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托烷司琼对异氟烷镇痛作用的影响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96027 日期:2025-03-06 来源:论文网
作者:马涛 倪俊 王青 陈建 夏敬惠 戴体俊

【摘要】 目的 探讨吸入麻醉药异氟烷的镇痛作用与脊髓5-HT3受体的关系。方法 小鼠腹腔注射异氟烷建立镇痛模型,鞘内注射10 μg、5 μg、1 μg 3个浓度的5-HT3受体阻断剂托烷司琼,用热板法和甩尾法观察其对异氟烷镇痛小鼠痛阈的影响。结果 鞘内注射托烷司琼不能缩短异氟烷镇痛小鼠的痛阈(P&>0.05)。结论 异氟烷的镇痛作用可能与脊髓5-HT3受体关系不大。
【关键词】 异氟烷;托烷司琼;热板法;甩尾法;镇痛
  全身麻醉药的作用机制是现代麻醉学科研究的重点。全身麻醉的作用包括镇痛、催眠、意识丧失、认知障碍、肌松、抑制异常应激反应等诸多方面,而镇痛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作用之一,但到目前为止其作用机制仍不甚清楚。研究表明,吸入麻醉药的镇痛作用主要通过脊髓介导,通过增强抑制性和(或)抑制兴奋性神经递质传递发挥作用[1-2]。在脊髓,吸入麻醉药的镇痛作用与甘氨酸受体、烟碱受体、NMDA受体有关[3-5]。五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 )是另一重要的参与中枢痛感觉调制的神经递质,在脊髓水平的感觉信息尤其是伤害性信息的传递和调节中起重要作用,是下行抑制系统中参与镇痛的主要神经活性物质[6-7],但吸入麻醉药的镇痛作用是否与之有关罕见报道。异氟烷(Isoflurane,Iso)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具有中等镇痛作用的吸入麻醉药,本研究用异氟烷建立镇痛模型,鞘内注射对5-HT3受体具有高选择性和亲和力的阻断剂托烷司琼(Tropisetron,Tro),以探讨吸入麻醉药异氟烷的镇痛作用机制。
  1 材料和方法
  1.1 动物和分组 昆明种小鼠160只,(20±2) g,由徐州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热板法[8]均用雌鼠,选择基础痛阈(pain threshold in hot-plate test,HPPT)在5~30 s的小鼠80只,随机分成8组:NS组、Iso组、Tro 10 μg组、Tro 5 μg组、Tro 1 μg组、Iso+Tro 10 μg组、Iso+Tro 5 μg组和Iso+Tro 1 μg组。甩尾法[9]80只小鼠雌雄各半,分组同热板法。
  1.2 实验仪器 异氟烷为美国Baxter Caribe公司生产,批号094209;托烷司琼为Sigma公司产品;快速恒温数显水箱,常州国华电器有限公司研制。
  1.3 方法 NS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 ml/kg,Iso组腹腔注射0.2 ml/kg异氟烷,2组5 min后各鞘内注射5 μl人工脑脊液;Tro组腹腔注射10 ml/kg生理盐水,5 min后鞘内注射不同剂量的托烷司琼;Iso+Tro组腹腔注射0.2 ml/kg异氟烷,5 min后鞘内注射不同剂量的托烷司琼。热板法观察并记录各组小鼠的HPPT及鞘内给药后5、15、25、35、45 min时HPPT的变化。甩尾法观察并记录各组小鼠的HTTP和鞘内给药后5、10、15、20、25 min时小鼠甩尾潜伏期(tail flick latency,TFL)的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各组数据均用x±s表示,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后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P&<0.05认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 果
  2.1 热板法实验 腹腔注射异氟烷5 min后小鼠HPPT较NS组显著增高(P&<0.01),45 min时较NS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鞘内注射托烷司琼小鼠HPPT较NS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2药合用组HPPT与Iso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与NS组相比明显增高(P&<0.05或P&<0.01)。见表1。 表1 鞘内注射托烷司琼对异氟烷镇痛小鼠HPPT的影响与NS组比较:*P&<0.05,**P&<0.01
  2.2 甩尾法实验 腹腔注射异氟烷5 min后小鼠TFL较NS组显著延长(P&<0.01)。鞘内注射托烷司琼小鼠TEL较NS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2药合用组TFL与单用Iso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NS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或P&<0.01)。见表2。表2 鞘内注射托烷司琼对异氟烷镇痛小鼠TFL的影响(甩尾法,x±s,n=10)与NS组比较:*P&<0.05,**P&<0.01
  3 讨 论
  托烷司琼是外周神经元和中枢神经系统内5-HT3受体的高选择性抑制剂,是新型止吐药,起效迅速,特别适用于抗癌药和放射治疗所引起的呕吐。预实验结果表明,托烷司琼10 μg、5 μg、1 μg鞘内注射对小鼠自主活动没有明显影响,而20 μg、15 μg可引起部分小鼠中枢兴奋,表现为跑动、跳跃、嘶叫,但对痛阈无影响,因此在本实验中选择了前3个剂量组。 转贴于   20世纪70年代,人们发现下行5-HT系统激活可产生明显的镇痛作用,耗竭脊髓5-HT或采用非选择性5-HT受体阻断剂可明显减弱或取消这种镇痛效应。到了80年代,人们注意到5-HT对脊髓伤害性信息的调制具有明显的双重性,即脊髓5-HT受体的激活不仅可以产生痛觉抑制作用,还可以引起痛觉易化,提示5-HT对脊髓伤害性信息的调制是经由不同的5-HT受体亚型介导实现的。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5-HT下行纤维分别经脊髓背外侧束(DLF)和脊髓腹外侧束(VLF)下行到达脊髓,提示它可能既是下行抑制系统也是下行易化系统的重要神经递质。在脊髓背角主要分布有三型5-HT受体亚型,即5-HT1、5-HT2和5-HT3受体。大多数行为和电生理学实验表明,5-HT3型受体的激活主要产生抗伤害作用,提示5-HT3型受体在痛觉下行抑制中具有重要意义[10]。本研究无论是在热板实验还是甩尾实验中,2药合用组与异氟烷组的痛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鞘内注射5-HT3受体阻断剂不能拮抗异氟烷的镇痛作用,提示脊髓5-HT3受体不是吸入麻醉药异氟烷抗热刺激伤害作用的主要靶点。
  疼痛的产生及调控是涉及多部位多机制的复杂过程,吸入麻醉药镇痛作用的具体受体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Campagna JA, Miller KW, Foman SA. Mechanisms of actions of inhaled anesthetics [J]. N Engl J Med,2003,348(21):2110-2124.

[2] Wu XS, Sun JY, Evers AS, et al. Isoflurane inhibits transmitter release and the presynaptic action potential [J]. Anesthesiology,2004,100(3):663-670.

[3] 陈 ,李惠萍,戴体俊,等.士的宁敏感的甘氨酸受体对吸入麻醉药催眠和镇痛作用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7,23(5):604-607.

[4] 闫 肃,戴体俊,曾因明,等.神经元烟碱受体与异氟烷、七氟烷催眠和镇痛作用的关系[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8,24(3):318-322.

[5] 杭黎华,戴体俊,曾因明.鞘内注射NMDA拮抗吸入麻醉药的镇痛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5,21(9):47-50.

[6] 张玉秋,吴根诚.内源性下行抑制/易化系统与5-羟色胺对脊髓伤害感受性信息的调制[J].生理科学进展,2000,31(3):211-216.

[7] 李 辉,李云庆.5-羟色胺在脊髓影响伤害性信息传递的机能学和形态学基础[J].神经解剖学杂志,2002,18(3):265-268.

[8] 宋必卫,徐叔云,马传庚,等.小鼠热板法[M]//徐叔云,卞如濂,陈 修.药理实验方法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86-887.

[9] 陈 ,李惠萍,戴体俊,等.鞘内注射士的宁对吸入麻醉药镇痛作用的影响[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7,13(5):293-297.

[10] 赵志奇.疼痛解剖与生理基础[M]//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5-37.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