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术芪汤治疗气虚血瘀便秘86例临床观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1214 日期:2025-04-26 来源:论文网
【摘要】运用自拟术芪汤治疗气虚血瘀便秘86例,并与麻仁润肠丸52例作对比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26例,显效37例,有效1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3.02%;麻仁润肠丸组治愈5例,显效17例,有效9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为59.62%。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的意义。
【关键词】便秘/中药疗法 气虚/治疗应用
  便秘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2008年以来,笔者用术芪汤治疗气虚血瘀之习惯性便秘8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均来自门诊病人143例,随机分成治疗组86例,男38例,女48例;年龄28~82岁,平均年龄56岁;病程3个月~28年,平均5.8年。对照组52例,男20例,女32例;年龄27~80岁,平均年龄54岁;病程4个月~24年,平均5.2年。治疗前均有应用泻药史。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性差别,具有可比性。
  1.2病例选择标准 ①本组病例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和中华医学会制订的《便秘诊治暂行标准》[2]确诊: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排便频率≤2次/周;每次排便时间延长>15分钟,病程>3个月;粪便干燥坚硬,或颗粒便、硬便。重者大便艰难。或先干后稀,临厕无力努挣,挣则汗出气短,时有腹痛腹胀,矢气少。②脾虚气弱兼血瘀:可伴面色恍白,神倦乏力,胃纳减退等症;舌暗淡或有瘀斑,苔白,脉涩弱。全部病例均有脾虚血瘀症状。③观察病例均予钡剂灌肠或纤维结肠镜检查以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便秘。
  2 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术芪汤:白术60g、黄芪30g、升麻10g、柴胡10g、当归10g、木香10g、益母草12g、紫草10g、桃仁12g、甘草6g。水煎,每日一剂。早晚各一次温服。对照组:口服麻仁润肠丸,每次一丸,每日两次。两组病例均以连续用药2周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3个疗程后根据患者用药前后主症、伴随症及大便性状的变化而判定疗效。
  2.2疗效判定 治愈:1天以内排便一次,大便正常,解时通畅(每次排便时间15分钟内),伴随症状消失。停药6个月随访无复发。显效: 2天以内排便一次,大便趋于正常,排便欠畅(每次排便时间30分钟内)。其它症状大部分消失。有效:3天以内排便,大便性状改善,其它症状均有减轻。无效:治疗前后便秘及其它症状无改善。
  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3 结果
  结果见表1~3。
  表1 两组便秘患者治疗结果比较 病例(%)
    
  4 讨论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增多,虚性便秘多见且多为顽固,常常为心血管疾病猝发的诱因,因此探索治疗老年虚性便秘方法,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猝发的方法之一。本组选用脾虚兼血瘀病人。此类便秘的病机关键在于“脾气虚弱”而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本方益气活血,寓补于攻,温润脏腑不伤中气。
总之,随着我国老龄人群不断增加、便秘也在不断增加情况下,寻求一种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法,发挥中药优势,减少西药副作用,改善临床症状,应用益气活血之术芪方治疗便秘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参 考 文 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1.
[2]中华医学杂志编委会.便秘诊治暂行标准.中华医学杂志,1991,71(10):549.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