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江门市区淋球菌分离株抗生素耐药性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8233 日期:2025-10-14 来源:论文网

     作者:祝新,黄海花,柯建良,黄澍杰,吴兴中

【摘要】 目的 了解2008年江门市区淋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 选取2008年于本院性病门诊就诊80例患者的80株淋球菌,采用WHO推荐的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对5种抗生素(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大观霉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纸片酸度法检测产β内酰胺酶菌株(PPNG)。质粒介导的四环素高度耐药淋球菌(TRNG)测定采用琼脂稀释法。将部分结果与2006年度本院的检测报道相比较。结果 80株淋球菌中对青霉素耐药74株(92.5%),其中PPNG占30%(24/80);对四环素耐药74株(92.5%),其中TRNG占48.8%(39/80);对环丙沙星耐药50株(62.5%);头孢曲松敏感30株(37.5%),中敏50株(62.5%);大观霉素敏感80株(100%)。青霉素耐药率较2006年的青霉素耐药率明显增高;头孢曲松敏感性为37.5%,较2006年的98.9%明显降低,中敏50株(62.5%),较2006年的1.1%明显增加。结论 江门市区淋球菌分离株对大观霉素敏感性最高,可作为治疗淋球菌的首选药物。头孢曲松中敏较本地2006年度的明显增加,应谨慎使用。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高,临床宜避免使用。

【关键词】 淋球菌; 耐药性; 抗生素

淋病是我国法定监测和报告的乙类传染病,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淋球菌的耐药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传统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四环素对淋球菌耐药的增强, 探索更有效的抗生素以指导临床治疗十分重要[1]。为了了解江门市区2008年度淋球菌耐药情况,根据WHO西太平洋地区淋球菌耐药监测要求,按统一方法测定了5种抗生素对2008年度于本院就诊的患者的80株淋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产β内酰胺酶淋球菌(PPNG)的情况,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2008年1-12月我院性病门诊患者80例,其中男75例,女5例,于泌尿生殖道分泌物中分离得到80株淋球菌。男性标本自尿道口内3~4 cm处,女性标本自宫颈口内1~2 cm处取材,接种于选择性培养基(TM),所有菌株经革兰染色,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试验和糖发酵试验确证后液氮冻存备用。大观霉素(普强公司)、头孢曲松(Roche公司)、青霉素(SmithKline公司)、四环素(Sigma公司)和环丙沙星(Bayer Leverkussen公司)均为标准品,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提供。用GC培养基(OXOID公司)加入10%的新鲜羊血。6种淋球菌标准菌株:A、B、C、D、J株为产β内酰胺酶阴性菌株,E株为产β内酰胺酶(PPNG)菌株。

  1.2 方法

  菌株对抗生素敏感性测定,采用WHO西太平洋地区淋球菌耐药监测规划协作组推荐的琼脂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先将各抗生素用适当的缓冲液溶解,配成溶液,再倍比稀释。各抗生素在培养基平皿上的最终浓度分别为青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均为(0.03 ~32)μg/mL,头孢曲松(0.001 ~1)μg/mL,大观霉素(0.5 ~128)μg/mL。试验菌株和标准菌株先在无选择性培养基(TM)上传代2次,用16~18h的新鲜培养物制成107~108 cfu/mL菌悬液,用多头点接种器蘸取菌液接种于各种抗生素琼脂平皿,35℃培养24h后观察结果,记录无菌落生长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每批试验均由标准菌株作质控,按WHO西太平洋地区淋球菌耐药监测项目推荐的标准判断药物敏感性[2] (表1),并统计出 MIC50 和MIC90。表1 淋球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的判断标准(略)

  产β内酰胺酶淋球菌(PPNG)测定采用纸片酸度法[3],以标准菌株E株作为阳性对照,标准菌株A株作为阴性对照。质粒介导的四环素高度耐药淋球菌(TRNG)测定采用WHO西太平洋地区淋球菌耐药监测规划协作组推荐的琼脂稀释法,当四环素MIC≥16μg/mL,判为TRNG株[2]。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配对χ2检验。

  2 结果

  MIC测定结果:青霉素耐药株74株(92.5%),其中PPNG24株占30%,四环素耐药株74株占92.5%,其中TRNG39株占48.8%,环丙沙星耐药株50株占62.5%,头孢曲松中敏株50株占62.5%,大观霉素全部敏感,详见表2。青霉素耐药率较2006年本地区报道[4]的青霉素耐药率明显增高;头孢曲松敏感性为37.5%,较2006年的98.9%明显降低,中敏50株(62.5%),较2006年的1.1%明显增加。多重耐药结果显示:青霉素和四环素同时耐药73株,青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同时耐药50株。表2 80株淋球菌对5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和MIC50、MIC90 和 PPNG、 TRNG菌株结果(略)

  3 讨论

  淋病是临床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淋球菌的耐药情况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我院检测2008年江门市区80株淋球菌对5种抗生素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大观霉素的耐药情况,发现青霉素耐药率(92.5%)较2006年本地区报道的青霉素耐药率的41.4%[4]明显增高,说明本地区淋球菌对青霉素耐药快速增加。环丙沙星耐药株50株(62.5%)与2006年本地区报道的环丙沙星耐药率62.1%[4]相似,说明本地区耐喹诺酮类淋球菌的流行持续在较高水平。本次研究未发现头孢曲松和大观霉素的耐药菌株,大观霉素的敏感性最高为100%,与2006年本地区报道的敏感性相同,提示该药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仍是治疗淋球菌的首选药物。头孢曲松敏感性为37.5%,较2006年本地区报道的敏感性98.9%[4]明显降低,中敏50株(62.5%),较2006年的1.1%明显增加,也明显高于广州地区的38.2%[5]( χ2=11.46,P&<0.05)广西地区的15%[6]( χ2=56.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检测结果建议在江门地区使用头孢曲松治疗淋病时应注意疗效和剂量,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
  淋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由质粒介导(获得新的耐药基因),染色体介导(染色体基因的选择性突变)或两者共同介导[7]。PPNG主要是由质粒介导的耐药[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2008年江门地区淋球菌PPNG占24株(30%),比2006年的4.6%明显增高[4],和2007年广州地区PPNG的31.7%相似[5]。显示本地区已进入PPNG高流行区。TRNG为1985年在美国首次发现,其耐药机制是25.2Md质粒编码,该质粒可能是由24.5Md结合质粒与首次发现于链球菌的tetM决定因子重组而成,通过转化或结合于敏感菌株[9],形成TRNG的流行。本次研究发现TRNG为48.8%,与2007年广州地区的58.5%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5, P&>0.05)。说明本地区TRNG的流行与周边地区相一致,临床上应高度重视。

  本次研究发现淋球菌的多重耐药现象十分严重。二重耐药(青霉素和四环素)73株占91.3%,三重耐药(青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50株占62.5%。提示在治疗淋球菌时要考虑青霉素类、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的交叉耐药情况,应避免使用。

  MIC结果分析显示,青霉素的MIC50 和MIC90分别超过了耐药标准的2倍和32倍,比本地区2006年报道的青霉素的MIC50提高了4倍,MIC90提高了16倍[4]。四环素和环丙沙星的MIC50超过了耐药标准的4倍和2倍,MIC90 超过了耐药标准的32倍和16倍,进一步说明青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已不能作为治疗淋球菌的一线药物。头孢曲松的MIC50和MIC90均处于中度敏感的范围内,但比本地区2006年报道的MIC50和MIC90分别提高了7.5倍和7.8倍[4],说明该药物的抗菌活性已明显降低,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疗程和剂量,要密切关注是否有耐药菌株出现。大观霉素的MIC50和MIC90均处于敏感范围内,和本地区2006年报道大观霉素的MIC50和MIC90相同,提示该药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仍是治疗淋球菌的首选药物。

参考文献


  [1]李国明,陈群. 淋球菌耐药性及R质粒的研究进展[J].广东医学院学报,1999,17(1):4042.

  [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Sensitivty testing of Neisseria gonorrhoeae: methodologies for use by participants in the WHO Western Pacific Regional Surveillance Programme[S].In: WHO/WPR Regional Antimicrobial Surevillance Working Group Meeting Proceedings.1992:33.

  [3]叶顺章.性传播疾病的实验室诊断[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53.

  [4]柯建良,吴志周,黄澍杰,等.广东省江门地区淋球菌分离株抗生素耐药性及其质粒图谱结果分析[J].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6,8(13):191192.

  [5]吴中兴,郑和平,曾维英,等.淋球菌流行株抗生素敏感性监测[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8, 15(3): 121123.

  [6]朱邦勇,赵秀梅.淋球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结果分析[J]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3,32(4):199 200.

  [7]Dillon J A, Pagotto F. Importance of drug resistance in gonococei from mechanisms to monitoring[J].Curr Opin Infect Dis,1999,12(1):3540.

  [8]Ison C A, Martin I M. Susceptibility of gonococci isolated in London to therapeutic antibiotics: establishment of a London surveillance programme. London Gonococcal Working Group[J].Sex Transm Infect,1999, 75(2): 107111.

  [9]Lewis D A, Ison C A Forster G A, et al. Tereacyclineresistant Neisseria gonorrhoeae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and isolates at a London Genitourinary Medicine Clinc[J].STD, 1996, 23(5): 378383.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