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米氮平治疗抑郁症41例临床观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95426 日期:2025-02-28 来源:论文网
作者:黄惠燕 林沛亮 李云和

【摘要】 目的 评价米氮平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2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有关抑郁症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米氮平组和氟西汀组各41例,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安全性。结果 米氮平和氟西汀治疗抑郁症均有显著疗效,米氮平较氟西汀起效快,治疗第1周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TE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 米氮平治疗抑郁症起效快、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米氮平; 氟西汀; 抑郁症
  研究资料表明[1],人群中抑郁症是一种发生率较高的疾病,越来越受到人们广泛关注,临床医学不断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大脑的单胺神经递质减少与抑郁症关系密切。氟西汀是选择性五羟色胺受体再摄取抑制剂(SSRI)中的代表药物[2],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抗抑郁药物;米氮平属于吡嗪一氮氧类药物,我科应用米氮平治疗抑郁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为全面了解疗效与安全性,本文将米氮平与氟西汀进行了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我院2004年3月~2006年2月的门诊和住院患者共82例,入组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发作的初诊患者;(2)年龄18~72岁;(3)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分≥18分;(4)无严重躯体疾病,无药物和酒依赖史;女性在非哺乳和妊娠期;无明显自杀和精神病性症状;(5)2周内未用过抗抑郁药;实验室检查无异常。随机分成米氮平组和氟西汀组。米氮平组41例,其中男18例,女23例;年龄17~72岁,平均(36±9)岁;病程2~16月,平均(5±1.5)月;HAMD基线均分(24 .2±2.4)分。氟西汀组41例,其中男17例,女24例;年龄18~69岁,平均(37±8)岁;病程2~17月,平均(5.2±1.6)月;HAMD基线均分(23.8±2.1)分。两组性别、年龄和病情等差异无显著性 (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给药方案米氮平(由南京欧加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商品名为瑞美隆,每粒30 mg,批号924380、965914),起始剂量15~30 mg/d,于晚餐后服用,7~10 d内加至45 mg/d,平均剂量(28.4±3.75)mg/d。氟西汀(由美国礼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商品名为百忧解,每粒20 mg,批号A140885、A078877、A093251),起始剂量20 mg/d,根据需要可加至40 mg/d,平均剂量(22.6±2.25) mg/d。疗程6周。如需要,可酌情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观察期间不合并使用其他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抗精神病药及电休克等治疗方法。
  1.2.2 疗效评价于治疗前及治疗1、2、4、6周,采用HAMD、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疗效。于治疗1、2、4、6周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
  1.2.3实验室检查于治疗前及第6周时进行血、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等检查。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测量体质量。评定者经过一致性培训,Kappa值为0.75~0.88,HAMD减分率≥75% 为痊愈,50% ~74% 为显著进步,25% ~49% 为进步,<25% 为无效。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SPS10.0软件包,采用t检验和χ2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 果
  2.1治疗过程中病例流失情况
  
  因为不良反应等原因而流失者,米氮平组6例(14.5%),氟西汀组7例(16.1%),6周结束研究时米氮平组35例(85.5%)、氟西汀组34例(82.9%)完成临床研究治疗。经χ2检验,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起效时间
  
  以HAMD减分率大于25%为标准,比较第1周末两组HAMD减分率,显示米氮平较氟西汀起效较快,差异有显著性(P<0.05)。2、4、6周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3HAMD和CGI评分
  
  经6周治疗后两组HAMD总分均有显著下降(P<0.01),除治疗第1周米氮平组降分显著较多(P<0. 05)外,以后各周两组HAMD总分及减分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表1两组有效时间比较(略)
  2.4安全性
  
  米氮平组TESS评分第1周为(0.3±0.2)分,第6周为(0.3±0.2)分;氟西汀组分别为(0.2±0.2)分和(0.3±0.3)分,两组各周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米氮平组主要不良反应有疲乏4例,嗜睡8例,眩晕2例,头痛1例,口干3例,视力模糊5例,食欲明显增加4例,体重增加较明显3例等。氟西汀组疲乏2例,眩晕4例,头痛5例,恶心2例,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米氮平组体质量平均增加(1.8±2.4) kg,氟西汀组平均下降(0.6±2.5) kg,差异有显著性(P<0.05)。
  3讨 论
  
  在抑郁症的治疗中,既往最常用的三环类抗抑郁药如丙咪嗪、阿咪替林等尽管疗效肯定,但由于其显著的抗胆碱能副作用,患者往往难以耐受而导致治疗依从性差,复发率较高,其对心脏传导系统的不良影响亦使之在应用时,尤其在老年病人的治疗时受到限制[3,4]。近年来,根据抑郁症发病机理的5羟色胺(5HT)假说,研制出了一类新型的抗抑郁药,即选择性5HT回收阻滞剂(SSRIs),包括帕罗西汀、氟西汀、舍曲林等,这些药疗效与三环类相近,其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少,患者易于接受。此类药物仍存在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的副作用,如恶心、头痛、激越及睡眠障碍等[5]。
  
  米氮平属于吡嗪一氮氧类药物,是作用于去甲肾上腺素能(NE)和特异性五羟色胺能(5HT)受体的抗抑郁药(NaSSA),对NE和5HT的调节方面不同于其他抗抑郁剂,不阻断神经递质的再摄取,其独特的抗抑郁机制在于阻断突触前NE神经元末梢的肾上腺素α2自受体和突触前5HT神经元末梢有抑郁作用的α2异受体,可同时增加NE和5HT的释放,使突触间隙中两种递质的浓度增高[6] 。又通过NE的释放而刺激5HT神经元的兴奋α1肾上腺素受体,来增强5HT能神经元的放电和传导,而达到起效较快[7], 又通过阻断突触后5HT2受体、5HT3受体而较少引起焦虑、激越、性功能障碍和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8]。   本研究显示米氮平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有较好的疗效,但米氮平起效比氟西汀更迅速,米氮平治疗1周后HAMD总分即开始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米氮平具有起效快的特点,与国内外有关米氮平与安慰剂或与SSRI类抗抑郁药对照研究所得的结论一致[9-13]。用药起效快可以从早期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提高服药依从性,保证治疗方案的顺利进行。米氮平与氟西汀在治疗的安全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对心血管系统影响轻微,有部分患者引起食欲和体重增加,但程度较轻,改善食欲正是抑郁症患者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深受患者欢迎,服药依从性提高;体重增加是否为长期副作用,尚有待进一步的临床观察。
  
  总之,米氮平治疗抑郁症起效快,疗效肯定,副反应少而轻微,是一种高效、快速、安全的新型抗抑郁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司天梅,舒良,于欣,等 .抑郁障碍病人药物治疗的流行病学调查[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4,30(2):81-84.

  [2] THOMPSON C,PEVELER R C,STEPHCNSON D,et a1.Compliance with antidepressant medic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mjor depressive disorder in primary care:a randomized comparison of a tricyclic and atricyclic antidepressant[J].Am J Psychiatry, 2000 ,157 (3):338-343.

  [3] COOKSON J. Side-effects of antidepressants[J]. Br J Psychiatry,1993, 163(suppl20):20-40.

  [4] COWEN P, POWER A C. Combination treatment of depression[J]. Br J Psychiatry, 1993,162:266-267.

  [5] ARYA D. Extrapyramidal symptoms with SSRIs[J]. Br J Psychiatry,1994, 165: 728-733.

  [6] 赵靖平.新型去甲肾上腺素能与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米氮平[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2,35:253.

  [7] KELLER M B,PINDER R M.The role of mirtazapine in the pharmcotherapy of depression[J].J Clin Psychiatry,2OOO,61:609-616.

  [8]王进良,曹磊明,刘晓伟,等. 米氮平治疗抑郁症临床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4,l4(6):357-358.

  [9] THOMPSON C,PEVELER R C, PHCNSON D,et a1.Compliance with antidepressant medic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in primary care:a randomized comparison of fluoxetine and mirtazapine antidepressant[J].Am J Psychiatry, 2000 ,157 (3):338-343.

  [10] DEMYTTEMYTTENAERE K,HADDAD P.Compliance
with antidepressant therapy and antidepressant discontinuation symptoms[J]. Acta Psychiatr Scand Suppl, 2000,403:50-56.

  [11] GUELFI JD, ANSSEAU M, TIMMERMAN L,et al.
Mirtazapine versus venlafaxine in hospitalized severely depressed patients with melancholic features [J].J Clin Psychopharmacol,2001,21 (4):425-431.

  [12] 孙祺章, 梁绍才,劳永志,等. 文拉法辛缓释胶囊和米氮平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依从性[J].广东医学,2O06,2(9):1396-1397.

  [13] 陶 明,高静芳,唐文新,等.米氮平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依从性观察[J].国际中华神经精神医学杂志,2005,6(1):13-15.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