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科层流隔离病房患者浅表部位病原菌分布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5715 日期:2025-09-18 来源:论文网

     作者:龚扬彬,朱冰,邹自英,汪璐

【摘要】 目的 了解血液科层流隔离病房患者浅表部位病原菌分布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2006年10月至2008年5月期间入住我院血液科层流隔离病房的血液病患者分别取其眼、耳、鼻腔的分泌物和咽拭子及肛周拭子进行培养、转种、分离及鉴定。结果 171例标本经培养后有144例标本有菌生长,分离后得183株菌种,其中108 株为条件致病菌,21株为致病菌,15株疑为污染,以条件致病菌为主分布于浅表部位。结论 对层流隔离病房患者应加强浅表部位的清洁护理,从而防止因免疫功能低下而引起条件致病菌致病。

【关键词】 层流隔离病房 ; 血液病患者 ; 条件致病菌

血液科层流隔离病房患者由于长期反复接受化疗以及大量抗生素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直接或间接地损害了人体免疫系统,造成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低下,极易被周围环境和自身浅表部位的病原菌感染而导致病情恶化。了解患者自身浅表部位病原菌的临床分布特点,为临床医护人员的治疗及清洁护理提供有力的实验室依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2006年10月至2008年5月我院血液科层流隔离病房的血液病患者分别取其眼、耳、鼻腔的分泌物和咽拭子及肛周拭子进行培养。

  1.2 细菌、真菌的培养及鉴定试验

  所有菌株均采用VITEK32 系统鉴定仪(法国BioMerieux)的VITEKGNI+、GPI、YBC鉴定卡。普通血琼脂平板由郑州安图绿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均在37℃孵育18~24 h。

  2 结 果

  2.1 病原菌的检出率

  171例标本经培养后144例标本有菌生长,检出率为82.5%,其中有15例标本疑为污染。

  2.2 血液病患者标本采集部位细菌检出率

  标本经培养后33例眼分泌物中24例有菌生长(检出率为72.7%),且为单一的条件致病菌,36例耳分泌物中24例有菌生长(检出率为66.7%),其中3例为致病菌,3例为混合菌种;36例鼻腔分泌物中30例有菌生长(检出率为83.3%),其中12例为致病菌,6例为混合菌种其中有3例有真菌;36例咽拭子均有菌生长(检出率为100%),其中3例为致病菌,3例为真菌,8例为混合菌种;3 0例肛周拭子均有菌生长(检出率为100%),其中3例为致病菌,6例为混合菌种。

  2.3 病原菌的种类及构成比

  144例有菌标本中共分离出183株菌种,其菌种构成见表1,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05株(57.4%),革兰氏阴性菌72株(39.3%),真菌6株(3.3%);单菌种排在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氏菌(14.8%)、奈瑟氏菌属(13.1%)、链球菌属(13.1%)、金黄色葡萄球菌(11.5%)和表皮葡萄球菌(11.5%)。表1 病原菌种类及构成比(略)

  3 讨 论

  结果显示:血液病患者的眼、耳、咽、鼻腔、肛周五处浅表部位中致病菌主要集中于鼻腔,其次为咽、耳、肛周及眼处,故致病菌主要以侵犯呼吸道为主,虽然咽与肛周部位寄居细菌种类繁多,但多为正常菌群,在一般条件下不致病。171例标本经培养后有144例标本有菌生长,共分离到183株菌种,其中108株为条件致病菌,21株为致病菌,15株疑为污染,故浅表部位以条件致病菌为主。条件致病菌微生物原属正常菌群中的细菌,一般不会引起疾病,但当机体抵抗力下降、微生物寄居部位改变或寄居微生物菌群平衡失调,此时该菌可致病 [1] 。
  本组资料中,检出的病原菌以G+菌为主,达57.4%,其中以草绿色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G-菌占39.3%,以大肠埃希菌、奈瑟氏菌属、嗜麦芽假单胞菌为主。致病性微生物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为主,枯草芽孢杆菌在15例标本中被检出,一般被认为是污染菌,不具有致病性,但近年也有报道称其可引起疾病如败血症[2]、化脓性眼内炎[3]等,其余菌种均为条件致病菌。由于葡萄球菌广泛栖居于正常人群的鼻前庭部,故本组研究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主侵犯鼻腔部与其相符,表皮葡萄球菌(11.5%)也主要在鼻腔中检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是人体皮肤粘膜正常菌群之一,检出于耳、鼻腔及肛周,作为条件致病菌引起的医院感染早已引起人们关注。据河南检验中心报告:由CNS引起的菌血症为29.8%,软组织脓肿为17.5%,泌尿系感染15.8%,伤口感染为15.2%,中耳炎为11.0% [4] 。大肠埃希菌(14.5%)检出于肛周、眼、耳,是人和动物肠道正常菌群之一,作为条件致病菌可引起各种类型的感染。嗜麦芽假单胞菌(6.6%)广泛分布自然界中,眼、耳、鼻腔检出,可引起心内膜炎、菌血症、呼吸道、泌尿道和伤口感染等,多发生于机体防御功能不全时。鲍曼复合醋酸钙不动杆菌作为条件致病菌,在患者抵抗力低下时可致病,有报道:鲍曼复合醋酸钙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55.6%、44.4%、42.6%,呈现出较高的耐药率和多重耐药性 [5] 。本研究中提到的各种条件致病菌,正常情况下寄居在呼吸道及肠道内,一般情况下并不致病,血液病患者由于白细胞、红细胞或血小板数量与质量的改变,导致自身免疫功能低下,加之患者反复接受化疗及应用免疫抑制剂,尤其是大剂量的化疗,使骨髓受到抑制,机体免疫力急剧降低;由于大量抗生素的应用,抑制了机体内的正常菌群,导致菌群失调,条件致病菌得以繁殖,当超过一定数量或占优势时可致病。有研究表明:接受联合化疗的患者,尤其是首次接受联合化疗的患者,白细胞&<1.0×109/L时感染发生率明显增高[6]。由此可见,当患者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时,易感染微生物病原菌。因此,医生对在此情况下急需实施手术的病人一定要注意手术过程中避免接触呼吸道,防止微生物病原菌从鼻腔和咽部带出侵入深部呼吸系统,导致肺部感染,加剧病情。

  综上所述,为预防或降低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对转入层流隔离病房接受联合治疗或骨髓移植后处于骨髓抑制期的患者要加强眼、耳、咽、鼻腔、肛周等浅表部位的清洁护理,从而防止条件致病菌致病。

参考文献


 [1]张卓然,倪语星,李向阳,等.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

  [2]郑英,杨一丽,林美琴.3例枯草杆菌引起的婴幼儿败血症[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5):444.

  [3]肖启国,梁 丹,刘祖国,等.127例外源性化脓性眼内膜炎病原体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3,4(21):299~302.

  [4]李仲兴,郑家齐,李家宏,等.诊断细菌学[M].香港:黄河文化出版社,1996.28.

  [5]吴建荣,杨 青,孔海深,等.血培养鲍曼不动杆菌阳性的临床分析[J].江西医学检验,2006,1(24):37~38.

  [6]姜梅杰,魏绪延,刘广丽.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3,5(3):291~293.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