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附睾;肿瘤;误诊
0 引言
原发性附睾肿瘤十分罕见,我院1954/1999共收治5例,术前全部误诊,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例.年龄19~44(平均36.8岁).左侧3例,右侧2例.其中3例主诉阴囊内肿块伴阴囊疼痛,2例主诉为阴囊内无痛性肿块.2例伴阳瘘、失眠,1例伴轻度盗汗(血沉、胸片正常),1例血沉加快,1便阴囊喜热畏寒,4例伴阴囊潮湿.伴附睾疼痛的3例前列腺液常规正常.病程9mo~2a,平均15mo.体检4例临床可触及中等硬度肿块,光滑,不与阴囊皮肤粘连,无压痛.4例位于附睾尾;1例位于附睾头,其以附睾炎就诊,临床表现为典型的附睾炎症状,疼痛较重,活动受限,精索增粗,尿常规中WBC5~10/HP,消炎治疗2mo效果不明显,行附睾切除术中发现肿块位于附睾头部,嵌于附睾组织中,整个附睾肿胀、充血呈炎症改变,行附睾切除术,术后病理报:慢性附睾炎,附睾平滑肌瘤.附睾肿块大小0.7cm×0.7cm~1.3cm×1.4cm.全部病例术前都未能确诊,误诊为附睾结核3例;附睾炎1例;精液囊肿1例.术后病理诊断腺样瘤3例;平滑肌瘤伴附睾炎1例;纤维瘤1例.全部行手术治疗,其中3例行肿块切除术:2例行附睾切除术.其中3例随访至2a,无肿瘤复发.
2 讨论
附睾肿瘤发病率极低.本组5例是本院建院47a以来的全部病例.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与肿瘤总的发展趋势相同.附睾肿瘤多为良性,其中又以腺样瘤为最多,手术切除多采用肿瘤切除或附睾切除,手术术式比较固定,治疗效果良好,良性者术后不复发.本组5例肿瘤全部为良性,与文献报告的80%~95%良性率小有差距,考虑与本组统计样本小有关.临床表现方面主要为附睾肿块,附睾疼痛,尤其附睾疼痛文献报道虽然可见,但分析不多,考虑其发病机制与附睾被膜被牵拉、附睾管受压、精液瘀积有关.这一点应引起足够重视,可以降低术前误诊率.本组术前错诊率为100%,这与其发病率低、还没有充分认识到附睾肿瘤也可以伴有疼痛及当时缺乏有效的辅助检查手段有关.值得一提的是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术前确诊很有益处,近年来多有报道,被认为是鉴别阴囊内疾病的首选方法.根据病变部位的低血流特点能够将大多数的附睾肿瘤筛选出来.至于肿瘤的良、恶性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仍缺乏特异性,这是其不足的一面.不过这不影响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作为能够提高附睾肿瘤术前确诊率的有效措施,宜提倡使用.
参考文献
[1]潘柏年,宋业平,孔祥田et al.原发性附睾肿瘤[J].中华外科杂志,1998;36(2):138-140.
[2]周良辉,罗义麒,张鹏飞et al.16例附睾腺瘤样瘤临床及病理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1998;5(1):40.
[3]于 满,王 珏,晁继涌etal.原发性附睾肿瘤15例报告[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8;19(5):311.
[4]薛恩生,林礼务,叶 真et al.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阴囊内疾病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1995;4(2):69.
[5]Wiilbert DM,Schaerfe CM,Stern WD et al.Evaluation of the a-cute serotum by color-coded Doppler ultrasonography[J].J Urol,1993;149(5):1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