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立性肺结节的CT诊断结果浅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0753 日期:2025-04-22 来源:论文网
【摘要】目的 通过对孤立性肺结节的CT表现的分析,探讨CT在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孤立性肺结节的鉴别。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对检查结果的资料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从CT检查资料得出结节越小,良性的可能性越大;良性结节边缘大多清晰、光整、浅分叶,有时可见粗长毛刺,恶性结节边缘不规则,深分叶,细短毛刺,周缘结构向结节纠集;应用高分辨率增强CT检查可以准确观察孤立性肺结节的钙化灶大小;良性病变的血管聚集检出率不高,一般见于炎性病变及结核瘤内纤维增生牵拉邻近血管形成,此外,CT的检查方法对完整胸膜凹陷的显示极为关键,高分辨率CT对此征象的显示极为理想,但扫描时需包括整个病灶范围。结论 临床采用CT对孤立性肺结节进行诊断效果显著,具有价高的应用价值,能够为临床提供有效地治疗依据,改善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CT 诊断
  结节病为一种可侵犯全身多系统的慢性疾病,90%累及肺,其基本病变为形成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种。结节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多数人认为细胞免疫功能与体液免疫功能紊乱是结节病的重要发病机制。肺结节病的主要病变为非特异性肺泡炎、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及病变晚期不同程度的肺间质纤维化。其肉芽肿在病理形态上与结核性肉芽肿相似,但具有以下特点:肉芽肿大小较一致,各自境界清楚,少有融合;结节中心无干酪样坏死,结节周围浸润的淋巴细胞较少,巨细胞浆中可见到两种包涵体,即星形体和小体。本病的早期病变为单核细胞浸润伴纤维母细胞增生的非特异性肺泡炎,进一步可发展为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病灶内富含网状纤维,结节易于纤维化。肉芽肿可发生于支气管和血管周围的间质中,也可发生于肺泡间隔,病变晚期肺间质发生不同程度纤维化,并可累及胸膜。孤立性肺结节一般指肺外围单发的直径≤3cm,完全有肺组织围绕而与肺不张、淋巴结无关的类圆形病变。传统对此病的诊断多采用X线检查,但多有国内文献报道,由于X线提供的信息缺乏特异性,导致延误患者病情的最佳治疗时机,从而引起医疗纠纷[1]。近年来,由于CT检查的广泛引用,其诊断价值有目共睹而成为临床疾病的主要诊断和鉴别手段之一,但是,CT检查对于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和鉴别能力还有待观察和分析,为此,我院对2010年3月~2011年6月收治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进行CT检查的比较,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3月~2011年6月收治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44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病历确诊,排除过敏体质、有精神病患者。其中,男32例,女12例,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51.2岁。临床症状表现为: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胸痛,其中19例患者痰中带血或咯血。
  1.2CT检查方法 采用东芝的Toshiba16层螺旋CT机,自肺尖到隔顶扫描,具体步骤为:首先做常规扫描,电压120KV,电流250mAs,准直器宽度0.75mm,层距10mm,层厚3mm,判断病变的解剖部位后,对病灶行5mm层厚薄层扫描。增强病例使用对比剂为碘海醇或优为显,一般用量80~100ml,流速3.0ml/s,行3期(即动脉期、静脉期、平衡期)扫描。增强病例取病灶最大径测定增强前后结节病灶CT值相减得到病灶增强CT值[2]。
  2 结果
  2.1孤立性肺结节的大小 从CT检查资料得出结节越小,良性的可能性越大。大多数良性结节直径&<2cm,但直径&<2cm的结节不能排除恶性的可能。
  2.2孤立性肺结节的边缘特征 边缘特征主要包括病灶边缘光滑、不规则形、毛刺征、分叶征等。CT检查资料提示良性结节边缘大多清晰、光整、浅分叶,有时可见粗长毛刺。
恶性结节边缘不规则,深分叶,细短毛刺,周缘结构向结节纠集。此外,分叶征的病理基础为肿瘤在各个方向上生长速度不均匀或受支气管血管阻挡所致。炎性结节和结核瘤等良性结节的粗长毛刺的病理基础为纤维包膜外增厚的小叶间隔及受牵连的小血管。
  2.3孤立性肺结节的内部结构特征 应用高分辨率增强CT检查可以准确观察孤立性肺结节的钙化灶大小。良性结节的钙化多为弥漫型钙化、分层或同心圆钙化、病灶中央钙化及爆米花样钙化,其形成机制主要为营养不良性钙化,病灶内碱性磷酸酶增高,可水解有机磷酸酶,使局部磷酸增高,形成磷酸钙的沉积。其次,良性与恶性结节均可出现空洞,空洞壁的厚度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有一定意义,95%壁厚&<5mm的结节是良性,壁厚&>15mm的结节中有84%为恶性[3]。此外,当局灶磨玻璃影在随访中保持不变或体积增大应考虑肿瘤的可能。   2.4孤立性肺结节的的周围特征 主要包括血管集束征和胸膜凹陷征。CT检查资料提示良性病变的血管聚集检出率不高,一般见于炎性病变及结核瘤内纤维增生牵拉邻近血管形成。此外,CT的检查方法对完整胸膜凹陷的显示极为关键,高分辨率CT对此征象的显示极为理想,但扫描时需包括整个病灶范围。
  3 讨论
  孤立性肺结节一直都是胸部CT诊断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评价孤立性肺结节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早期发现病灶以及对病灶准确定性,以免延误早期肺癌的治疗和避免肺内良性结节的过度诊断而实施不必要手术[4]。近年来由于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对肺内孤立性结节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了明显的提高。CT检查是目前应用广泛且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多层螺旋CT检查具有的无创、快速、高分辨率、强大的后处理功能等特性,能很好地评价肺结节的界面及结节内部结构,大大提高孤立性肺结节的检出和定性诊断的准确性。
  肺内结节病灶的边缘性状及内部结构对良恶性的诊断帮助较大。有文献将结节边缘的CT表现分为四型:①边缘光滑锐利;②中度光滑伴有小分叶;③不规则起伏伴有细毛刺;④切迹毛刺征。结节的外形边缘反应了病变的生长速度与周围肺组织的关系,高分辨率CT能充分显示。孤立性肺结节强化类型,均匀强化大多见于腺癌;不均匀强化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增强后结节内可见斑片状低密度区,主要见于鳞癌;另一种不均匀强化是增强后结节内可见点、条状更高密度影,见于部分腺癌、部分强化比较明显的结核瘤和部分炎性结节;周围强化主要见于结核瘤、部分炎性结节和个别肺癌,包膜样强化和无强化见于结核瘤。强化类型中,恶性孤立性肺结节以不均匀强化多见,良性以边缘强化或均匀强化多见[5~6]。
  在本案例中,从CT检查资料得出结节越小,良性的可能性越大;良性结节边缘大多清晰、光整、浅分叶,有时可见粗长毛刺,恶性结节边缘不规则,深分叶,细短毛刺,周缘结构向结节纠集;应用高分辨率增强CT检查可以准确观察孤立性肺结节的钙化灶大小;良性病变的血管聚集检出率不高,一般见于炎性病变及结核瘤内纤维增生牵拉邻近血管形成,此外,CT的检查方法对完整胸膜凹陷的显示极为关键,高分辨率CT对此征象的显示极为理想,但扫描时需包括整个病灶范围。综上所述,临床采用CT对孤立性肺结节进行诊断效果显著,具有价高的应用价值,能够为临床提供有效地治疗依据,改善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何敬,杨连发,雷亿成,黄伟.孤立性肺结节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3):1647-1649.
[2]李红伟,柴秀琴,蔡志超,潘剑岩.孤立性肺结节的CT诊断[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10(2):162-163.
[3]李洪江,夏淦林.孤立性肺结节的CT诊断现状与进展[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0.26(3):439-440.
[4]林惠岚,李玉民.孤立性肺结节的CT诊断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0.16(11):1725-1726.
[5]常娜,李云,陈清亮,张成琪.孤立性肺结节的CT诊断研究进展[J].罕见疾病杂志,2011.18(1):52-54.
[6]金贵明,刘丽.孤立性肺结节的CT诊断[J].山西医药杂志,2008.37(2):143-144.
上一篇:关于智能水凝胶
下一篇:返回列表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