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外敷对新生儿周围静脉输注营养液外渗肿胀的治疗体会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20150 日期:2025-11-05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静脉输注 营养液 外渗 联合外敷 新生儿

   静脉输注营养液是长期不能接受经口喂养的患病新生儿及早产儿保证充足营养的重要措施之一。输注营养液过程中液体外渗时有发生,如不及时有效处理将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我科2008年1月~2009年2月采用硫酸镁联合新鲜马铃薯外敷治疗周围静脉输注营养液外渗的新生儿,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

  2008年1月~2009年2月在我科经周围静脉输注营养液新生儿96例,足月儿18例,早产儿78例。所有患儿输注营养液过程中均出现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液体外渗。表现为注射部位局部组织肿胀,皮肤潮红或苍白,肿胀范围2 cm×2 cm~5 cm×7 cm。

  2.方法

  发现营养液外渗后及时拔针,记录肿胀范围,用2%碘酊和75%乙醇消毒液严格消毒局部肿胀皮肤后用棉签轻压穿刺处,使混有乳白色液体的血液流出0.2~0.3 ml,后取25%硫酸镁无菌方纱湿敷肿胀处,2~3 h后除去硫酸镁纱布,将新鲜马铃薯切成0.2~0.5 cm薄片,外敷并纱布固定用于肿胀处2~3 h,如此交替。

  3.结果

  96例患儿中,6 h、12 h、18 h及24 h内肿胀消失、皮肤颜色完全恢复正常者分别有48例、37例、9例和2例,无一例肿胀超过24 h未消退,有效率100%。

【关键词】 静脉输注 营养液 外渗 联合外敷 新生儿

   静脉输注营养液是长期不能接受经口喂养的患病新生儿及早产儿保证充足营养的重要措施之一。输注营养液过程中液体外渗时有发生,如不及时有效处理将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我科2008年1月~2009年2月采用硫酸镁联合新鲜马铃薯外敷治疗周围静脉输注营养液外渗的新生儿,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

  2008年1月~2009年2月在我科经周围静脉输注营养液新生儿96例,足月儿18例,早产儿78例。所有患儿输注营养液过程中均出现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液体外渗。表现为注射部位局部组织肿胀,皮肤潮红或苍白,肿胀范围2 cm×2 cm~5 cm×7 cm。

  2.方法

  发现营养液外渗后及时拔针,记录肿胀范围,用2%碘酊和75%乙醇消毒液严格消毒局部肿胀皮肤后用棉签轻压穿刺处,使混有乳白色液体的血液流出0.2~0.3 ml,后取25%硫酸镁无菌方纱湿敷肿胀处,2~3 h后除去硫酸镁纱布,将新鲜马铃薯切成0.2~0.5 cm薄片,外敷并纱布固定用于肿胀处2~3 h,如此交替。

  3.结果

  96例患儿中,6 h、12 h、18 h及24 h内肿胀消失、皮肤颜色完全恢复正常者分别有48例、37例、9例和2例,无一例肿胀超过24 h未消退,有效率100%。

  讨 论  

  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与血管内径的大小成反比,与连续输液持续时间成正比,还与液体的pH值、渗透压有关[1]。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血管细小,血管壁内皮细胞发育不成熟,弹力纤维结构不完整,组织疏松。穿刺时,如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留置针外套管未完全进入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等,均可导致药液皮下渗漏;需周围静脉营养液治疗的新生儿往往病情重,存在缺氧和代谢性酸中毒,导致皮肤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且静脉营养液由微量注射泵24 h匀速输入,注射时间长。以上因素均使新生儿静脉输注营养液外渗几率较成年人高。新生儿静脉营养液由10%葡萄糖、6%小儿氨基酸、20%脂肪乳、电解质、维生素等构成,氨基酸具有渗透能力,当药液外漏或外渗到皮下组织时,其渗透压增加,使血管内的水份渗透到皮下组织,因而在短暂的时间内形成高度水肿,使局部血管及神经受压迫而引起暂时性的缺血、缺氧。脂肪乳外渗,形成脂肪小滴,在输注部位造成局部毛细血管或组织阻塞,毛细血管中可见脂肪栓子,引起皮肤出血。在应激状态下出现高凝现象,血中脂肪乳糜和凝聚成脂肪球,在脂肪酶的作用下水解成甘油和游离脂肪酸,后者具有损害血管内皮细胞等化学毒性作用。脂肪栓子阻塞,游离脂肪酸的毒性及创伤组织释放出血管活性物质,出现皮肤红肿、胀痛、出血、渗出、水肿、坏死及纤维性变等不良后果[2]。

  25%硫酸镁溶液具有高渗收敛作用,穿透皮肤能力强,镁离子直接作用于表浅静脉,使表浅静脉扩张充盈,营养液外渗后及时硫酸镁湿敷于局部产生高渗透压,吸入渗处血管外水分,迅速减轻局部肿胀。新鲜马铃薯含有大量淀粉、糖类、蛋白质、纤维素、龙葵素、维生素A、C和维生素B1、B2、B12、泛酸等B族维生素,其中维生素C可促进结缔组织中细胞间质的合成,抑制透明质酸酶和纤维溶解酶,保持细胞间质的完整性,增加毛细血管致密度,减轻其通透性及脆性;维生素B12为细胞合成核酸过程中重要的辅酶,可促进黏膜上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再生;龙葵素可缓解血管痉挛,减少渗出。本结果显示,硫酸镁联合马铃薯外敷治疗周围静脉输注营养液外渗效果甚佳,并且此方法操作简单,经济实用,来源广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素萍,王竹梅,周茜.头皮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病人中的应用研究[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1,13(4):368.

  [2]王士凡,孙定人.药物不良反应[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900.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