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衰竭 心理护理
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 CRF)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的常见病[1]。大多数病人主要采用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治疗过程中病人会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和心理应激反应,对病情的反复发作有影响。因此,我们对病人进行临床心理干预,使病人心理障碍明显减轻,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共选择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156例,均为我 院2007年8月~2008年8月在本院肾内科的住院病人,诊断均符合《肾脏病学》第二版诊断分期标准[2]。其中男性86例,女性70例,年龄24~71岁,平均45.8岁。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2例,对照组74例。两组病人的原发病因、病程、肾功能衰竭程度、性别构成和年龄分布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病人均进行常规中西医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心理干预,内容包括:(1)健康教育,讲解防治CRF的基本知识,指导病人进低量优质蛋白质和足量碳水化合物饮食等。(2)自编自导慢性肾病保健功,2次/d,每次30min,由受过专业训练的护士领操,主要有意念深呼吸,以调整情绪,降低机体代谢水平;穴位按摩,以放松肌肉,改善头痛、腰酸等不适。(3)进行病人或病人和家属的个别心理咨询。连续治疗30d为1疗程。对照组不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前后均进行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值(Ccr)测定;填写以下各评定量表:(1)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3],用于评判该群体的心理状况;(3)慢性肾功能衰竭专用生活质量表[4],用症状、情感得分、客观生活质量和预测生活质量四方面来反映。
1.3 统计学处理 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连续性数据的比较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对心理因素的各方面与生活质量表中各因子均作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SCL-90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有40例病人(48.8%),对照组有32例病人(43.2%),至少有一项心理因子分超过阳性标准,两组出现心理障碍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有19例(23.3%),对照组有28例(37.8%),至少有一项心理因子分超过阳性标准,两组相比,P<0.05,有显著性差异。
2.2 两组治疗前后病人生活质量的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腰酸、乏力、头痛、头昏、失眠等主诉,两组病人在症状得分、情感得分、客观生活质量和预测生活质量四方面相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病人的不良主诉较治疗前有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病人在情感得分、健康指数及生活满意度方面较对照组有改善,两组相比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指标的比较(略)
2.3 两组治疗前后Scr,BUN,Ccr的变化 治疗前两组的Scr,BUN,Ccr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治疗组的Scr,BUN,Ccr较对照组有好转,但两组比较仍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治疗后两组Scr,BUN,Ccr的比较(略)
3 讨论
CRF是一种不可逆的慢性危重病症,给家庭带来经济、生活上的巨大负担,病人不能享受正常人的生活乐趣等,给病人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做为一种较强的心理应激原,长期作用于人体后,通过神经、内分泌等中介机制而产生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出现各种心身症状。许多研究采用不同的心理评估方法均证明了在CRF病人中有较高的心理障碍发生率[5,6],而且心理障碍与躯体症状密切相关[7]。在心理护理中,应视病人心理状况进行分型护理。
3.1 悲观失望型 此型多为青壮年,是家庭的主要劳动者,担任一定的社会角色。护理重点是“鼓励”,从侧面讲解恢复好的病例是如何与疾病抗争的,对患者取得的进步及时予以肯定,积极动员并帮助其参加群体活动,参加必要的社会活动,消除其疑虑,积极乐观治疗。
3.2 急于求成型 此型多为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层次低,护理重点是“讲解”,一是要患者增加有关知识,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疾病的发展过程,透析过程,透析期间配合事项;二是和患者多交谈,用事例介绍乱医滥治的危害;三要主动介绍目前国内外治疗动态,打消其急于求成的念头,安心接受系统综合治疗。
3.3 自暴自弃型 此型患者对生活无望,心态消极,护理重点是“理解”,首先要理解患者的痛苦,生活上要多照顾体贴,治疗上要耐心细致,说服为主,忌粗暴,让患在医护人员处得到补偿,从而放弃错误观念。
3.4 怨天尤人型 此型患者遇事不从自身找原因,多指责、抱怨别人,护理重点是“宽容”,护理这类患者,要把患者的苛刻看成病态而非故意,在技术操作中力求准确轻柔,在生活上最大限度予以照顾,应让其体验到医护人员重视他们的治疗和要求,解除烦恼忧伤。
3.5 过度依赖型 此型患者家庭支持较好,生活环境优越,依赖性强,时刻提醒自己和别人“我是一个患者,需要照顾和帮助”。护理重点是“改变”,从自理生活开始,改变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依赖习惯,提高患者自觉性,完善自我的过程,也是去掉依赖性的过程,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6 积极乐观型 此型患者生活积极、乐观向上,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护理重点是正面引导,将疾病的最好结局和最坏结局与患者讲清楚,使患者清楚了解自己的病情,更能积极地配合治疗。
结果表明:治疗后两组病人的肾功能衰竭程度虽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病人的不良主诉明显减少(P<0.05),心理障碍的发生率降低,情感得分、健康指数和生活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我们在分析与护理这类患者中观察到,随着病情的变化,患者的情绪及心理变化极为复杂,有时高兴满意、有时失望悲伤;紧张、焦虑、愤懑、急躁、烦闷等消极情绪也经常出现。因此,在对慢性肾衰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时,必须紧紧围绕病程长、易反复等特点,调节情绪,变换心境,安慰鼓励,使之不断振奋精神,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心理护理应当与生理(如年龄)护理相结合,与环境和社会因素(如文化背景)等相结合,做到身心积极效应互相促进,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戴杏娟,方 鲁.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实施心理干预的研讨[J].护理学杂志,1999,14(3):25.
[2] 王海燕,刘平,张鸣和,等主编.肾脏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385~1386.
[3] 王征宇.症状自评量[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增刊):33.
[4] Parfrcy P S,Vavasour H,Bullock M,et al.Development of a health questionaire secitic for ESRD[J].Nephron,1989,52:20.
[5] Sicel J P,Reneff B.Psychiatric aspects of hemodialysis patients[J].Rcvmed Psychosom,1975,17:377.
[6] Procci W R.Psychological disability during maintainance hemodialysis[J].Gen Hosp Psychiatry,1981,3:24.
[7] Barctt B J,Vavasour H M,A major clinical and psychological correlated of somatic symptoms in patients on dialysis[J].Nephron,1990,5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