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莉莉 宋英英 杜爱华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将168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5例,对照组83例。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健康知识掌握率、患者满意度、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患者,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明显降低住院费用。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围术期护理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一种先进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是专业人员合作以控制质量和经费的模式。使服务对象由入院到出院都依此模式来接受照顾。促进护理质量的全面提高[1-2]。我科自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通过临床护理路径对85例膀胱肿瘤电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膀胱肿瘤患者168人,男116人,女52人。年龄28—79岁,平均53.5岁。随机分为观察组85人,对照组83人。术前均行膀胱镜检为浅表性膀胱肿瘤,大小为1.5—3.5cm。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临床护理路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 在充分了解患者对健康教育需求的基础上,依据标准健康教育计划,结合疾病特点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3]。以时间为横轴,以护理评估、处置检查、营养排泄、活动、护理及健康教育为纵轴制定出护理日程计划表,并严格按照计划实施护理。
1.2.2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 患者入院当日开始严格按照路径表开展护理工作,由责任护士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整个治疗护理过程。护士根据路径表认真履行职责,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术前各项检查及身体各项指标调整,从而确保手术如期进行。术后按照护理路径表安排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及自理能力锻炼,做好每阶段健康教育。护士长按时检查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落实情况,及时进行督促指导,确保实施质量。
1.3效果评价 分别从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健康知识掌握率、患者满意度、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五个方面评价护理效果。患者满意度调查采用我科自制的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在患者出院前发放进行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太满意、不满意四个等级。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健康知识掌握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比较 见表1。 转贴于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χ-±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小结
临床护理路径是针对特定的患者群体,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接诊时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教育、出院计划等理想护理手段为纵轴,制成一个日程计划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是目前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有效方法,具有治疗范围广、操作简单、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特点。还可以保留良好的膀胱功能,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我科自2010年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该手术患者后,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更好地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经实验显示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健康知识掌握率、患者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通过开展临床护理路径可明显提高护士工作效率,便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4]。同时降低病人的住院费用,缩短其住院天数。在标准的治疗程序实施过程中,可帮助患者加强对健康教育、所患疾病的了解,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使患者及其家属主动参与治疗,并促使患者满意率上升。
参 考 文 献
[1] 韩杰.护理人员在临床路径实施中的角色与作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7):8-9.
[2] 戴红霞,成翼娟.临床路径—科学、高效的医疗护理管理新模式.中华护理杂志,2003,38(3):208-211.
[3] 黄星,吴秋香.临床护理路径在国内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5):343-344.
[4] 羊淑平.实施临床路径 深化整体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5,2(4):33-34.
关于临床护理路径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患者中的应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论文大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