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卫国,陈海燕,陈升王
【摘要】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甲钴铵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 1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甲钴铵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4周;对照组单用甲钴铵,用法及用量同治疗组。观察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及腓神经、胫神经、正中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P&<0.05);两组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改善,且以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 (P&<0.01)。结论 丹红注射液联合甲钴铵治疗DPN有较好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丹红注射液;甲钴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我国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为85%,迄今为止尚无完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自2006年5月至2008年5月,笔者采用应用丹红注射液联合甲钴按治疗DPN 50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与分组
100例DPN患者均为我院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50例,男33例,女17例,年龄(59.2±4.4)岁,糖尿病病程(10.2±3.1) a,DPN病程(4.6±1.7) a;对照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58.7±4.1)岁,糖尿病病程(9.8±3.2) a,DPN病程(4.7±1.2) a。两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选病例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DPN诊断符合[1]:(1)有糖尿病史;(2)有肢体感觉、运动神经病变表现:肢体麻木、针刺样、烧灼样疼痛,肌萎缩无力,感觉减退、异常,腱反射减弱;(3)肌电图检查有神经传导速度减退;(4)排除能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的其他疾病,如维生B缺乏、酗酒、尿毒症等。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对症、饮食控制、口服降糖药物、使用胰岛素等,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施治。治疗组采用丹红注射液40 mL(济南步长制药有限公司,每支1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滴,甲钴铵注射液500 μg(商品名为弥可保,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500 μg/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滴,均每天1次,连用4周。对照组单用甲钴铵,用法、用量同治疗组。两组均以治疗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3 观察项目及方法
(1)记录所有病例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的改善;(2)治疗前后周围神经功能测定,应用Medtronic公司Keypoint肌电图机测定腓神经、胫神经和正中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1.4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自觉症状消失,腱反射基本恢复正常,神经传导速度增加&>5m/s或恢复正常;有效:自觉症状明显减轻,腱反射未完全恢复正常,神经传导速度增加&<5m/s;无效:自觉症状好转,腱反射无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无变化。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统计应用SPSS 13.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或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及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为8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略)
两组疗效比较:Hc=4.415,P&<0.05;*vs**:χ2=4.960,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腓神经、胫神经和正中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以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的比较 (略)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用药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大便隐血等检测指标均正常,用药期间未见过敏、皮肤粘膜及其他部位出血等。
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使糖尿病患者致残的最常见原因,其发生率与糖尿病的严重程度和病程有关,以糖尿病男性患者发病率高,主要由微血管病变及山梨醇旁路代谢增强以致山梨醇增多等因素所致[2]。病理变化主要为周围神经轴突变性和(或)脱髓鞘,电生理变化为神经传导速度下降和失神经改变[3]。甲钴铵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神经修复剂,为维生素B12在体内的活性代谢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甲基能反应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促进核酸、蛋白质、脂质代谢而促进神经细胞内核酸和蛋白质以及神经髓鞘的合成从而修复受损伤的周围神经[4]。临床上甲钻铵治疗DPN虽然较以往传统治疗疗效有提高,但仍不能令人十分满意。本研究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0.0%,与相关文献的结果相似[5],可能与甲钻铵改善循环障碍和神经缺血有关。
中医学认为,本病病机为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如《诊治要诀》日:“三消久之精血即亏或目无见或手足偏废如疾,非风也”。究其原因,实属气阴两虚,血行不畅,气滞血瘀,脉络瘀阻。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中普遍存在血液黏稠度高和微循环障碍,为中医应用活血化瘀药物提供了理论依据[6]。丹红注射液由中药丹参、红花提炼而成,具有活血通络、祛瘀止痛的功效。现代医学证明,丹参、红花均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小板黏附率、减少神经元的缺血性损伤之功效,尚具有保护线粒体、改善能量代谢、清除氧自由基以及促进损伤细胞的恢复、抑制炎性因子释放、抑制间质细胞活化、干预细胞内信号转导等作用[7]。
本实验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以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且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丹红注射液联合甲钴铵治疗DPN与单纯采用甲钴铵相比,具有更好的疗效和促进患者感觉神经功能的恢复,且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洁, 李秀钧. 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诊断和处理[J]. 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 2004, 24(2): 92.
[2] 叶任高, 陆再英. 内科学[M]. 6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797798.
[3] 盛春燕, 尹玲,韩勇,等. 同型半胱氨酸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J].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2003,19(3):190193.
[4] 北京弥可保临床观察协作组. 甲钴铵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J]. 中华内科杂志, 1999(38): 1417.
[5] 陈文实, 李仁柱, 王欣辉. 身痛逐瘀汤联用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 实用全科医学, 2007, 5(10): 882883.
[6] 陈剑秋.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思路[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1, 7 (9):21.
[7] 曹雯, 余江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西医研究进展[J].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6, 21(2): 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