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蒋顺琬, 杨卓欣,林志文, 苗峻, 林春阳, 唐吉平, 柯学, 曾强
【关键词】 桡骨骨折
摘要:【目的】评价壮筋补骨丸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3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壮筋补骨丸组(38例)、伤科接骨片组(43例)及对照组(42例),对照观察各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及骨折愈合程度。【结果】壮筋补骨丸组临床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提前846?d(P<0001),与伤科接骨片组作用相仿(P>005)。骨痂X线观察表明:壮筋补骨丸组骨折愈合程度优于对照组(P<0001或P<001);在第30天,其疗效亦优于伤科接骨片组(P<001)。【结论】壮筋补骨丸具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关键词:桡骨骨折/中药疗法; 壮筋补骨丸/治疗应用; 骨折愈合/药物作用
壮筋补骨丸是我院接骨验方,来源于四川中医骨伤科名家王兆鹏先生(1913~1986)家传秘方,在川南地区应用有上百年历史。它具有益气活血,续筋接骨,补肾壮阳的功效。为客观评价其临床疗效,我院自2001年6月~2003年10月,将123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壮筋补骨丸组、伤科接骨片组及对照组,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
11 诊断标准
①有明确外伤史;
②患处肿胀、压痛或骨擦音及异常活动等症状;
③X光片证实桡骨远端骨折。
12 纳入标准
①新鲜骨折1周内就诊;
②闭合性骨折;
③无血管神经损伤及严重心、脑、肝、肾疾病及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全身性疾病;
④年龄在18岁以上,60岁以下。
13 排除标准
①病理性骨折,严重粉碎性骨折,局部软组织挫伤严重及严重复合伤患者;
②开放性骨折;
③有严重心、脑、肝、肾疾病及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全身性疾病患者;
④年龄在18岁以下,60岁以上;
⑤多次手法复位不成功或治疗期间骨折再移位患者;
⑥不符合纳入标准及未按规定用药及资料不全而影响结果判断的患者。
14 分组结果
将所有入选病例(123例)按抽签法随机分为壮筋补骨丸组、伤科接骨片组与对照组。
壮筋补骨丸组38例,其中男20例,女18例;伤科接骨片组43例,其中男24例,女19例;对照组42例,其中男22例,女20例。各组病例的年龄构成情况见表1。
表1 各组年龄构成比较(略)
Table 1 Age groups in the three groups
经SPSS统计软件处理,各组年龄构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11 壮筋补骨丸组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不用外敷药。骨折复位固定良好后即口服壮筋补骨丸[(2001)深药制字3P-066],每天3次,每次6?g,连续服用21?d,治疗期间不用其他内服药物。骨折整复固定1周内每3?d调整1次夹板束带的松紧度,以后每周调整1次,直到骨折临床愈合解除夹板固定为止。夹板束带的松紧程度以束带能上下移动1?cm为准。
212 伤科接骨片组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不用外敷药。骨折复位固定良好后即口服伤科接骨片[ZZ-5028-辽卫药准字(1998)第0027号],每天3次,每次4片,连续服用21?d,治疗期间不用其他内服药物。夹板束带松紧度调整方法同壮筋补骨丸组,骨折临床愈合后解除夹板固定。
213 对照组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不用外敷药及内服药物。夹板束带调整方法同壮筋补骨丸组。骨折临床愈合后解除夹板固定。
22 临床疗效观察方法[1]
221 临床愈合标准 ①局部无压痛与纵向叩击痛;②局部无异常活动;③X线片见骨折线模糊,有连续骨痂通过骨折线;④功能测定:在解除外固定情况下患肢能平举1?kg达1?min;⑥连续观察两周,骨折如不变形,则观察第1天为临床愈合时间。
222 骨痂X线观察及评级方法 骨折整复固定良好即拍片1次,以后分别于用药后10?d、20?d、30?d、40?d各拍片1次,每次拍片条件相同,由课题外人员按下列标准评判骨折愈合程度(见表2)。
2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表2 骨折愈合程度评判标准(略)
Table 2 Criterion of fracture healing
3 结果
31 骨痂X线观察分级结果
依据上述骨痂X线观察方法,各组在各时间段的骨折愈合程度统计结果见表3。
表3显示药后10?d,各组骨折愈合程度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壮筋补骨丸组及伤科接骨片组的愈合程度均比对照组高(P<0001),而两给药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药后30?d,壮筋补骨丸组比对照组和伤科接骨片组愈合程度均优(P<001),但伤科接骨片组与对照组差别则无显著性意义(P>005)。
32 各组平均临床愈合时间
按上述骨折临床愈合标准评判,各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统计结果见表4。
表4显示壮筋补骨丸组和伤科接骨片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短(P<0001);而壮筋补骨丸组与伤科接骨片组间比较差异则无显著性(P>005)。
表3 各组骨折愈合程度X线分级比较(略)
Table 3 X-ray grading of fracture healing in the three groups
统计方法:秩和检验;与对照组比较(vs group C)P<005,P<0001;△与伤科按骨片组比较(vs group B)P<005,△△P<001
表4 各组平均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比较(略)
Table 4 Fracture healing time in the three groups 统计方法:t检验;与对照组比较(vs group C)P<0001
4 讨论
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严格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来选择病例,并以临床上常见而治疗相对简单的桡骨下端骨折作为观察对象,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骨痂X线观察由课题外人员按统一标准进行评判,这就最大程度地避免了病例本身条件的不均衡及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偏倚。本研究结果显示,壮筋补骨丸对骨折的临床愈合的疗效与伤科接骨片相仿,而在骨折愈合程度的X线分级方面比伤科接骨片的疗效好。
中医治疗骨折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中医学认为骨折愈合的过程就是“瘀去、新生、骨合”的过程。对“折伤”的论治,历代医家强调了活血、益气、补肾几方面。宋・《圣济总录・折伤门》中所谓“若因伤折,内动经络,血行之道,不得宣通,瘀积不散,则为肿为痛。治宜除去恶瘀,使气血流通,则可复完也,”即是强调活血化瘀在骨折损伤治疗中的重要性。《内经》提出“肾主骨”的理论,首开重视补肾学术思想之先河。元・杨清叟所著《仙授外科集验方》中指出“肾实则骨有生气”,且力主用补肾壮阳药治疗骨病。进一步体现了治疗骨伤疾病重视补肾的学术思想。而明・薛已所著《正体类要》有“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岂可能纯任手法而不求之脉理,审其虚实,以施补泻哉”的论述,强调八纲辨证与脏腑辨证和气血辨证。所施方药中以四君、八珍、补中益气汤加味居多,体现了在治伤用药方面着重补益气血的学术思想。壮筋补骨丸由川芎、当归、白及、熟地、土鳖、木瓜、杜仲、续断、骨碎补、五加皮、桂枝、菟丝子、三七、龙骨、自然铜、黄芪、党参、补骨脂、萆、淫羊藿等20余味中药组成。方中黄芪、党参补气扶正,川芎、三七、土鳖活血化瘀,续断、骨碎补、补骨脂、自然铜续筋接骨,熟地、菟丝子、杜仲、淫羊藿补肾壮阳;五加皮、桂枝、木瓜舒筋活络助行药力,萆除湿以制补益诸药之碍脾作用;龙骨平肝潜阳,白及微寒且有止血消肿之功,两者合用以制壮阳诸药之燥热。诸药合用共奏补气活血,续筋接骨,补肾壮阳之功,且补气而不碍脾,壮阳而不燥热。可见,用壮筋补骨丸治疗骨折,符合中医关于骨折损伤的病机理论,也体现了历代医家所倡导的治疗原则。
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国内外学者长期以来都在不断探索骨折愈合机理,为缩短骨折愈合时间而努力[2]。近年来国内有关实验研究表明,以补肾活血作用为主的接骨方药可刺激成骨细胞IGFI分泌而促进骨折愈合[3]。以益气活血作用为主的方药则可改善创伤后的代谢紊乱,提高机体整体机能而促进骨折愈合[4]。大多数以活血化瘀作用为主的接骨方药则能促进血肿吸收、改善循环、增加肢体局部血流量而促进骨折愈合[5-6]。壮筋补骨丸具有补气活血,续筋接骨,补肾壮阳的功效。应用壮筋补骨丸治疗骨折,可能同时具有上述几类方药的药理作用而促进骨折愈合。然而,究竟何种功效的方药疗效更佳,有待进一步研究。
我们认为,在接骨方药的临床研究中,进一步比较具有不同功效的各种接骨方药的疗效,探索中药促进骨折愈合的最佳治则,进而选择更为经济有效的方药,是中药促进骨折愈合的研究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全国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经验交流会.骨折疗效标准[S].天津医药[骨科附刊],1978,(试刊号):32.
[2]王和鸣.中草药影响骨折愈合过程的试验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86,2(4):44.
[3]汤耿民,沈霖,夏志道,等.补肾活血方对实验性骨折愈合过程中IGF-I的影响[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0,8(3):1.
[4]马克昌,朱太咏,刘鲜茹,等.益气活血汤对实验性骨折愈合的影响[J].中医正骨,1995,7(1):3.
[5]魏玉玲,晏雪生,梁克玉.伤科接骨片促进骨折愈合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医正骨,1996,8(4):3.
[6]江树连,丁锷,李保泉,等.消瘀接骨散促进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J].中国骨伤,2000,13(12):720.转贴于
壮筋补骨丸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论文大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