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内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5596 日期:2025-09-17 来源:论文网

【摘要】   本文对小型医院综合内科护士心理状况的影响因素与对策进行了分析。认为综合内科护士心理状况与工作责任重、繁忙,防护措施不力,经常接受垂危和死亡刺激及工作环境嘈杂,缺乏心理培训等因素有关,应采取针对性管理措施为之减压,以提高护士身心健康的同时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 护士 心理健康状况 分析

  我院是一所小型部队中心医院,近年来,随着军队精简整编,床位编制一再减少,科室设置笼统,临床科室由内科、外科、五官科、妇儿科、传染科组成。由于多种原因,传染科、皮肤科患者均收入内科,有时还兼急诊科工作,使内科成为一个多专科集一身的综合内科。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科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必须以患者为中心,做好心身护理。由于综合内科的工作性质及工作氛围的特殊性,在强调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今天,护士承受的专业、劳动强度以及人际关系压力较大,现就综合内科护士心理状况影响因素及对策进行分析探讨,旨在引起机关部门及领导的重视。

  1 影响综合内科护士心理状况的主要因素

  1.1 病种复杂、工作责任重 综合内科患者来源广泛,病种复杂。综合内科护士工作繁重;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加上昼夜24小时倒换轮班,使工作和生活没有规律;护士配备比例相对不足,聘用护士跳槽现象严重,导致长期超负荷工作。护士在紧张、繁重的工作中承受着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出现头痛、睡眠障碍,恶心、厌食、疲乏感等躯体症状。

  1.2 防护措施不力 综合内科护士需经常对未明确诊断的患者进行抢救和护理,其中包括一些处于潜伏期及诊断前期的传染病患者。即使诊断清楚的传染病患者,也因无专门的消毒隔离措施和防护设施而使护士暴露在传染病人之中。我科曾收治的传染病有艾滋病、甲型肝炎、乙型肝炎、肺结核、狂犬病、细菌性痢疾、恙虫病、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疟疾等;收治的皮肤病有银屑病、剥脱性皮炎、疥疮等。因此,护士在自我保护意识缺乏或防护设施、物品不齐备的情况下易造成护患间的交叉感染,对护士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1.3 经常接受垂危和死亡的刺激 综合内科护士经常面对的是急、危、重症患者,常经历人间的生离死别。有关人士认为垂危和死亡现象作为一种刺激因素除造成护士的直接心理压力外,还可产生继发影响,造成护士产生强烈的情感反应,即对悲伤、生离死别的替换感受,这样就可能引起护士在精神上极度紧张。

  1.4 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误解和冲突 综合内科是急、危、重症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最复杂,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抢救重危患者最多的科室,一些老年患者或重要脏器疾病患者,表面看上去无大碍,而实际上已病情垂危,部分患者病情变化,家属认为是输了某组液体或护理措施不及时造成的,误解和矛盾随之产生。

  1.5 工作环境嘈杂 刘素贞等[1]认为在诸多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中,工作性质和环境是最主要因素。来自患者的呻吟声、喘鸣声、电话铃声、床旁呼叫器声,监护仪报警声等噪声;加之经常收到酗酒、农药中毒、安眠药中毒等病员,病区环境杂乱,哭喊声不停,使护士容易产生烦躁、焦虑情绪。

  1.6 缺乏心理培训 胡敏予等[2]对长沙市650名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影响心理健康的社会因素进行调查,发现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人群,护士的心理障碍常表现为躯体化、抑郁和强迫等。国外曾有学者提出采用救治后讨论、咨询方法清除、释放护士在救治中产生的心理压力,而不是让其淤积。但国内尚没有对护士开展心理辅导和培训,使之不能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和正视压力,或不能变压力为动力,其心理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从而影响工作质量。

  2 综合内科护士心理现状

  2.1 身心疲惫 由于长期围绕大量的危重病人进行护理工作,技术操作难度更大,要求高;基础护理任务重;病情观察项目多;医嘱多、变动大而零碎,工作时动作要快,思想高度紧张,特别是夜班只有一名护士时,所有工作一人完成,经常不能按时下班。另外,综合内科的设置要求护士掌握多专科疾病的护理知识,需要随时加强学习,以保证服务质量。久而久之,从脑力和体力上处于超负荷状态,严重者甚至发生精力耗竭综合征或慢性疲劳综合征。

  2.2 恐惧、无奈 由于长期面对可能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死亡患者的刺激;患者家属的误解;医师的责备;管理者的检查等。使护士一进入工作场所就产生一种莫名的恐惧和紧张,但得不到理解和释放,只能无奈面对。

  3 对策

  3.1 稳定护理队伍 针对综合内科护理工作任务重、待遇差、不安全、护理人员不安心的状况,应对综合内科护理人员实行政策倾斜,设法改善护士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可进行院内各科室间岗位轮换,增加传染补助津贴,改善条件、增加防护措施,达到相对的心理平衡。

  3.2 加强对综合内科护士的心理培训,释放压力 Mitchell等提出急救处理后保持工作人员心里平衡的讨论方法,称为“危重救治后心理咨询”;Mastey等在总结Mitchell等方法的基础上,依照角色理论原理,提出进行救治处理后讨论的新设想,称为处置后讨论。以上方法,都是采用救治后讨论、咨询来消除、释放护士在救治中产生的心理压力的有效方法,以避免负性情绪淤积,而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
  
  加强对综合内科护士的心理培训,通过各种心理辅导和培训,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自己本职岗位的重要性及其价值,有利于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正视压力;在工作中要注意培养自身对应激的适应和应对能力。

  3.3 取得管理层的重视和参与 有学者认为,提高管理者的支持是影响个人工作满意感和心理健康的有效方式[3]。因此,管理者应经常倾听护士的心理感受和工作中的压力,及时进行安抚、反馈,并针对具体情况和问题及时采取解决措施;定时安排护士休假;组织丰富的文艺活动,使他们身心得到休息,更好地投入到新的工作;指导护士自我放松,如想象一种轻松愉快的情景,令自己置身于其中,产生意想不到的放松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素贞,路英智.护士职业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干预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11):57.

  [2] 胡敏予,周昌菊,肖水源.长沙市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相关社会心理因素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4):192.

  [3] 席淑华,周 立,王雅芳,等.新时期急诊护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0):755.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