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冬群,林宇,胡佳心,高承亚
【关键词】 哑铃状神经母细胞瘤
摘要:报导了后纵隔―椎管内巨大哑铃状神经母细胞瘤女性儿童患者1例。该例患者经行椎管内肿瘤摘除术及开胸切除纵隔肿瘤后,患者胸痛、发热及气促症状基本消失,顺利出院。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纵隔肿瘤
神经源性肿瘤为最常见的纵隔肿瘤,约占纵隔肿瘤的20%~30%,其中“哑铃状”神经源性纵隔肿瘤(指位于脊柱旁的肿瘤通过椎间孔向椎管内生长,在椎管内形成肿瘤的椎管内部分)约占神经源性纵隔肿瘤的6%~10%[1]。现将我科成功诊治“哑铃状”神经源性纵隔肿瘤1例报道如下。
1 病案介绍
张色玲,女,8岁,因“左胸痛伴发热,双下肢进行性乏力、行走困难1月余”于2003年5月收入院。查体:体温38℃,左上肺呼吸音减弱,左下肢肌力4级,右下肢肌力3级,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胸部CT提示:左后纵隔上部肿物8cm×86cm×10cm,椎管内肿块40cm×15cm×13cm(位于第3胸椎下缘至第5胸椎上缘水平),压迫脊髓。入院诊断考虑:后纵隔―椎管内巨大哑铃状肿瘤,神经源性可能性大。入院1周内患儿病情急剧加重,左胸痛加剧,体温升至39℃,并开始出现呼吸困难。双下肢肌力降为0级,感觉迟钝,并出现左侧Horners综合征:左眼睑下垂,左颜面部无汗,左上肢感觉迟钝。经与神经外科会诊,决定先行椎管内肿块摘除以减轻脊髓压迫,避免脊髓坏死。胸腔内肿物体积较大,生长速度快,恶性可能性大,且毗邻并可能侵犯胸内大动脉,估计分离过程出血较多,风险较大,视椎管内肿瘤摘除情况再决定开胸探查。手术时取右侧全卧位,先行椎管内肿瘤摘除术。经脊椎后正中入路,咬除第2-5胸椎棘突和椎板,暴露椎管,见肿瘤位于硬膜外后方,大小约4cm×15cm×15cm,压迫脊髓,但粘连较轻,从左侧椎间孔向左胸腔内生长。切除肿瘤送检,冰冻切片结果为“神经母细胞瘤”;经椎间孔尽量切除肿瘤峡部。继续原体位,经左胸第5肋间后外侧切口入胸,探查见巨大纵隔肿瘤填塞左胸上方,大小约8cm×9cm×10cm,侵犯胸顶、前后胸壁、纵隔及左上肺,并与主动脉有粘连,呈结节状,质硬,纵隔淋巴结肿大。分离切除肿瘤及部分肺组织,清扫纵隔淋巴结。肿瘤质地硬,出血不多。
术后患儿双下肢肌力逐渐恢复,Hornors综合征消失,1周后双下肢肌力恢复至5级,可扶持下地行走,胸痛、发热及气促症状基本消失,顺利出院。随访半年,患者病情无复发。
2 讨论
儿童巨大纵隔肿瘤,有脊髓受压症状,生长速度加快和症状加重者,神经母细胞瘤可能性大。手术切除可迅速缓解症状,并为下一步行放射疗法和化学疗法创造条件。由于肿瘤呈哑铃状,胸腔内和椎管内肿瘤较大,同时行胸腔内和椎管内手术,可较彻底切除肿瘤。只需采用全侧卧位,即可完成两组手术,无须改变体位。对于巨大纵隔肿瘤,特别是生长速度较快者,估计血供丰富,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可考虑术前行选择性供瘤血管介入栓塞以减少术中出血。因供瘤血管可能来自某些特殊的肋间动脉(有小分支动脉参与脊髓前动脉供血)[2],若栓塞部位太高,可能堵塞脊髓供血动脉,造成截瘫,故应谨慎为之。
参考文献:
[1]鲁世千,涂仲凡.普胸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贺继刚,岑人经,袁华.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中脊髓损伤病例分析[J].转贴于
关于后纵隔―椎管内巨大哑铃状神经母细胞瘤1例报道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论文大全文章
- 关于丹参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浆神经降
- 双氧水对鼻咽癌细胞生长特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 关于路志正教授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用药
- 五指毛桃不同采收部位挥发油及醇提物成分的
- 关于三种方法提取当归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
- 关于114例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PBMC 感
-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的Meta浅析
- 关于硝酸咪康唑搽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建立
- 关于支持向量回归
- 关于气相色谱法测定佛山人参再造丸中龙脑的
- 关于HPLC法测定奥拉西坦注射液中奥拉西坦的
- 小叶榕叶水提物超频震动膜过滤工艺的分析
- 关于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止痒灵中的苯酚和
- 关于布地奈德雾化悬浊液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
- 关于米氮平治疗抑郁症41例临床观察
- 关于HPLC法同时测定梦驼铃片中褪黑素和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