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小燕,辛梅,魏晓红,刘柏又
【关键词】 地震 群体伤 护理
地震所致的群体伤具有患者多、发病急、时间集中、患者病情轻重缓急程度不一、每个伤者等待救治的时间窗各不相同、病情转归差别极大以及政治性强等特点,必须高度重视,充分评估,精心组织,合理安排。没有统一领导和管理,很难在救治工作中达到快速安全、准确有效的要求。这次地震发生后,管理方面,护理部主任直接参与,担任抢救护理组组长,各科室密切配合,充分协作,保证了地震所致群体伤伤病员的有效救治。现总结如下。
1 患者到院后的分诊急救处理
批量患者到达后,分诊成为院内救治的关键。成立现场指挥联络中心,设于门急诊大厅。根据群体伤员病情进行检伤分类。震后24小时病人迅速增多。急救治疗:(1)急救治疗分为急救病人、危重病人、重病人、轻病人护理管理组。对危、急重症病人立即做紧急处理。建立静脉通道、吸痰、给氧,心肺复苏。初步处理后,以伤票形式填写姓名,年龄,伤情诊断。暂时无法知道患者姓名的,以编号代替。贴于患者右手腕。(2)指定专人负责病人登记及统计。(3)根据病人的主要伤情,确定送往抢救室或其他相关科室。(4)组织输送人员,对重病人指定专人护送,合理搬运病人,避免转运途中再次受伤。
2 保证住院病人安全
安全转移人员 地震发生后安全转运病人是对病房护理管理人员的考验,护理部立即要求护士长组织病人安全转运病人。并即时规定了转移病人的基本原则:(1)重病人转运至快速准备的急救帐篷,已备好电源,监护仪器,呼吸机,气管插管等各类急救器材,保证治疗护理不间断。(2)轻病人转运,保证病人无意外发生。移到草坪后各病房派护士集中照护。按此原则,在各病房护士长的有效组织和安排下,门诊、急诊、住院部保持了较好的医疗秩序。震后1小时完成1600余名病人的转运,其中包括11名呼吸机辅助呼吸的病人。转运工作安全、有序。
3 保证危重地震伤病员得到有效救治
危重患者早一分钟得到救治,就多一分成功。做好初步处理后迅速派专人负责转运到重症监护病房。保证各种各类仪器设备处在应急状态。严密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必要时呼吸机辅助呼吸。抗休克治疗,严重挤压伤的病人行血液透析治疗及各种专科处理。做好护理记录和伤病员信息统计。有家属的伤病员嘱家属签署气管插管,深静脉插管,胸腔闭式引流管等各项侵入性操作的知情同意书。
4 注重群体心理指导
灾难事件发生后往往会产生恐慌心理,患者唯恐自己在抢救中被忽视、被耽搁,因此会引起一些情绪上的反应。所以,在进行救治的同时,每位参加救护的护士,都要开展必要的心理指导,加强宣教,说明情况,安慰每一位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1]。
5 小结
这次大地震护理管理者处于指挥急救全盘工作的重要位置,具备较强组织管理能力,机动灵活的现场应变能力,快速、有预见性地做好了人力、物力上的准备,做到了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组织和安排好人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抢救室的各类药品器材均处在应急状态,使群体性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廖全全,叶良玉,张友惠,等.群体伤救护的组织管理讨论[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4):297~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