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启展 马育鹏 潘碧琦 徐大基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IgA/中药疗法;,血尿/中药疗法;,张琪,
摘要: 介绍了张琪教授治疗IgA肾病尿血证的经验。张琪教授认为,IgA肾病尿血证病因病机复杂,病势缠绵难愈。治疗上应分两期论治。急性期多属邪实,治疗重在祛邪,以清热利湿、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为主;慢性进展期多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气阴两虚在该期较为突出,故治疗应重视补泻兼施,治疗多用益气滋阴、凉血止血之法,若兼见瘀血者,可考虑配合使用活血化瘀之品,但应用时要慎重。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IgA/中药疗法; 血尿/中药疗法; 张琪
IgA肾病为免疫病理学诊断名称,指的是不伴有系统性疾病,肾活检免疫病理检查在肾小球系膜区有以IgA为主的颗粒样沉积的肾小球肾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与感染有关的反复发作性血尿,可同时伴有轻度蛋白尿,24h尿蛋白定量通常小于1g,少数患者可表现为肾病综合症、急性肾炎综合症。IgA肾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目前现代医学对IgA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还不明确。
张琪教授是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主任医师,从事医、教、研工作60余年,在中医肾脏病领域造诣颇深,在长期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师从张教授,现将其辨治IgA肾病尿血证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 IgA肾病尿血证的病因病机
IgA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尿,或伴有轻度蛋白尿。张老认为,血尿多与热有关,血尿病机离不开热、虚、瘀。外感风热之邪,或思虑劳倦过度,损伤脾胃,致气血不和,湿热内聚,热伤血络,迫血妄行,发为本病;或因肾阴亏虚,阴虚内热,灼伤血络而致尿血,而出血多有瘀滞。瘀血阻络,血不循经,则血尿不止。此外邪热下扰肾络,则往往使血尿加重或反复。肾虚不能固涩,精微随尿液下泄而成蛋白尿。本病的发生多在人体御邪能力薄弱时,病情迁延日久,或反复发作,正气损伤,邪气仍盛,故本病的病理性质在发作期多为风热犯肺或火热炽盛,或湿热瘀阻,终致络伤血溢,以邪为主;慢性持续阶段多因脾肾气阴两虚,故辨证以正虚为主,或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2 IgA肾病尿血证的辨证论治
张老认为,由于本病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临床上很少见到有热而无虚、瘀者,或有虚、瘀而不兼有热邪者,往往热、虚、瘀相互交织在一起,病情复杂而缠绵,治疗较为顽固。本病一旦发生,则很难彻底治愈,多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甚至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张老对本病的治疗分两期论治。急性发作期多为邪实,治疗重在祛邪;慢性进展期多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气阴两虚、阴虚内热而兼见湿热留恋,故治疗重视扶正祛邪、补泻兼施。
2.1 急性发作期
2.1.1 风热扰络 IgA肾病若因外感风热,热邪入里,热伤血络,则临床症见:发病后1~2d即见尿血鲜红或尿色如浓茶,恶寒发热,肢体酸痛,咽痛,舌边尖红,苔薄微黄,脉洪数或滑数。辨证:外感风热,热伤血络。治宜清热解毒。方药:柴胡20g,生石膏50~100g,白花蛇舌草50g,金银花50g,连翘15g,蒲公英30g,瞿麦15g,大黄5g,生地30g,玄参20g,紫花地丁15g,重楼15g,金荞麦15g,甘草10g。水煎服。
本方中柴胡解肌清热透邪外出,生石膏解肌清热泻火;金银花、连翘、白花蛇舌草、蒲公英、紫花地丁、金荞麦、重楼皆为清热解毒之品;生地、玄参养阴清热,凉血止血;生大黄泻下焦湿热,瞿麦利水通淋。诸药合用外疏内清,表里皆安,血尿自止。
2.1.2 下焦湿热 IgA肾病若因感受湿热之邪或饮食不节等而出现湿热蕴结证候,则临床症见:尿色鲜红,或尿黄赤,尿常规检测以大量红细胞为主,伴咽干口燥,五心烦热,口舌生疮,咽痛,或兼见尿道灼热或疼痛,腰酸痛,脉滑数,舌质红,苔白干。辨证:湿热蕴结。治法: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方用加味八正散治疗。药物组成:白花蛇舌草50g,大黄7.5g,生地20g,瞿麦15g,蓄15g,车前子15g,紫花地丁15g,金荞麦15g,重楼15g,小蓟50g,金银花50g,连翘15g,白茅根20g,甘草10g。水煎服。
本方中生地黄、白茅根、小蓟清热凉血止血;车前子、蓄、瞿麦皆具有清热利水通淋的作用;邪热侵入肾与膀胱,伤及血络则出现血尿,热邪蕴结则白细胞增多,于方中加入清热解毒之白花蛇舌草、银花、连翘、紫花地丁、重楼、金荞麦、蒲公英等。大黄为苦寒泻下药,在本方中取其清热解毒,开瘀利水通淋之功,用量宜小,一般用5~10g。多用则泻下,少量用时开瘀通淋止痛,对兼有小便涩痛者有卓效,故为方中不可缺少之药。
2.2 慢性进展期
2.2.1 气阴两虚 IgA肾病患者反复出现血尿,迁延不愈,症见:周身乏力,气短心悸,腰酸膝软,咽干口燥,手足心热,舌淡,脉沉细或细数无力,属气阴两虚之证,用自拟益气养阴摄血合剂治疗。药物组成:侧柏炭20g,大黄炭10g,阿胶15g,蒲黄炭15g,生地25g,熟地25g,黄芪30g,党参20g,血余炭15g,地榆炭20g,小蓟30g。水煎服。
方中用黄芪以补气,生地、熟地、阿胶滋阴益气以固摄,诸炭止血标本兼顾。此时见血止血则难使血止,必以补气滋阴从本论治,方能达到固摄止血之效。当然,诸炭类止血相辅相成亦不可忽视,中药方剂之配伍,有主有辅,君臣佐使,非单味药可以解决,张老认为以此方治疗IgA肾病日久不愈常可获良效。
2.2.2 气阴两虚、湿热留恋 IgA肾病患者反复出现血尿,迁延不愈,症见:肉眼或镜下血尿,尿黄赤而灼热,倦怠乏力,五心烦热,口干而粘,舌淡红,苔白微腻或少苔,脉细数。辨证属气阴两 虚、湿热留恋。治法:益气养阴,凉血止血。方用清心莲子饮加减,药物组成:黄芪30g,党参20g,麦冬20g,地骨皮15g,白茅根50g,茯苓20g,小蓟50g,生地20g,车前子15g,甘草15g。水煎服。
久病血尿,以气虚统摄失职为多。血尿日久必伤阴分,且湿热内停又易灼伤血脉,故立本法。热盛者,加栀子、生地等凉血止血;若湿热渐去,常配龙骨、牡蛎、海螵蛸、茜草以增收涩止血之力。
2.2.3 阴虚内热 IgA肾病患者反复血尿,迁延不愈,症见腰痛,手足心热,神疲乏力,腰膝酸软,气短心悸,头晕耳鸣,尿黄赤,舌红少苔,脉细数或沉数。辨证属阴虚内热,气虚固摄无力。治法:益气养阴,凉血止血。用知柏地黄汤加参芪补肾滋阴益气固摄,药物组成:熟地20g,山萸肉15g,山药15g,茯苓15g,丹皮15g,泽泻15g,知母10g,黄柏10g,龟板20g,地骨皮15g,女贞子20g,旱莲草15g,黄芪20g,党参30g,甘草15g。水煎服。
本方对IgA肾病兼见蛋白尿者最为适宜。方中以知柏地黄汤加黄芪为主,前者滋肾阴降相火,后者益气固摄。蛋白尿属于水谷之精微,补肾益气固摄既可治阴虚火旺之血尿,又可治气虚不摄之蛋白尿,具双重作用。龟板与知母、黄柏配伍,尤能增强滋阴降火之功,对于阴虚火旺、肾失封藏之IgA肾病血尿、蛋白尿者尤为适宜;女贞子、旱莲草组成二至丸,与地骨皮皆为滋阴降火之品,组于一方其效弥彰。
2.2.4 阴亏火动迫血妄行 IgA肾病患者症见:头昏腰酸,疲倦乏力,五心烦热,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舌红苔白少津,脉细数。辨证属肾阴亏耗相火妄动者,可用滋阴凉血辅以收敛法治疗。药物组成:生地、熟地各20g,生山药20g,阿胶15g,白芍15g,龙骨20g,牡蛎20g,海螵蛸20g,茜草20g,白头翁15g,金樱子15g,龟板20g。水煎服。
生熟二地、阿胶、龟板、生山药滋补肾阴,芍药养血敛阴,白头翁清热凉血,味苦而涩,凉血中兼有固涩之功,海螵蛸味涩收敛止血,茜草性寒凉血止血,金樱子、龙骨、牡蛎收敛固涩。全方以滋阴补肾药为主,辅以清热止血、收敛固涩之品,适用于IgA肾病之血尿日久不止之证,用之多能收效。
3 典型病例
例1:张某,女,36岁,2005年1月22日来我院初诊。自述8个月前出现明显腰痛,腿膝无力,活动后腰痛加重,曾在北京医科大学作病理活检确诊为IgA肾病,对症治疗后病有所减轻,就诊时患者面色苍白,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双下肢无浮肿,舌质淡,苔白,脉弱。尿常规示红细胞(RBC):+++,蛋白(Pro):-。诊断为IgA肾病,辨证:阴虚血热。治法:滋补肾阴,清热凉血。方药:生地20g,山萸肉20g,枸杞子20g,川断20g,杜仲20g,泽泻20g,川芎20g,小蓟30g,茜草20g,藕节20g,桑椹20g,桑寄生10g,茯苓20g,白花蛇舌草30g,薏苡仁25g,甘草10g。服上方2个月后,患者腰痛明显减轻,腿膝乏力也有所好转。复查尿常规示RBC:+,Pro:-。于上方去川芎、杜仲、茜草、薏苡仁,加党参20g,白茅根30g,小蓟改为20g,继服3个月后复查,患者腰痛、腿膝乏力基本好转,复查尿常规示RBC:±,Pro:-。
例2:马某,男,22岁,2004年11月7日来我院初诊,自述两个月前感冒后出现腰酸乏力、食少等症,家人带其至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院就诊,经病理活检确诊为IgA肾病。就诊时患者腰痛乏力,胃纳差,眠可,双下肢无浮肿,舌红,苔白,脉弦细。尿常规示Pro:±,RBC:+++。诊断为Ig肾病,辨证:气阴两虚,兼有血热。治法:益气养阴,清热凉血。方药:黄芪50g,太子参30g,枸杞子20g,菟丝子20g,茜草20g,藕节20g,地榆炭25g,棕榈炭20g,贯众20g,三七 15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30g,金樱子25g, 甘草10g。服上方2个月后,患者腰酸乏力、纳差明显好转。复查尿常规示RBC:+,Pro:-。于上方去枸杞子、菟丝子、茜草、藕节、地榆炭、棕榈炭、贯众、半枝莲,加柴胡10g,黄芩10g,益母草30g,车前草15g,麦冬20g,茯苓20g,黄芪改为20g。此后,在本方基础上加减长期服药,复查尿常规示RBC:-~+,Pro:-。
4 IgA肾病尿血证的治疗体会
IgA肾病临床最大的特点就是肉眼或镜下血尿,或伴有轻度蛋白尿。张老认为:疾病初期,病势颇急,尿血量多,呈肉眼血尿者,尚属易治。而久病血尿,时轻时重,反复发作,肉眼与镜下血尿交替出现,病势虽缓,然治愈颇难。久病血尿,以气虚统摄失职为多,血尿日久必伤阴分,且湿热内停又易灼伤血脉,故主张用益气养阴、利湿清热、凉血止血法施治。在此基础治法上,加白茅根、瞿麦、小蓟等通淋止血之品。若兼有热象者,加栀子、生地等以凉血止血;若湿热渐去,常配龙骨、牡蛎、海螵蛸、茜草以增强收涩止血之力。此时纯用益气养阴、收涩止血之品,恐过于壅滞留邪,每加大黄3~7克,以疏泄气血,使补而不滞,摄而不凝,且大黄更有清热止血之妙。此外,IgA肾病发展到慢性迁延期常兼见瘀血之证,在临床辨证治疗中,若能辨证精当,巧妙运用活血化瘀之品,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但亦不能滥用,若用之不当,则往往会加重病情。所以,在治疗IgA肾病中,运用活血化瘀之品应当慎重。
关于张琪教授辨治IgA肾病尿血证经验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论文大全文章
- 关于六淫致病对儿童哮喘的影响及冷热哮证微
- 两种双氢青蒿素复方治疗海南岛无并发症恶性
- 自体移植法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妊娠功能
- 关于清热复方对热休克大鼠肝、肺组织热休克
- 关于中西医结合是个复杂艰巨的发展过程
- 中医肝郁证的动物模型分析
- 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分析进展及中医药防治对
- 中药莪术油及鸦胆子油经血管介入实验动物前
- 关于中药双屏散对抗生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
- 关于穴位埋药线对癫痫持续状态后神经细胞凋
- 关于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术引导后路注射胶原
- 关于莪术油对白血病细胞株的体外抑制作用
- 关于补肾活血中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影响
- 肾脏病应用激素治疗导致股骨头坏死62例的临
- 关于不同电针强度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镇痛效
- 中药止哮平喘方抗哮喘豚鼠模型气道炎症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