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窥镜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72例临床疗效观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5289 日期:2025-09-14 来源:论文网
【摘要】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4月-2009年1月收治的72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采用鼻内窥镜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模式,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3.33%,对照组为58.33%,两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鼻内窥镜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 鼻内窥镜 鼻窦炎 鼻息肉
  慢性鼻窦炎是鼻科的常见疾病,由于其带来的鼻腔阻塞、头痛、流涕、嗅觉减退等症状,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严重不便。慢性鼻窦炎致病因素与发病机制较复杂,可能与机体自身及环境多种因素,包括感染、变态反应、炎症、遗传、空气污染等有关,但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故现有的临床药物保守治疗以及传统手术术后效果常常不佳,并且术后复发率高,疾病极易迁延不愈。随着鼻内窥镜应用于临床治疗慢性鼻窦炎,使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治疗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并极大降低了复发率。 现将我院2007年4月-2009年1月收治的72例鼻内窥镜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4月-2009年1月收治的72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鼻塞、流涕及头痛史,伴嗅觉减退。所有患者均经详细鼻腔检查,常规行鼻窦冠状位或水平位C T 扫描及鼻内窥镜检查,无手术禁忌证。其中男38 例,女34例,年龄 17岁-74岁,平均年龄35岁,病程1年-29年。按照海口会议制定的“海口标准”进行临床分型分期:I 型( 单纯型慢性鼻窦炎) 31例( 其中1期18例,2期7例,3期6例) ;Ⅱ型(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 30例(其中I 期17例, 2期13例) ;Ⅲ型( 多发性鼻窦炎或全组鼻窦炎)11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 分期、合并症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2.1 治疗组
  术前准备:术前行常规鼻内窥镜检查,了解息肉的大小直径、具体位置;常规行鼻窦冠状位及水平位CT检查,详细了解鼻息肉的生长范围、原发部位、有无骨质破坏,同时了解有无鼻中隔偏曲、鼻窦炎等并发症。同时术前进行三大常规、凝血四项、生化常规、心电图及胸片等各项理化检查并积极治疗合并症。术前3日静脉输注抗生素预防并发症。
  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局部麻醉,按照Messerkl inger 术式,在内窥镜下先吸切鼻腔息肉组织,再逐步切除钩突,由前向后打开筛泡,开放病变鼻窦的窦口,清理窦口及窦腔中病变组织,同时矫正解剖变异。术毕用膨胀海绵或凡士林纱条填塞鼻腔。
  术后治疗:术后静脉给予抗生素,口服泼尼松30mg/d至术后14d,同时口服黏液促排剂等。24 h -48h后抽出纱条,若同期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者于3d后抽出,抽取纱条后注意每日清洁鼻腔、去除干痂及清除分泌物。出院后予以抗生素、鼻腔类固醇激素、黏液促排剂及鼻腔冲洗等治疗,出院后嘱患者隔周换药至伤口上皮化、中鼻道通畅、鼻腔无粘连为止。术后随访时间为6个月-14个月,平均 9个月。
  1.2.2 对照组
  术前准备同治疗组。
  手术方法: 采用Wigand术式。首先切除中鼻甲后半部显露蝶窦口,进而切除蝶窦前壁开放蝶窦, 然后由后向前循序开放后组筛窦和前组筛窦, 最后开放额窦口和切除鼻囟门扩大上颌窦自然口。术毕上颌窦腔内填塞碘伏纱条,鼻腔内填塞凡士林纱条。   术后治疗同治疗组。  
  1.3 疗效判断标准
  按照1997年海口会议标准,以术后6个月的鼻内镜检查结果可以分为治愈、好转、无效。治愈:症状消失,鼻内镜检查术腔黏膜上皮化,窦口开放趋于良好,基本无脓性分泌物;好转:症状明显改善,鼻内镜检查见窦腔黏膜部分区域水肿、肥厚或肉芽肿组织形成,有少量脓性分泌物;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鼻内镜检查见明显窦腔粘连,息肉形成,窦口开放不良。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3.33%,对照组为58.33%,两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手术治疗效果比较(例/%)
组别例数治愈好转无效有效率
治疗组361911683.33%
对照组361381558.33%
  3 讨论
  就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治疗来说,药物治疗往往效果不佳,而传统鼻窦手术因受视线及光源的影响,往往难以达到彻底根治的目的。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的新技术,与传统的鼻窦手术相比有多种优点:组织损伤较小,能够较大程度保存鼻腔生理功能,术后复发率大大降低,在鼻内窥镜下切除鼻腔息肉后继行功能性鼻内筛窦开放术及上领窦自然扩大术,这种手术既切除了鼻腔内息肉,同时清除了鼻窦内炎性病灶,从而大大减少了鼻息肉的复发率。鼻内窥镜手术的基本原则是在尽量不伤害鼻腔鼻窦解剖结构的前提下,清除病变组织,保留其基本功能。在临床研究中,正常口鼻道复合体是一个整体的微生态系统,在病变时通常表现为相互割裂的多微生物存在状态,而鼻内窥镜术能够有效扭转被破坏的一体化微生态环境,促使系统向正常的状态转归。对于鼻内窥镜手术而言,术中尤其要注意:对于慢性窦炎患者,若同时具有鼻中隔偏曲或者下鼻甲肥大的合并症,在进行手术时要先矫正鼻中隔的偏曲,这样可以使术中的中鼻甲以及中鼻道得到很好暴露,不但利于手术进行同时还可减少术后患者鼻腔出现粘连,使鼻腔的引流得到通畅。但是,鼻内窥镜手术只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一个重要临床手段,而术后随访及出院后综合治疗是最终成功治愈该疾病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治疗期间要积极地于鼻内窥镜下换药,及时清理术腔的干痂及囊泡,仔细分离鼻腔粘连。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3.33%,对照组为58.33%,两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鼻内窥镜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参 考 文 献
[1]闫舒,李娜,张念凯.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1033例临床疗效分析[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8,44 (4):344 -346.
[2]马有祥,于德林,邢志敏.内窥镜鼻窦手术1268例临床分析[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0,35:29-31.
[3]陈庆华,任蓉,张怡.慢性鼻窦炎476例鼻内窥镜手术治疗体会.陕西医学杂志,2005(2).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