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尿通淋胶囊提取工艺的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95417 日期:2025-02-27 来源:论文网
代写论文网: 【关键词】 利尿通淋胶囊
  摘要:目的 优选利尿通淋胶囊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 以总黄酮含量和总固体的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和溶剂用量的影响。结果 优选提取工艺最佳条件为60%(φ)乙醇,6倍量,提取2次,每次1.5 h。 结论 优选的提取工艺条件合理、可行。
  关键词:利尿通淋胶囊; 总黄酮; 提取工艺
  Abstract: Objective To optimize the extraction method for the active components in Liniaotonglin capsule. Methods The extraction conditions of Liniaotonglin capsule were analyzed by orthogonal design.The extraction conditions including alcohol concentration,extraction time,volume of solvent were optimized by the yield of total flavonoids and total solid. Results The optimal extraction conditions were 60% of alcohol,6-fold of the solvent,1.5-h of extraction and 2 times each. Conclusion The optimized extraction conditions are reasonable.
   Key words:Liniaotonglin capsule; total flavonoids; extraction condition
  利尿通淋胶囊是由茵陈、水母雪莲、白花蛇舌草等药物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具有清热解毒、利湿等功效,主要用于急、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原方临床以汤剂为用,但汤剂在制备和使用上有诸多不便,且不能完全保证制剂的疗效,故将其设计研制成服用方便、疗效稳定的胶囊剂。根据各药物所含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以总黄酮和总固体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提取工艺。
  1 仪器与试药
  分析天平(上海市分析仪器厂),UV-76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芦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含量测定用,批号:1538-200201);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药材均购自济南建联药店,经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教研室周凤琴教授鉴定:茵陈为菊科植物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水母雪莲为菊科植物水母雪莲花(Saussurea medusa Maxim.)的干燥全草,白花蛇舌草为茜草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 Willd.)的干燥全草。
  2 实验部分
  2.1 提取溶剂考察
  水母雪莲、茵陈、白花蛇舌草为方中主要药物,其主要有效成分均为黄酮类化合物,易溶于水、甲醇和乙醇,以总黄酮含量为指标,固定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考察不同提取溶剂对药物成分及总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
  2.1.1 样品溶液的制备
  
  水提法:按照处方用量比例,分别称取水母雪莲40 g、茵陈33.5 g、白花蛇舌草22 g,置圆底烧瓶中,加水12倍量,加热回流1.5 h,滤过,药渣再加水10倍量,加热回流1 h,滤过,滤液合并浓缩定容至1000 mL,精密吸取5 mL水浴蒸干,残渣加甲醇使溶解,并定容至10 mL,作为样品液Ⅰ。
  醇提法:按照处方用量比例,分别称取水母雪莲40 g、茵陈33.5 g、白花蛇舌草22 g,置圆底烧瓶中,加50%(φ)乙醇12倍量,加热回流1.5 h,滤过,药渣再加50%(φ)乙醇10倍量,加热回流1 h,滤过,滤液合并浓缩至1 000 mL,精密吸取5 mL水浴蒸干,残渣加甲醇使溶解,并定容至10 mL,作为样品液Ⅱ。
  2.1.2 薄层色谱鉴别  
  吸取样品液Ⅰ、样品液Ⅱ各2 μL、芦丁对照品溶液3 μL,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50%(φ)乙醇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 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浅黄色斑点。见图1。
  2.1.3 不同提取溶剂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2.1.3.1 标准曲线的绘制
 
  精密称定干燥至恒重的芦丁对照品10.65 mg置50 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制得每1 mL含芦丁0.213 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0.0、1.0、1.5、2.0、2.5、30 mL,分别置10 mL量瓶中,各加乙醇至5 mL,加入5%(ρ)NaNO2溶液0.3 mL摇匀,放置6 min,加入10%(ρ)Al(NO3)3溶液0. 3 mL,摇匀,放置6 min,加入NaOH试液4 mL,再加乙醇至刻度,摇匀,放置5 min后,以相应试剂为空白,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于510 nm波长处测吸收度。以芦丁的量(m)为横坐标,以吸收度(A)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A=12423m-0.0274,r=0.9999。芦丁在0.213~0.639 mg范围内与吸收度呈良好线性关系。
  2.1.3.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分别量取水提液、醇提液各2 mL,分别与0. 5 g聚酰胺拌匀,水浴蒸干,置预先处理好的聚酰胺柱(1 g,60~80目,内径约1.5 cm,湿法装柱)中,先以水洗至流出液无色,再以70%(φ)乙醇100 mL以0.8~1 mL/min流速洗脱,收集醇洗脱液,水浴蒸干,残渣加70%(φ)乙醇使溶解,定容至10 mL量瓶中,作为供试品溶液。
  2.1.3.3 稳定性考察
  取供试品溶液5 mL,置10 mL量瓶中,照标准曲线制备项下的方法,依法测定吸收度,每隔10 min测定1次,60 min内吸收度基本不变,RSD=1. 95%,n=7。表明总黄酮在60 min内基本稳定。结果见表1。
  2.1.3.4 含量测定
  分别量取供试品液各5 mL,置10 mL量瓶中,照标准曲线制备项下的方法操作,测定吸收度,计算供试品溶液中总黄酮含量,结果见表1。表1 不同提取方法总黄酮含量(略)
  由表2结果可知, 水提取总黄酮得率明显低于50%(φ)乙醇提取,仅为醇提取的64.2%,故提取溶剂确定为乙醇回流提取,进而采用正交设计对醇提工艺条件进行优选。
  2.2 醇提取工艺条件的选择
  根据有关文献[1-4]及药物中主要成分的理化性质,采用正交L9(34)表安排实验,以总固体和总黄酮含量为指标,优选水母雪莲、茵陈、白花蛇舌草等醇提工艺条件,考察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四个因素,每个因素选择三个水平设计试验方案,因素水平见表2。表2 因素水平表(略)   2.2.1 样品液的制备
  分别称取水母雪莲40 g、茵陈33.5 g、白花蛇舌草22 g,根据正交L9(34)表安排实验,加热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分别定容至1000 mL,各精密吸取10 mL稀释至50 mL,作为样品液。
  2.2.2 总固体得率测定
  精密量取样品液50 mL,置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水浴蒸干,置烘箱中105 ℃烘5 h,移置于干燥器中,冷却30 min,精密称定重量,再在上述温度干燥1 h,冷却,称重,直至恒重。
  2.2.3 总黄酮含量测定
  分别精密量取各样品溶液2 mL,与0.5 g 聚酰胺拌匀,按照“2.1.3.2”项下操作,得供试品溶液。分别量取各供试品溶液5 mL,置10 mL量瓶中,照标准曲线制备项下的方法操作,测定吸收度,计算总黄酮含量。
  2.3 醇提取条件最佳工艺
  以总黄酮、总固体含量中数据最大的作为100分,其他的数据进行相应的折算。因总黄酮含量是提取效果的重要指标,含量越高,提取效果越好,可作为工艺筛选的主要指标;但总固体得率对提取效果亦有较大的意义,所以最终考察指标"总分"=总黄酮含量×0.6+总固体×0.4。总固体得率、总黄酮含量及总分结果见表3。
  由极差分析可知,影响因素依次为乙醇浓度、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加液量,较优方案为A2B3C3D3或A2B2C3D2 ,根据结果并结合大生产情况,选择方案为60%(φ)乙醇、6倍量、提取2次、每次1.5 h。按优选工艺方案进行验证试验,测得总黄酮含量为14.97 mg/g、总固体得率为18.34%,说明所选工艺合理。

  3 讨 论
  3.1 方中药物均含黄酮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菌消炎作用,可抑制某些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生成,是该方的主要成分,故以方中总黄酮的含量作为测定指标之一,不仅可以体现中药复方“多成分协同作用”的整体优势,而且其测定方法简单可行。
(下转第67页)(上接第56页)
3.2 处方中药物所含黄酮类成分为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提取过程中发现其在温度较低时,溶解度较小,采用趁热过滤得方式可减少有效成分的损失。表3 L9(34)正交试验结果
Tab.3 Result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实验号   因  素A   B   C   D   实验结果ω(总黄酮)/(mg・g-1)   总固体/%   总分1   1   1   1   1   6.9433   15.83   56.982   1   2   2   2   9.1416   20.56   74.583   1   3   3   3   9.0363   25.36   81.664   2   1   2   3   11.7052   22.45   89.385   2   2   3   1   13.0130   14.78   83.316   2   3   1   2   12.2018   18.91   86.097   3   1   3   2   10.4494   17.56   75.888   3   2   1   3   8.7750   18.01   68.879   3   3   2   1   8.8790   14.22   63.37Ⅰj   213.23   222.24   211.94   203.66   9   i=1yi=680.12Ⅱj   258.78   226.76   227.33   236.54   CT=51395.29Ⅲj   208.11   231.12   240.85   239.91R   45.55   8.88   28.92   32.883.3 总黄酮的含量测定中,测定结果受其他成分的影响较大,因此采用聚酰胺吸附法对其进行纯化分离,分离过程中依次用水、30%(φ)乙醇、50%(φ)乙醇、70%(φ)乙醇、90%(φ)乙醇适量进行洗脱,分别对洗脱部分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水洗部分和90%(φ)醇洗部分不含黄酮类成分,故采用水洗后,收集70%乙醇洗脱部分即可。
  

参考文献


  [1]高丽华,胡显文.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母雪莲细胞培养物中的总黄酮[J].生物技术通讯,2003,14(2):136.
  [2]欧敏锐,许小平,邓焱杰,等.福建产白花蛇舌草活性成分提取与含量测定[J].海峡药学 2004,16(2):43.
  [3]李君山,蔡少青.雪莲花类药材的化学和药理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1998,33(8):449.
  [4]杨伟鹏,林 娜,刘春芳,等.水母雪莲总黄酮和水母雪莲细胞培养物总黄酮对致炎大鼠血清中炎性因子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5,11(6):39.转贴于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