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月中 吴金玉 祁爱容 洪钦国 汤水福
【关键词】 ,肾病,IgA/中药疗法;,六味地黄丸/治疗应用;,四君子汤/治疗应用;,附桂八味丸/治疗应用;,雷公藤多甙/治疗应用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论治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所选病例123例采用数字随机法按3∶1分为中医治疗组(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86例)给予中医辨证分型配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对照组(37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包括抗感染、控制血压和使用糖皮质激素等),2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视病情继续用药,原则上不超过2个疗程。观察2组总疗效、中医证型疗效及毒副作用等,比较2组治疗前后不同证型中医症候计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29例,显著缓解30例,好转1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86.05%,对照组分别为4例、5例、10例、18例,总有效率为51.35%。治疗组的总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中医证型疗效比较,阴虚证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阳虚证和阴阳两虚证疗效两组相仿(P&>0.05)。不同证型患者的中医症候计分的改善情况,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期间,两组均没有出现明显毒性反应。【结论】中医辨证治疗IgA肾病效果良好,特别是对于阴虚证患者,且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少。
关键词: 肾病,IgA/中药疗法; 六味地黄丸/治疗应用; 四君子汤/治疗应用; 附桂八味丸/治疗应用; 雷公藤多甙/治疗应用
IgA肾病,在我国约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30%以上 [1] 。随访研究证实在IgA肾病诊断确立后5~20年内,约20%~40%的患者疾病呈进行性发展,最后发展为终末期肾病(ESRD) [2] 。治疗方面,临床报道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各有优势。我们设计了前瞻性研究,观察IgA肾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并进行疗效评价。现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998年12月~2004年12月期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深圳市中医院的住院和门诊病人。
1.2 病例选择标准 ①纳入标准:16~65岁,经肾组织活检确诊为原发性IgA肾病,血清肌酐含量在433μmol/L以内,知情同意的IgA肾病患者,均纳入研究对象。②排除标准:继发性IgA肾病患者;合并怀孕的患者;伴有精神病、血液病、肝功能损害、严重心脑血管病患者;缺乏依从性的患者。
1.3 一般情况 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共123例,
其中治疗组86例,男31例,女55例,平均年龄为(30.48±9.42)岁,病史为(25.91±21.62)个月;对照组37例,男8例,女29例,平均年龄为(31.73±8.04)岁,病史为(24.22±19.02)个月。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病程、病理情况、中医证型、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类型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
2.2 病理诊断 依据Memphis肾活检积分系统 [3] 诊断。
2.3 辨证分型 依据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1996年通过的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标准 [4] ,并结合1986年第二届全国中医肾病专题学术讨论会制定的《慢性肾炎中医辨证分型试行方案》 [5] ,整理和确定本研究中医证型分型,见表1。 2.4 分组及治疗方法
2.4.1 分组 根据纳入病例号,凡尾数为3、6、9数字者分为西医治疗组(简称对照组),其他为中医治疗组(简称治疗组)。
2.4.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根据辨证分型立法施治遣方用药,代表方药见表2。每天1剂,复煎。雷公藤多甙片1~2mg・kg -1 ・d -1 ,分3次口服。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 [6] ,包括有感染者及时应用抗生素,有高血压者控制血压,大量蛋白尿及肾病综合征患者用糖皮质激素等。
2组均以3个月为1疗程,视病情继续用药,原则上不超过2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说明:治疗组原则上不使用西药,如有高血压可适当使用降压药,如有严重水肿(Ⅲ度水肿)可适当使用利尿药。
2.5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总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 并进行治疗前后症状计分的比较。
2.6 疗效评定标准 结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87年制定的慢性肾炎疗效评定标准 [5] 及1992年《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分型与治疗及诊断标准专题座谈会纪要》 [4] 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疗效判断标准拟定。完全缓解:尿红细胞持续消失3~4个月,尿蛋白持续阴性;显著缓解:尿红细胞及尿蛋白分别持续减少≥50%;好转:尿红细胞及尿蛋白分别持续减少&>25%;无效:尿红细胞及尿蛋白无变化或增加。
2.7 数据统计 采用Pems医学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表1 IgA肾病中医临床证型症候表注:(1)虚证主症候为阳虚证、阴虚证、阴阳两虚证的必备症候。(2)阳虚证和阴虚证的患者每出现一个主症候4分,次症候2分。达18分即可诊断,其中阴阳两虚证患者必需出现阳虚证症候和阴虚证症候各1~2项,共计24分即可诊断。(3)兼夹证中每出现一个症候2分,达4分即可诊断。表2 治疗大法及代表方药注:(1)根据中医表里先后的治疗原则,有外感表证者,先解表散邪。(2)根据中医虚实标本缓急的治疗原则,或先祛邪以扶正,或祛邪扶正同时并举,或先扶正以祛邪,根据实际病情使用。(3)兼夹多证者,如气滞血瘀、热毒血瘀等,可配伍相应栏目的代表方药。(4)止血类药物可根据辨证选择茜草根、侧柏叶、白茅根、珍珠草、琥珀、蒲黄、三七、仙鹤草等
3 结果
3.1 两组总疗效比较 表3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
3.2 两组各证型的疗效比较
3.2.1 阴虚证的疗效比较 表4结果显示,治疗组阴虚证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
3.2.2 阳虚证的疗效比较 表5结果显示,两组
阳虚证的疗效相仿(P=0.6116)。
3.2.3 阴阳两虚证的疗效比较 表6结果显示,两组阴阳两虚证的疗效相仿(P=0.8620)。
3.3 中医症候计分比较 表7结果显示,不同证型患者的中医症候计分的改善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
3.4 13例慢性肾功能不全(CRF)患者追踪观察结果 结果见表8。
3.5 毒副反应 治疗期间两组均没有出现明显毒性反应。表3 两组总疗效比较表4 两组阴虚证疗效比较表5 两组阳虚证疗效比较表6 两组阴阳两虚证疗效比较注:因两组等级数较小,合并完全缓解、显著缓解、好转为有效;统计方法:χ
4 讨论
迄今为止,西医治疗本病尚无特效疗法,主要以改善临床症状和保护肾功能为基本目的,提倡根据临床表现结合肾脏病理的不同改变分型治疗 [7-9] 。对于反复发作肉眼血尿的患者,如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扁桃体炎等诱因,则在治疗上积极去除诱发血尿反复发作的感染灶;如患者有反复扁桃体炎症,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同时,择期行扁桃体摘除术。对于症状不明显而尿检异常(如中度蛋白尿)的患者,有人主张给予激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剂(ARB)治疗,激素一般起始量为30~40mg/d,治疗4周后逐渐减量。对于肾病综合征或大量蛋白尿患者,有人主张运用足量强的松(0.8~1mg・kg -1 ・d -1 )治疗;而在减撤药物过程中病情复发者,给予细胞毒药物联合治疗。对于肾功能不全伴高血压患者,治疗上重点是控制高血压,常用钙拮抗剂、ACEI、ARB等。对于急进型肾炎患者,首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继之用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并给予肝素及潘生丁抗凝,必要时给予血浆置换疗法。经上述治疗后,仍有部分病人血尿未能控制,疾病呈持续性进展 [10-12] 。
据临床研究报道和我们多年的临床观察 [13] , 中医治疗本病有较好疗效,能缓解IgA肾病的病情。本研究在既往临床观察的基础上,进一步行前瞻性对照研究,结果发现:在总体疗效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在证型疗效方面,治疗组阴虚证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001)。在观察中,我们发现阴虚证与尿血关系密切,肉眼尿血越严重阴虚证型表现越明显,肉眼血尿患者出现阴虚证型的危险是没有肉眼血尿患者的1.5倍 [14] 。因此,可以认为中医治疗本病血尿的疗效明显优于西医治疗。而在阳虚证和阴阳两虚证的治疗上,中医治疗与西医治疗疗效相似。在观察中,我们发现阳虚证与水肿(肾病综合症表现)关系最大,有水肿的患者出现阳虚的危险约为没有水肿患者的1.6倍 [14] 。而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目前仍是首选。大多数临床报道认为中医治疗能改善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在中医症候计分的比较中,我们发现:①治疗组无论是虚证症候或是实证症候,治疗前后积分均有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阴虚证治疗前后的症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中医对改善本病阴虚证的症候有显著优势。对照组阳虚证的虚证积分减少,但实证积分增加,可能与使用激素这一“阳刚”之药后,阳虚证症状得到改善,而激素的副作用显现有关 [15] ;对照组阴阳两虚证的阳虚证症候得到改善而阴虚证症候显现,实证症候亦有增加趋势,可能与本组部分患者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使用激素治疗后证型改变有关 [15] 。②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无论虚证还是实证,症候积分均有显著性差异,表明中医治疗在改善本病的症候方面有优势。
由于本研究观察时间尚短,观察例数还不够大,其结论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1]叶任高.内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42-544.
[2] D’AmicoG.Pathogenesis of immunoglobulin A nephropathy [J]. Curr Opin Nephrol Hypertens,1998,7:247.
[3] Wyatt R T,Emancipator S N,Kon V,et al.IgA nephropathy databand:development of a system for management of renal biopsy acquired data [J].Am J Kid Dis,1997,6:817.
[4]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肾炎中医辨证 标准[S].中医杂志,1996,37(10):627.
[5]沈庆法.中医临床肾脏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 出版社,1997:452.
[6]王海燕.肾脏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717.
[7]谌贻 .IgA肾病治疗经验谈[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2,11(1):42.
[8]刘志红,黎磊石.IgA肾病的分型治疗[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2,11(1):43.
[9]王力宁,栗霄立.IgA肾病预后判定及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3,23(5):258.
[10]张雅君,刘晓渭,陈威,等.霉盼酸醋治疗IgA肾病[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24(1):73.
[11]杨磊,常新荣,郭明好,等.伴有肾功能损害的IgA肾病的治疗[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24(10):955.
[12]梁馨苓,史伟,郝文科,等.环磷酰胺治疗非肾病综合征IgA肾病的研究[J].新医学,2003,34(1):35.
[13]洪钦国,罗月中.养阴清热法配合雷公藤制剂治疗IgA肾病57例[J].新中医,1999,31(10):31.
[14]罗月中,温利辉,于青.多元分析IgA肾病患者临床表现与 中医证型的关系[C].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5:275.
关于中医辨证治疗IgA肾病的疗效观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论文大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