PH值<4时间比例及胃酸清除时间。
  1.3统计学方法 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统计学方法选择t检验及卡方检验,均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饮食及生活习惯的比较:观察组中常进食过饱、睡前进食,喜油腻食物、辛辣食物及饮酒、吸烟、喝咖啡的比例分别为47.17%、36.89%、59.51%、45.72%、63.18%、59.38%和39.2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各LES压力参数的比较:观察组患者LESL均值及LESP/GP分别为3.31±0.29和0.55±0.46,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GP均值为1.67±1.1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3食管24h PH值监测结果的比较:观察组胃酸反流时间、PH值<4时间比例及胃酸清除时间分别为(202.56±199.43)min、(23.21±18.21)%和(1.51±1.23)min/次,均明显长于或高于对照组,它们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GERD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患者常病情反复,对其生活和工作都有负面影响。目前,GERD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研究认为主要与食管下括约肌张力降低,食管清除功能下降,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内对其粘膜造成损伤有关,不良饮食习惯是GERD的重要危险因素[2]。进食过饱和睡前进食均能够使胃内容物增多,GP增加,导致LESP降低,还能促进胃酸及消化酶分泌,而睡眠中,食管蠕动减少,唾液分泌减少,食管清除能力及防御屏障功能降低,能促进GERD发生。多项研究已证实油腻食物较普通食物更容易导致LESP下降,而辛辣食物对胃肠道粘膜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能够促进胃酸分泌。有研究显示[3],咖啡因的含量与GERD的发病率呈正性相关,吸烟、咖啡因、饮酒能够通过多种途径降低LESP,促进胃酸分泌,另外大量饮酒后呕吐对食管粘膜会有直接损伤,并增加了其在酸性环境中的时间。我们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中常进食过饱、睡前进食,喜油腻食物、辛辣食物及饮酒、吸烟、喝咖啡的比例分别为47.17%、36.89%、59.51%、45.72%、63.18%、59.38%和39.2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意义。实践证明,改变饮食和生活习惯,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能够降低GERD的发生。
  本研究还显示观察组患者LESL均值明显短于对照组,GP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LESP/GP显著低于对照组,LESP-GP均值显著低于对照组,与以往研究相似。由于LES功能异常,当胃内容物增加,GP增高时,大量含胃酸及多种酶类的胃内容物就会反流至食管内,刺激食管粘膜并能够引起损伤,提示LESP降低、LES收缩功能异常与GERD的发病相关[4]。本研究中,观察组胃酸反流时间、PH值<4时间比例、胃酸清除时间均明显长于或高于对照组,说明食管廓清能力的降低,食管粘膜处于酸性环境中时间的增加与GERD的发生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异常及食管廓清能力的降低等都是GERD的重要危险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应该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
参 考 文 献
[1]彭穗,林金坤,肖英莲,等.胃食管反流病食管黏膜损伤程度的影响因素[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7,24(6):419-422.
[2]王高峰,朱生.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及治疗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9):1517-1520.
[3]张灵云,蓝宇,王.不同类型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的差异[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9,17(8):829-833.
[4]王军,房殿春,赵晶京.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胆汁反流与食管内PH的关系[J].重庆医学,2008,37(8):840-841.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